学术投稿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

张晓平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心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 rhBNP。统计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等体征指标,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SaO2等基础体征指标[(88.64±9.13)次/ min、(98.56±6.23)%]及 LESV、LVEDV、LVEF 等心功能指标[(103.15±52.38)ml、(58.37±43.62)ml、(52.37±9.58)%]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基础体征尽快恢复,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适合于临床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预后比较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4)和对照组(B 组,n =50)。A 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 B 组采用子宫全切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性生活满意度差异。结果①A 组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②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复发率为3.8%,与 B 组的7.4%和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2.0%,显著低于 A 组的88.9%(P <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予以宫颈冷刀锥切术,术程短、术后恢复期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东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项城汾南骨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869,P >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时,使用微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插管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舞阳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与高频电刀前列腺切除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离子组和电切术组,每组47例。电切术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等离子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等离子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等离子组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电切术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与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庆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胸与经腹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胸及经腹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SiewertⅡ型 AEG 患者7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39例经胸入路作为经胸组,39例经腹入路作为经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34±1.27)枚,住院时间为(13.76±2.30)d,均优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胸入路相比,经腹入路可清扫更多淋巴结,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蔡郁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老年高血压并发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为卒中组,其中首次发病28例,复发20例,另选同期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为非卒中组,对所有患者血清 Hcy 及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卒中组患者 Hcy 水平高于非卒中组,维生素 B12与叶酸水平低于非卒中组(P <0.05);卒中患者中,复发者 Hcy 水平高于首次发病者,维生素 B12与叶酸水平低于首次发病者(P <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其 Hcy 表达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监测 Hcy 对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肠减压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肠减压策略在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1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7)和对照组(B 组,n =57)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其中 B 组采用近端结肠灌洗减压方案,A 组采用免灌洗肠减压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记录其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 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显著短于 B 组患者(P <0.05);②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显著低于 B 组(29.8%)(P <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免灌洗肠减压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肠减压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术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89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组,A 组46例,B组43例,A 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 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B 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6±0.58)d、(3.64±1.25)d、(51.36±3.14)ml,较 B 组(2.97±1.05)d、(4.95±1.33)d、(97.58±7.64)ml 显著较低(P <0.05);A 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及复发率与 B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1例术后尿频,B 组1例切口感染,2例腹痛,1例尿频,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30,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疗效,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较长,但出血及术后康复优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双双;黄伟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对 Hp 阳性胃溃疡者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p 阳性胃溃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组予以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瑞巴派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评估治疗前后腹痛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 Hp 转阴率。结果观察组Hp 转阴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9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4周 VAS 评分分别为(1.38±1.53)分、(0.41±0.2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GⅠ、PGⅡ含量分别为(132.64±23.61)μg/ L、(19.67±4.29)μg/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联疗法可提高 Hp阳性胃溃疡患者 Hp 转阴率,改善胃黏膜分泌功能。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分析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和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701,P =0.403)。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其提高临床疗效,加快食管炎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付朝华;王雅平;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两种腹腔镜辅助术式对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腹腔镜辅助术式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104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2例,全腹膜外组采用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腹膜前组采用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全腹膜外组的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腹膜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及经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均能有效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雄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坠积性肺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温(T)、呼吸(RR)、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在坠积性肺炎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西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孕产期肺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预防孕产期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300例具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为0.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分别为2.00%、3.33%,与对照组的2.67%、4.00%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观察组 PT、PLT 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D-dimer、Fbg 水平分别为(1.32±0.51)mg/ L、(4.42±0.45)g/ 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48±0.86)mg/ L、(7.38±0.20)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防治孕产期肺栓塞,具有明显的安全性、有效性,充分改善高凝状态,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系 A375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脂质体转染人工合成 microRNA 片段 mimics,干预 miR-33a 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行实时 PCR 检测干预效能。行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其黏附能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迁移侵袭能力;以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 miR-33a 过表达后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发现,miR-33a 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3a 过表达后210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包括84个上调、126个下降,细胞信息学分析指出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结论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其导致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有关。

    作者:陈瑶;周建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12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孔组与多孔组,每组54例,分别以单孔与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孔组放置引流管率为11.11%,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高于单孔组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孔组住院并发症:疼痛5例、切口感染1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多无需置管,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预后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方案,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尿微量白蛋白( MAU)分别降低至(144.2±31.4)μmol/ L、(10.1±3.0)mmol/ L、(24.8±6.6)mg/ 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硝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方案,可提高降压效果,优化患者肾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乔运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50例早产儿贫血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3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OP)、网织红细胞(Re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周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周 RBC、HCT、Hb、EOP、Ret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输血。

    作者:黄伟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