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雌激素(Estrogen)、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 ACS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6例(ACS 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组)58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 组)以及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雌激素、hs-CRP 及 MMP-9浓度。结果①AMI、UAP 及 SAP 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MI、UAP 及 SAP 三组间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浓度水平逐渐升高。②AMI、UAP、SAP 组 hs-CRP 及 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雌激素水平与 hs-CRP(r =-0.6726)及 MMP-9(r =-0.7012)呈负相关(P <0.05)。④hs-CRP 与 MMP-9呈正相关(r =0.6926,P <0.05)。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 =-0.6136,P <0.05),与 hs-CRP(r =0.6608)及 MMP-9(r =0.6946)呈正相关(r =0.6519)。结论血清雌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作者:刘艳宾;金卫东;秦洁洁;杨树涵;邢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对40例小儿疝气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手段,分别对其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传统外科手术手段治疗疾病,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结果实验组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缩短了患儿手术及住院时间,并无一例阴囊血肿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且患儿愈后无一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治疗小儿疝气手段相比,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能有效治疗小儿疝气,而且具有微创、手术过程中患儿疼痛度低、切口小且不需缝合等优点,因此患儿一般恢复较快,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一般无瘢痕。此外,微创手术还具有简捷、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医患的欢迎。
作者:向景平;祝旭;武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β2微球蛋白等指标与 Grace 评分的关系。方法入选45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 Grace 评分,检测血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尿酸、胱抑素 C、脂蛋白α值。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剔除了 C-反应蛋白、尿酸、胱抑素 C、脂蛋白α,建立的方程为:Grace 评分=98.486+8.829(β2微球蛋白),Grace 评分与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β2微球蛋白越高,其 Grace评分亦越高,联合应用 Grace 评分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对疾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评估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93.02%,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并发症发生率为4.65%,鼻部功能恢复时间(8.13±1.95)d;对照组痊愈率为79.07%,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鼻部功能恢复时间(45.76±5.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且鼻部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
作者:詹锡亨;莫桂林;赵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接收入院的淋巴瘤患者84例,利用随机分表法将8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吡喃阿霉素治疗,对照组行阿霉素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19例,占45.2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2例,占76.19%。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24%)显著低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喃阿霉素作为淋巴瘤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既安全,又可靠。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胸及经腹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SiewertⅡ型 AEG 患者7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39例经胸入路作为经胸组,39例经腹入路作为经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34±1.27)枚,住院时间为(13.76±2.30)d,均优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胸入路相比,经腹入路可清扫更多淋巴结,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蔡郁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 CT 组和 MRI 组。CT 组:采用 CT扫描仪进行检测;MRI 组:采用 MRI 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情况。结果 CT 组阳性检出率为57.50%,MRI 组为80.00%,MRI 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对照组(P <0.05)。CT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6例、1例、0例,MRI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6例、5例,在Ⅰ期、Ⅱ期例数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Ⅲ期、Ⅳ期,MRI 组明显高于 CT 组(P <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更高,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占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56例重症 CAP 患者作为 A 组,选择56例非重症 CAP 患者作为 B 组,另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C 组。治疗结束后按住院结局对 A、B 两组重新分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并探究其与肺炎严重指数(PSI)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 C 组,A 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 B 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CT、CRP 及 D-二聚体与 PSI 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650、0.712、0.463,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与 PSI 具有正相关关系,临床检测 PCT、CRP、D-二聚体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先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60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女性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男、女两组对比显示,男性组仅父亲患高血压、吸烟率、饮酒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显著高于女性组(P <0.05),女性组仅母亲患高血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 C 高于男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比,其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鸿;姚德飞;杨丹丹;冯焕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北流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2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剂量20 mg/ d,观察组剂量为40 mg/ d,1次/ d,以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善情况,记录随访6个月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 TC、LDL-C 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应用40 mg/ d 阿托伐他汀治疗,降脂及抑制炎症因子效果更明显,有助于减少心脏血管事件发生,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罗仕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 rhBNP。统计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等体征指标,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SaO2等基础体征指标[(88.64±9.13)次/ min、(98.56±6.23)%]及 LESV、LVEDV、LVEF 等心功能指标[(103.15±52.38)ml、(58.37±43.62)ml、(52.37±9.58)%]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基础体征尽快恢复,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感染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 HBsAg、抗-HCV、抗-TP、抗-HIV 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858772份,HBsAg、抗-HCV、抗-TP、抗-HIV 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0.41%、0.42%、0.31%、0.16%。4项指标阳性率的不同年份间比较和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抗-HCV 和抗-TP 阳性率不同月份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CV、抗-TP 和抗-HIV 阳性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IV 确诊阳性检出率为0.10‰。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金新莉;王艺芳;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lLH)、雌激素(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7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妈富隆组44例与米非司酮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FSH、LH、E2水平。结果妈富隆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米非司酮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妈富隆组患者血清 FSH、LH、E2水平低于治疗前及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妈富隆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显著改善血清 FSH、LH、E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晖;赵松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系 A375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脂质体转染人工合成 microRNA 片段 mimics,干预 miR-33a 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行实时 PCR 检测干预效能。行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其黏附能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迁移侵袭能力;以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 miR-33a 过表达后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发现,miR-33a 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3a 过表达后210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包括84个上调、126个下降,细胞信息学分析指出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结论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其导致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有关。
作者:陈瑶;周建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减轻或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mg)+甲基强的松龙(18μg)0.5 ml,1次/3 d,连续2周;对照组同法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 mg)0.5 ml,1次/ d,连续7~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7 d、14 d的血压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优于对照组(80.7%),P <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14 d 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耳聋尤其伴有微循环障碍患者通过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防、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作者:宋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保留膀胱手术组38例、膀胱切除根治手术组40例(根治组),以 Kaplan-Meier 方法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结果保留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7%、92.11%、73.68%、47.37%,其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7.52±2.8)个月。放化疗期间17例因血液毒性导致白细胞不足30×109/ L,5例出现膀胱炎,但膀胱功能良好。随访期内复发18例(47.37%)。根治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5.00%、72.50%、4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0%。随访期间8例远处转移,7例盆腔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生存率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两种术式的生存率相近,保留膀胱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胡卫东;赵传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替吉奥组(单用替吉奥治疗)和联合组(替吉奥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替吉奥组疗程(35.67±3.40)d 长于联合组(26.19±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吉奥组总有效率67.4%低于联合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超庭;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