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60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女性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男、女两组对比显示,男性组仅父亲患高血压、吸烟率、饮酒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显著高于女性组(P <0.05),女性组仅母亲患高血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 C 高于男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比,其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鸿;姚德飞;杨丹丹;冯焕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对40例小儿疝气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手段,分别对其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传统外科手术手段治疗疾病,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结果实验组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缩短了患儿手术及住院时间,并无一例阴囊血肿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且患儿愈后无一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治疗小儿疝气手段相比,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能有效治疗小儿疝气,而且具有微创、手术过程中患儿疼痛度低、切口小且不需缝合等优点,因此患儿一般恢复较快,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一般无瘢痕。此外,微创手术还具有简捷、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医患的欢迎。
作者:向景平;祝旭;武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接收入院的淋巴瘤患者84例,利用随机分表法将8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吡喃阿霉素治疗,对照组行阿霉素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19例,占45.2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2例,占76.19%。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24%)显著低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喃阿霉素作为淋巴瘤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既安全,又可靠。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采用左旋甲状腺组抑制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结节缩小24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结节体积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结节体积和 TSH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水平(均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体积和 TSH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分别为心悸2例,胸闷2例,震颤1例,无凝血功能异常和 Graves 病例。结论短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阻止组织结节发展,且安全性好。
作者:洪文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输卵管插管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舞阳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急诊内科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中开通绿色通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内科绿色通道建立前就诊于博爱县人民医院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绿色通道开通后就诊于我院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为69.64%,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96%,治疗总有效率为78.8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6%,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开通绿色通道,有利于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朱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 CT 组和 MRI 组。CT 组:采用 CT扫描仪进行检测;MRI 组:采用 MRI 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情况。结果 CT 组阳性检出率为57.50%,MRI 组为80.00%,MRI 组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对照组(P <0.05)。CT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6例、1例、0例,MRI 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6例、5例,在Ⅰ期、Ⅱ期例数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Ⅲ期、Ⅳ期,MRI 组明显高于 CT 组(P <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更高,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占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56例重症 CAP 患者作为 A 组,选择56例非重症 CAP 患者作为 B 组,另选择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C 组。治疗结束后按住院结局对 A、B 两组重新分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并探究其与肺炎严重指数(PSI)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 C 组,A 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 B 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 PCT、CRP 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CT、CRP 及 D-二聚体与 PSI 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650、0.712、0.463,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T、CRP、D-二聚体与 PSI 具有正相关关系,临床检测 PCT、CRP、D-二聚体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先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妥洛特罗贴剂佐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哮喘急性发作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加用妥洛特罗贴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哮鸣音、咳嗽、气急、湿啰音消失所需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晨间、睡前的大呼吸流量水平均得到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咳嗽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率6.67%;观察组皮疹1例、贴药处红肿1例,不良反应率为4.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中用妥洛特罗贴剂佐治可降低治疗时间,提升大呼吸流量,不良反应较少且严重,该佐治方法兼具疗效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书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48侧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临床疗效,记录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X 线片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结果术后优良率达89.6%。术后患者的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内收度、外旋度和内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1),术后患者的 CE 角、颈干角/柄干角改善较术前明显(P <0.01),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临床效果明显,方法得当,值得推广。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住院病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由于广谱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加速了细菌耐药的进程,细菌耐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为避免细菌耐药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保留膀胱手术组38例、膀胱切除根治手术组40例(根治组),以 Kaplan-Meier 方法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结果保留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7%、92.11%、73.68%、47.37%,其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7.52±2.8)个月。放化疗期间17例因血液毒性导致白细胞不足30×109/ L,5例出现膀胱炎,但膀胱功能良好。随访期内复发18例(47.37%)。根治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5.00%、72.50%、4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0%。随访期间8例远处转移,7例盆腔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生存率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两种术式的生存率相近,保留膀胱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胡卫东;赵传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雌激素(Estrogen)、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 ACS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26例(ACS 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 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组)58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 组)以及因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雌激素、hs-CRP 及 MMP-9浓度。结果①AMI、UAP 及 SAP 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AMI、UAP 及 SAP 三组间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浓度水平逐渐升高。②AMI、UAP、SAP 组 hs-CRP 及 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血清雌激素水平与 hs-CRP(r =-0.6726)及 MMP-9(r =-0.7012)呈负相关(P <0.05)。④hs-CRP 与 MMP-9呈正相关(r =0.6926,P <0.05)。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r =-0.6136,P <0.05),与 hs-CRP(r =0.6608)及 MMP-9(r =0.6946)呈正相关(r =0.6519)。结论血清雌激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雌激素、超敏 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作者:刘艳宾;金卫东;秦洁洁;杨树涵;邢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应用高频超声在妇女致密型乳腺癌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总结提升妇女致密型乳腺癌筛查精准性的检测手段。方法随机选择在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B 超室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检查的70例乳腺癌疑似病例,筛选出40例确诊乳腺癌患者,其中致密型乳腺癌20例。给予所有患者钼靶片(A 组)诊断以及高频超声检查(B 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案的检出率。结果钼靶片诊断出致密型乳腺癌14例(70.00%),高频超声检查出19例(9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妇女致密型乳腺癌筛查中,通过对高频超声的充分利用,提升了其检出率以及精准性,这是致密型乳腺癌患者接受早期诊治的关键性手段。
作者:黄梅;唐新旺;程晓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则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恢复优31例,良7例,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Ⅰ级脱垂3例,Ⅱ级无,对照组Ⅰ级2例,Ⅱ级5例,对照组脱垂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整体脱垂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均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保护盆底功能方面,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未凸显其优势,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患者优良率较高。
作者:吕向红;王彩霞;陈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作为手术麻醉药对老年患者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接受麻醉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静脉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全静脉麻醉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吸入麻醉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分别在麻醉后采用麻醉苏醒期谵妄分级量表( DRS-R-98)、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监测谵妄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结果吸入麻醉组谵妄发生率高于全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谵妄分级值吸入麻醉组谵妄发生率高于全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疼痛行为评估量表值吸入麻醉组高于全静脉麻醉组(P <0.05);全静脉麻醉组喉罩通气移除时间和平稳睡眠较吸入麻醉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全静脉麻醉发生苏醒期谵妄概率较低,可改善麻醉后患者的症状。
作者: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平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 HFMD 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疱疹、呕吐、惊颤、神经系统受累等主要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1.89%)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呕吐消除时间、惊颤控制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 HFMD 合并病毒性脑炎能迅速改善症状,加快恢复,改善预后,对降低危重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作者:吴伟波;冯茂霭;冯奕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 rhBNP。统计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等体征指标,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SaO2等基础体征指标[(88.64±9.13)次/ min、(98.56±6.23)%]及 LESV、LVEDV、LVEF 等心功能指标[(103.15±52.38)ml、(58.37±43.62)ml、(52.37±9.58)%]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基础体征尽快恢复,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