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兰
目的:探讨不同肠减压策略在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1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7)和对照组(B 组,n =57)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其中 B 组采用近端结肠灌洗减压方案,A 组采用免灌洗肠减压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记录其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 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显著短于 B 组患者(P <0.05);②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显著低于 B 组(29.8%)(P <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免灌洗肠减压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肠减压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孔组与多孔组,每组54例,分别以单孔与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孔组放置引流管率为11.11%,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高于单孔组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孔组住院并发症:疼痛5例、切口感染1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多无需置管,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行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静脉泵入。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比较两组1个疗程后疗效及疗程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吸痰次数、湿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88.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采取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切实、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侯春福;曾庆生;王益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围术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的146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者30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6~30个月随访,并发症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椎管、截骨端合拢压迫或牵拉神经、截骨处残留骨块压迫神经、急性脊髓损伤、感染、断钉及脱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交界性后突、切口延迟愈合、螺钉切割、局部呼吸异常、皮下血肿、硬脊膜损伤。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具有明显效果,但往往伴有神经损伤、出血、硬膜损伤、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作者:韦涵渝;彭小忠;武振国;杨智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炎性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21.41±9.11)ml、(2.51±0.41)ml,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11±1.49)h、(27.91±8.26)h、(5.05±1.2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32.29±5.11)mg/ L、(21.01±6.91)ng/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短,术中创伤小,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联和外侧植骨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VAS 评分、Worter 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与 Cobb 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VAS 评分、Worter 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与 Cobb 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状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独立行走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6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操作简便,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预后较好,且能明显增加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的80例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实施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比其他手术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进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替吉奥组(单用替吉奥治疗)和联合组(替吉奥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替吉奥组疗程(35.67±3.40)d 长于联合组(26.19±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吉奥组总有效率67.4%低于联合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超庭;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项城汾南骨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869,P >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时,使用微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4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阿奇霉素组70例与西林克拉组70例,西林克拉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阿奇霉素组有效率(84.3%)低于西林克拉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林克拉组退热、脓点消退、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少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症状改善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永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襄城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心功能分级情况分为Ⅱ级组(40例)和Ⅲ~Ⅳ级组(21例),另选择60例心功能为Ⅰ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各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检测和比较发现,Ⅱ、Ⅲ~Ⅳ级组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 均<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会出现下降,并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可作为病情和预后分析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 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于6~12 h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评估两组再通成功率,同时探讨 T 波倒置和再通成功率两者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再通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 <0.05)。②采取静脉治疗后,发生 T 波倒置与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18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0.93%);死亡2例(2.33%),血尿2例(2.33%),反复性心律失常4例(4.65%);除死亡者外,其他不良反应经相应药物处理后病情均获得缓解。结论6 h 内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减轻或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β2微球蛋白等指标与 Grace 评分的关系。方法入选45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 Grace 评分,检测血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尿酸、胱抑素 C、脂蛋白α值。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剔除了 C-反应蛋白、尿酸、胱抑素 C、脂蛋白α,建立的方程为:Grace 评分=98.486+8.829(β2微球蛋白),Grace 评分与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β2微球蛋白越高,其 Grace评分亦越高,联合应用 Grace 评分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对疾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评估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对40例小儿疝气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手段,分别对其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传统外科手术手段治疗疾病,探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结果实验组应用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缩短了患儿手术及住院时间,并无一例阴囊血肿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且患儿愈后无一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治疗小儿疝气手段相比,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能有效治疗小儿疝气,而且具有微创、手术过程中患儿疼痛度低、切口小且不需缝合等优点,因此患儿一般恢复较快,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术后一般无瘢痕。此外,微创手术还具有简捷、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医患的欢迎。
作者:向景平;祝旭;武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偃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9.3±10.9)min;出血量为(240.2±40.6)ml,均未输血,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5.2±3.2)d。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VAMT 治疗自发性气胸有较好的疗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可结合传统开胸手术来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大出血和损伤胸腔器官和组织,减少医疗费用,对部分基层医院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为适宜。
作者:许江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则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恢复优31例,良7例,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Ⅰ级脱垂3例,Ⅱ级无,对照组Ⅰ级2例,Ⅱ级5例,对照组脱垂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整体脱垂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均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保护盆底功能方面,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未凸显其优势,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患者优良率较高。
作者:吕向红;王彩霞;陈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系 A375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脂质体转染人工合成 microRNA 片段 mimics,干预 miR-33a 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行实时 PCR 检测干预效能。行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其黏附能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迁移侵袭能力;以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 miR-33a 过表达后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发现,miR-33a 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3a 过表达后210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包括84个上调、126个下降,细胞信息学分析指出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结论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其导致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有关。
作者:陈瑶;周建大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