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超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两种腹腔镜辅助术式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104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2例,全腹膜外组采用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腹膜前组采用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全腹膜外组的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腹膜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术及经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均能有效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雄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大良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作为眼肌瘫痪组,同期选择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组,测定三组受试对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C、TG、HDL、LDL)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 水平眼肌瘫痪组高,单纯糖尿病组次之,正常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DL 水平正常组高,单纯糖尿病组次之,眼肌瘫痪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血黏度眼肌瘫痪组高,单纯糖尿病组次之,正常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性眼肌瘫痪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较正常水平有较大差异,血糖代谢异常是造成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许浩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4)和对照组(B 组,n =50)。A 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 B 组采用子宫全切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性生活满意度差异。结果①A 组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②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复发率为3.8%,与 B 组的7.4%和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2.0%,显著低于 A 组的88.9%(P <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予以宫颈冷刀锥切术,术程短、术后恢复期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东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偃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9.3±10.9)min;出血量为(240.2±40.6)ml,均未输血,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5.2±3.2)d。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VAMT 治疗自发性气胸有较好的疗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可结合传统开胸手术来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大出血和损伤胸腔器官和组织,减少医疗费用,对部分基层医院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较为适宜。
作者:许江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胱抑素 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卢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4 h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52例以及糖尿病肾病组53例,并同时选择5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 CysC、HbA1c 以及 UmALB 水平。结果检测结果表明 CysC、CysC、Um-ALB、BUN、Cr 指标随着肾损伤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各项指标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HbA1c 以及 UmALB 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及检出率,为其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马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48侧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临床疗效,记录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X 线片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结果术后优良率达89.6%。术后患者的关节屈曲度、外展度、内收度、外旋度和内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1),术后患者的 CE 角、颈干角/柄干角改善较术前明显(P <0.01),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和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 <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临床效果明显,方法得当,值得推广。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4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阿奇霉素组70例与西林克拉组70例,西林克拉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阿奇霉素组有效率(84.3%)低于西林克拉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林克拉组退热、脓点消退、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少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症状改善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永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减轻或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平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 HFMD 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热、疱疹、呕吐、惊颤、神经系统受累等主要体征与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1.89%)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呕吐消除时间、惊颤控制时间、神经系统受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 HFMD 合并病毒性脑炎能迅速改善症状,加快恢复,改善预后,对降低危重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作者:吴伟波;冯茂霭;冯奕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效用,总结检验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共开展食物中毒检测明确为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对85起事件中的食品,所有患者粪便、肛拭子和(或)呕吐物,28起事件中的厨师、销售者进行手拭子进行检查,对44处食品操作间采集涂抹样检查,检测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 GB4789系列》,有关于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与酵母菌等细菌检查方法,霍乱弧菌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检测。结果致泻性大肠细菌占9.52%、副溶血性孤菌占31.43%、沙门菌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85%、变形杆菌占3.85%、志贺菌占3.85%、蜡样芽孢杆菌占2.86%、不明原因占40.00%;食物中毒第3季度38起、第2季度32起、第1季度20起、第4季度15起;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高(14.25%),其次为变形杆菌(3.56%),再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01群霍乱弧菌,后为蜡样芽孢杆菌(0.32%);粪便检出率高(65.00%),其次为肛拭子(38.73%),再次为呕吐物、手拭子、食品,后为厨具(1.05%);副溶血性孤菌 O3:K6血清型占65.45%(144/220)株,相同1起中毒事件,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具、食品、手拭子中病原菌存在不一致情况;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增中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细菌60.78%(31/51例),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46.94%(23/4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其中 A 型8株、2株 A-C 型、1株 A-D 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有助于明确菌属、菌种与血清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还可寻找污染源,控制病因。
作者:杨书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系 A375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脂质体转染人工合成 microRNA 片段 mimics,干预 miR-33a 在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行实时 PCR 检测干预效能。行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其黏附能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迁移侵袭能力;以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 miR-33a 过表达后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发现,miR-33a 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3a 过表达后210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包括84个上调、126个下降,细胞信息学分析指出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转录调控。结论 miR-33a 对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 A375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其导致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有关。
作者:陈瑶;周建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腹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市北方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痛患儿70例,对其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疾病类型,评估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综合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检查,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嵌顿疝及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93.3%、100.0%及75.0%,总诊断准确率为97.1%,且各种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突出。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腹痛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小儿腹痛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漫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活动牵引配合手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及机制。方法对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活动牵引配合手法进行治疗,与单纯牵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活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丁原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肠减压策略在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中应用价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1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7)和对照组(B 组,n =57)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其中 B 组采用近端结肠灌洗减压方案,A 组采用免灌洗肠减压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记录其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A 组患者平均术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拔管时间、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显著短于 B 组患者(P <0.05);②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显著低于 B 组(29.8%)(P <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免灌洗肠减压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肠减压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药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与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单药组患者则单独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排卵与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两药组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LDL)、睾酮(T)水平均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个月,单药组排卵14例(46.67%),妊娠2例(6.67%);两药组排卵17例(56.67%),妊娠4例(13.33%);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常俊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许昌市中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孔组与多孔组,每组54例,分别以单孔与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孔组放置引流管率为11.11%,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高于单孔组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孔组住院并发症:疼痛5例、切口感染1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多无需置管,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术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89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组,A 组46例,B组43例,A 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 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B 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6±0.58)d、(3.64±1.25)d、(51.36±3.14)ml,较 B 组(2.97±1.05)d、(4.95±1.33)d、(97.58±7.64)ml 显著较低(P <0.05);A 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及复发率与 B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1例术后尿频,B 组1例切口感染,2例腹痛,1例尿频,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30,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疗效,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较长,但出血及术后康复优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双双;黄伟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接收入院的淋巴瘤患者84例,利用随机分表法将8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吡喃阿霉素治疗,对照组行阿霉素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19例,占45.2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2例,占76.19%。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24%)显著低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喃阿霉素作为淋巴瘤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既安全,又可靠。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的80例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实施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比其他手术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进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