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治疗 e 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郑崇广;薛美华;吴超扬;岑伟平;马志红

关键词:e 抗原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干扰素
摘要:目的:探讨对 e 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e 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2b 治疗,研究组在干扰素的基础上给予 ETV 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3、5年 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血清 HBV DNA 转阴率、血清 ALT 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1年、3年、5年血清 HBV DNA 定量与 Child-Pugh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 e 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 ETV 治疗,能有效抑制HBV DNA,并提高 HBeAg 转阴率及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陈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OMI 患者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存活分析。观察并比较受检者 PRS 及 PCS 指数,以及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应用于 OMI 患者临床诊断其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根据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存活分析结果,将观察组中107个存活心肌节段数设为存活心肌组,将102个坏死心肌节段数设为坏死心肌组。结果显示对照组 PRS 及 PCS 指数均高于坏死心肌组(P <0.05);存活心肌组 PRS 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 PCS 指标同后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OMI 患者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作为 OMI 存活心肌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加以推广。

    作者:于德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联合替吉奥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替吉奥组(单用替吉奥治疗)和联合组(替吉奥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替吉奥组疗程(35.67±3.40)d 长于联合组(26.19±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吉奥组总有效率67.4%低于联合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吉奥与长春瑞滨联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超庭;刘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术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89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 组,A 组46例,B组43例,A 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 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B 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6±0.58)d、(3.64±1.25)d、(51.36±3.14)ml,较 B 组(2.97±1.05)d、(4.95±1.33)d、(97.58±7.64)ml 显著较低(P <0.05);A 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及复发率与 B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1例术后尿频,B 组1例切口感染,2例腹痛,1例尿频,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30,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疗效,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较长,但出血及术后康复优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双双;黄伟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插管与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舞阳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插管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50例早产儿贫血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3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OP)、网织红细胞(Re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周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周 RBC、HCT、Hb、EOP、Ret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输血。

    作者:黄伟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炎性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21.41±9.11)ml、(2.51±0.41)ml,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11±1.49)h、(27.91±8.26)h、(5.05±1.22)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32.29±5.11)mg/ L、(21.01±6.91)ng/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口腹壁不留线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短,术中创伤小,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李相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预后比较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成研究组(A 组,n =54)和对照组(B 组,n =50)。A 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 B 组采用子宫全切术。比对两组患者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性生活满意度差异。结果①A 组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②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复发率为3.8%,与 B 组的7.4%和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2.0%,显著低于 A 组的88.9%(P <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予以宫颈冷刀锥切术,术程短、术后恢复期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东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效用,总结检验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共开展食物中毒检测明确为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对85起事件中的食品,所有患者粪便、肛拭子和(或)呕吐物,28起事件中的厨师、销售者进行手拭子进行检查,对44处食品操作间采集涂抹样检查,检测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 GB4789系列》,有关于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与酵母菌等细菌检查方法,霍乱弧菌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方法检测。结果致泻性大肠细菌占9.52%、副溶血性孤菌占31.43%、沙门菌4.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85%、变形杆菌占3.85%、志贺菌占3.85%、蜡样芽孢杆菌占2.86%、不明原因占40.00%;食物中毒第3季度38起、第2季度32起、第1季度20起、第4季度15起;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高(14.25%),其次为变形杆菌(3.56%),再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非01群霍乱弧菌,后为蜡样芽孢杆菌(0.32%);粪便检出率高(65.00%),其次为肛拭子(38.73%),再次为呕吐物、手拭子、食品,后为厨具(1.05%);副溶血性孤菌 O3:K6血清型占65.45%(144/220)株,相同1起中毒事件,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具、食品、手拭子中病原菌存在不一致情况;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增中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细菌60.78%(31/51例),沙门菌中肠炎沙门菌46.94%(23/4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其中 A 型8株、2株 A-C 型、1株 A-D 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有助于明确菌属、菌种与血清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还可寻找污染源,控制病因。

    作者:杨书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行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氨溴索静脉泵入。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比较两组1个疗程后疗效及疗程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吸痰次数、湿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88.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采取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切实、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侯春福;曾庆生;王益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 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于6~12 h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评估两组再通成功率,同时探讨 T 波倒置和再通成功率两者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再通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 <0.05)。②采取静脉治疗后,发生 T 波倒置与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18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0.93%);死亡2例(2.33%),血尿2例(2.33%),反复性心律失常4例(4.65%);除死亡者外,其他不良反应经相应药物处理后病情均获得缓解。结论6 h 内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裴艳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病因。结果老年胸腔积液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气促(75例)、咳嗽(69例)、胸痛(60例)、发热(39例)以及贫血(12例)等临床症状,而引起胸腔积液的病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5例)、结核性(27例)、心功能不全(2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18例)、其他疾病(9例)。结论胸腔积液是老年人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不良症状,在诊断时应及时尽早诊断积液病因,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继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与高频电刀前列腺切除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离子组和电切术组,每组47例。电切术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等离子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PKE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等离子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等离子组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电切术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膀胱冲洗与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庆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则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恢复优31例,良7例,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Ⅰ级脱垂3例,Ⅱ级无,对照组Ⅰ级2例,Ⅱ级5例,对照组脱垂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整体脱垂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均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在保护盆底功能方面,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未凸显其优势,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患者优良率较高。

    作者:吕向红;王彩霞;陈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吡喃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治疗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接收入院的淋巴瘤患者84例,利用随机分表法将84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吡喃阿霉素治疗,对照组行阿霉素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19例,占45.24%;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2例,占76.19%。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24%)显著低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喃阿霉素作为淋巴瘤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既安全,又可靠。

    作者:刘现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对患者基础体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 rhBNP。统计治疗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等体征指标,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SaO2等基础体征指标[(88.64±9.13)次/ min、(98.56±6.23)%]及 LESV、LVEDV、LVEF 等心功能指标[(103.15±52.38)ml、(58.37±43.62)ml、(52.37±9.58)%]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hBNP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有利于促进患者基础体征尽快恢复,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4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阿奇霉素组70例与西林克拉组70例,西林克拉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阿奇霉素组有效率(84.3%)低于西林克拉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林克拉组退热、脓点消退、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少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症状改善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陈永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项城汾南骨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进行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869,P >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时,使用微创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牛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并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的80例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实施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比其他手术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进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种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达英-35、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三种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达英-35、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愈率。结果二甲双胍组的排卵率为23.3%,妊娠率为6.7%;达英-35组的排卵率为43.3%,妊娠率为13.3%;克罗米芬组的排卵率为60%,妊娠率为33.3%。结论克罗米芬能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排卵,提高患者妊娠率,达英-35疗效次之,而二甲双胍的疗效差。

    作者:白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