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处理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叶智荣;胡细苟;徐升;宋毅文

关键词: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6例,49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首选连续硬膜外阻滞,7例有禁忌证者行全身麻醉,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的过程,术中7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收缩压下降至100 mmHg(1 mmHg =0.133 kPa),13例患者有牵扯痛。全身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无烦躁或抽搐症状。术毕50例产妇送回病房,6例送 ICU 综合治疗。56例新生儿娩出后1 min 的评分情况为:10分32例,7~9分19例,<5分5例。经处理,新生儿娩出后5 min 的评分全部达到10分。术后半个月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有效的麻醉处理方式是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恰当的麻醉处理方式,麻醉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充足的有效供氧,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障母婴安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程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作用及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内镜确诊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两组,A 组(对照组)3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B 组(治疗组)42例接受胃复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3、6、9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行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A 组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23.68%,B 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改变、胃镜下检查情况: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疗效与疗程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随疗程的延长疗效增强,3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袁龙良;辛毅;燕善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毒性元素铅和营养元素钙、铁、锌、铜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分析毒性元素与营养元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70例正常血元素儿童、51例高血铅儿童、60例高血钙儿童、55例高血铁儿童、61例高血锌儿童及58例高血铜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和智商情况。结果正常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高血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高于高血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智商均明显低于高血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钙、铁、锌、铜可影响学龄前儿童身高发育,铅、锌可影响智商发育,但上述元素对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司徒坚墉;周晓华;刘紫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状动脉损害(CAL)组27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100例。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可能有关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L 组与 NCAL 组患儿性别、热程、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性别、热程、血清白蛋白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男性患儿、发热时间延长、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春伟;吴慧;李燕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介入造影栓塞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29例,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进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 颗粒、弹簧圈、生物蛋白胶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2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75.9%;29例均行栓塞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30次栓塞术后出血症状消失27例,脾梗死1例。结论介入造影栓塞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较高。

    作者:赵建新;朱逸明;沈东元;宋轶;徐栋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预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血产妇3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产妇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发现两组产妇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测情况,发现纤维蛋白和 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较大,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无检测价值。结论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对孕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汉煌;吴燕;苏玉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派沙班预防化疗肺癌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阿派沙班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进行化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肺癌患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化疗联合阿派沙班组36例,化疗组34例,对两组血栓栓塞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血小板降低、出血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化疗联合阿派沙班组2例(5.50%)发生血栓栓塞,化疗组10例(29.40%)发生血栓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联合阿派沙班组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3例,化疗组中出血2例,血小板减少2例,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联合阿派沙班能降低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马雷;贾晓民;赵杰;张衍民;李海泉;徐俊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急性脑出血的患者316例。依据入院24 h 内颅脑 CT 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118例和非血肿扩大组1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饮酒史、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破入脑室发生率、首次血肿量、非规则血肿形态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血肿扩大组空腹血糖>6.1 mmol/ L 比例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入院时收缩压、饮酒史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8.992、3.846、7.359,P <0.05)。结论空腹血糖、入院时收缩压、饮酒史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徐红强;梁永胜;孙利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7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患者(70个实性结节),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即刻行超声造影评价消融程度及坏死范围,记录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结节长径及体积,计算结节体积减小百分比(VRR);记录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为91.43%(64/70),2个结节因体积较大,仅行部分消融以缓解压迫症状;患者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12、33、49个结节消失,术后1、3、6、12个月结节长径和结节体积均比术前及前次检查显著缩小(P <0.01),术后1、3、6、12个月VRR 分别为33.57%、71.42%、83.35%及89.71%;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9%,经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效果明显,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李晓辉;卢智略;王锦祥;陈洽铭;巫浩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68例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 Miles 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1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匹多莫德联合阿维A胶囊对复发性尖锐湿疣HPV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维 A 胶囊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CA)人乳头瘤病毒( HPV)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复发性 CA HPV 亚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以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者为对照组,以在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匹多莫德及阿维 A 胶囊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入组时 DLQI 评分、SCL-90评分、CD3+、CD4+、CD8+百分比及 CD4+/ CD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 DLQI 评分及 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SCL-90评分、CD3+、CD4+百分比及 CD4+/ CD8+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阿维 A 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复发性 CA HPV 亚型免疫指标,并可在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杰鸿;曾仁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深Ⅱ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磨削痂人体生物敷料覆盖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中、术后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坏死创面清除率、二次清创率及细菌清除率,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 VAS 评分、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坏死创面清除率(98.93%)、细菌清除率(97.46%)均高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3.13%)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增加坏死创面清除率及细菌清除率,减少二次清创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魏莹;查新建;黄红军;李允;杨焕纳;夏成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淀粉样变伴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淀粉样变伴狭窄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咽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其诊疗经验。结果该患者经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成功,术后3 d 出院,康复效果满意。结论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春来;黄炎明;卢焕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Liddle 综合征一例

    Liddle 综合征(Liddle syndrome)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1964年由 Liddle 等首先报道,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 Liddle 综合征,本报告旨在同大家共同探讨其遗传性、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从而巩固及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作者:李东明;王东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补片免固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补片免固定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n-TE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普外科行 n-TEP 的患者180例(190侧)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复发率、术后感觉异常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无患者出现复发及术后慢性疼痛,4例患者(2.11%)出现术后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6例(3.16%)患者出现阴囊血清肿。结论应用 n-TEP 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有效、可靠的,不增加复发率,可以明显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碧城;丁胜文;骆菁;黄楚忠;方忠荣;殷容暖;谢健;尹锡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每周3次,疗程2周。记录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6月龄时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生后30 d 患儿头颅 CT 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7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59,P >0.05),治疗组患儿生后14、28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9,P <0.05;t =7.59,P <0.05);生后30 d 头颅 CT 结果显示,治疗组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 <0.01);两组患儿6月龄时 MDI 和 PD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67,P <0.05;t =10.06,P <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HIE新生儿可以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

    作者:赫延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行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掌侧组,行背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背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和背侧组内固定拆除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背侧组(29.73%,P <0.05)。结论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均恢复良好,掌侧入路内固定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郭景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研究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92例急腹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胰腺炎组(n =47)和非急性胰腺炎组(n =45),另选取同期4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6.0 h 内抽取3.0 ml 静脉血及6.0 ml 新鲜尿液,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速率法测定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对比三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及非急性胰腺炎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且能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曼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强化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n =18)和常规剂量组(n =18)。强化治疗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 d,常规剂量采用舒伐他汀10 mg/ d,疗程6个月。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结果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强化治疗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增加(3.65±0.94比2.29±0.06,P <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采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贮备能力。

    作者:刘扬;何月葵;李艳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照组给予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的84%比较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时下消化道症状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异常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的24%比较显著减少(P <0.05)。结论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能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情况,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早期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加用激素治疗,疗程8个月。比较两组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 CA125抗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1年内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 ER 阳性率(94.3%)、PR 阳性率(97.1%)、1年内无瘤生存率(91.4%)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A125[(5.35±2.76)U/ ml]、TNF-α[(15.31±1.52)ng/ L]、IL-6[(3.27±0.52)ng/ L]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高危型患者 CA125、ER、PR 水平,提高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