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型肥胖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曾琳琳;刘振良;李萃萃;胡立禄;张成伟;毕松杰;尹锐;钟新荣

关键词:腹型肥胖,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24h动态血压监测, 腹围
摘要:目的:评估腹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159例,根据患者腹围分组,腹围正常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7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4例;合并腹围增高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2例。所有患者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男性患者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男性患者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型肥胖时,高血压患者 BPV 增高,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明显。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29例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类型、受伤的时间、恢复情况、镜下吻合口神经生长情况及术中肌电刺激结果的不同,分别采取单纯松解、重新吻合、与邻近神经干“开窗”端侧缝合、肌腱移位重建术。结果本研究除2例功能替代术患者外,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27例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豫。结论对于陈旧性的腓总神经损伤,由于损伤到修复时间的延迟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的丧失,但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关键是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黄鹏博;王奇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感染性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水平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娄底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重症细菌感染患者34例,一般细菌感染患者60例,病毒感染患者56例,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免疫荧光分析法与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四组血清 PCT 与 CRP 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上升,但 PCT 的差异性明显高于 CRP(P <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高于 C-反应蛋白,为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效果更佳,并可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子宫肉瘤临床特点与磁共振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该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罗山县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16例,其中9例行 MRI 平扫加增强扫描,7例行 MRI 平扫。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5例,子宫癌肉瘤3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例,Ⅲ期4例。16例子宫肉瘤部位:宫腔9例,宫颈1例,肌壁间/浆膜下6例;子宫肉瘤病灶直径(3.8±1.7)cm。病灶均以实性为主,全部患者 MRI 显示子宫明显增大,且宫腔内出现不规则软组织影,病灶信号不均匀。9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呈不均匀延迟强化。结论子宫肉瘤的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形态、部位、边界、肿瘤信号及强化特征,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子宫肉瘤的术前确诊率。

    作者:熊庚;董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4.44豫;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78豫,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可被应用,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研究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72例 SIVD 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身体健康者66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2例SIVD 患者中,32例为神经系统体征上运动神经元受损,22例有步态不稳症状,10例为共济失调,8例表现为为构音障碍,7例为假性延髓麻痹,6例为尿失禁、饮水呛咳,4例为锥体外系体征,3例为强哭强笑。结论 SIVD 患者的临床症状除认知功能改变外,主要表现为轻偏瘫、步态不稳、构音障碍、强哭强笑,尿失禁、饮水呛咳;神经系统症状为:共济失调,上运动神经元受损,锥体外系体征等。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脑白质或皮质下区域呈现多发性腔隙梗死。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继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范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豫,研究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优良率为90.00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以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62例食管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组)。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2 Gy/次,1次/ d,5次/周;放疗靶区剂量:60~66 Gy /30~33 F/6~6.5周。放化组采用紫杉醇(150 mg/ m2)+顺铂(80 mg/ m2)方案联合化疗,第1天及第29天重复;化疗后第2天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继续行1~2个周期巩固化疗。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1.5豫和33.2豫,有效率(CR + PR)分别为93.3豫和87.4豫。同步化放组与单放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豫、64.4豫、51.2豫和72.5豫、51.1豫、35.7豫。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豫、49.2豫、36.9豫与65.3豫、29.3豫、20.4豫。1、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提示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放射性反应主要集中在0~2级。其中,0~1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率以单放组所占比例为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以放化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级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性肺炎、食管瘘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癌治疗失败原因仍以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主。放化组死于局部未控或复发率较单放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放化组远处转移率较单放组亦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王敏;李基胜;张汉雄;何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黄石市爱康医院30例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多为3~13岁,其中3~6岁者8例,7~14岁者22例,均有持续高热,高体温达41℃,热程长达10 d。咳嗽。均行胸部 CT 加三维重建检查:25例为单侧病变,其中右侧15例,左侧10例。合并肺膨胀不全10例,胸腔积液2例,胸膜粘连1例。22例肺炎支原体IgM 阳性,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5例,大肠埃希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对持续发热、超高热的儿童需早期及时行胸部 CT 加三维重维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预后。治疗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要时选用头孢四代及碳青酶烯类,足量雾化吸入,4次/ d,健侧卧位,叩背排痰,3~4次/ d,2 min/次,促进痰液排出,缩短病程,防止肺纤维化,影响肺部功能。

    作者:宋治军;范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0豫、5豫,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以探寻适合的人工流产方法。方法将70例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35例。A 组异丙酚麻醉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B 组单用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比较扩宫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镇痛效果。结果 A 组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扩宫时间和镇痛效果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良好,不影响镇痛效果和宫颈扩张,可联合应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镜手术治疗额窦炎

    目的:对行鼻镜手术治疗额窦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额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额窦炎患者7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行传统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镜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额窦炎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红立;莫云芳;马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研究及治疗进展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一般发生在急性中毒后的2个月内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智能低下、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随年龄增大发病率越高,发病率约10豫~30豫。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预后差。因此本研究从迟发脑病病理生理、影像学、血清学、基因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朱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

    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 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豫,对照组为21.9豫,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可迅速有效的止血,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曾兰娟;罗光霞;涂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复杂性肾结石标准,无手术禁忌证。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5岁。左侧肾结石16例,右侧肾结石19例,双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2.1~4.3 cm。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泌尿系感染10例。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00~150/6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 L 以下。泌尿系感染术前输注抗生素约1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所有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置入肾镜,用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结石,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小结石可通过冲洗氯化钠注射液冲出。取出所有结石后,C 臂 X 线机透视检查残留结石,如发现有小结石残留,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毕留置双 J 管及肾造瘘管,术后第3天复查腹部平片。术后1个月复查 KUB 并拔除双 J 管。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碎石取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上盏结石残留6例,中盏结石残留8例,下盏结石残留4例,多发结石残留9例。本组无患者出现大出血、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9±21)min;术后第3天结石清除率为70豫(28/4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5豫(35/40)。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 AHF 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 持续3 d,随后10 mg/ d 直至出院。对照组未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 AKI 发生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和3个月随访期内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 AKI 的发生率(13豫)低于对照组 AKI 的发生率(15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213)。两组患者的 N 端脑钠肽、超敏 C-反应蛋白、胱抑素 C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院内病死率(4.3豫和3.8豫,P >0.999)和90 d 随访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降低炎症标志物和 AKI 是无效的。

    作者:李荣;苏星烽;陈爱文;甘敏;李少霞;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

    目的:探讨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12例行拇示指再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进行拇示指再造及皮肤移植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拇示指及皮肤再生情况,随访6~47个月,评定患者拇手指再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行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23指,手术后移植组织全部再生存活,足部功能未受影响;随访后,根据拇、示指再造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2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为78.26豫。结论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并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手术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郑定龙;李海;胡国泉;李世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非感染组45例,感染组63例;分别对两组新生患儿治疗前血清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高于超敏 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使用在诊断中的特异性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检测。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能够更早期、更灵敏、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冬妹;冯奔红;陈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开颅术麻醉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行开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中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开颅手术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常规给予罗库溴铵、咪达唑仑麻醉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结果两组 T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的进行,对照组 HR 和 NE 水平先上升后下降,MAP 水平上升,右美托咪啶组 HR、MAP 和 NE 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两组间 T1、T2、T3、T4时间点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高血压开颅手术患者的麻醉中不仅可提高镇静、镇痛、催眠作用,还具有较好的稳定生理指标作用,安全性好,适合临床采纳。

    作者:贺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A 组28例诱导插管后以丙泊酚3~6 mg/(kg·h)、瑞芬太尼0.2~0.3μg/(kg·min)维持麻醉,B 组26例采用芬太尼每30分钟追加1.0μg/ kg、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1.0豫~3.0豫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循环变化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A 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腹后15 min、术毕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大(P >0.05),而 B 组则有较大波动(P <0.05);A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A 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良;黄仕英;邓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38例,均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开颅清除小脑内血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0例(79豫),好转8例(21豫);其中3例因术后再发出血,经过自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内注入纤溶药物尿激酶后血肿溶解而完全排出并痊愈出院。结论不同部位脑出血需及时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现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