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平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在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兰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例,治疗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同时给予维生素 B12、叶酸、地塞米松预防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紫杉醇+顺铂,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苯海拉明预防变态反应。结果两组疾病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之和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组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等同于紫杉醇组,但临床不良反应轻。
作者:苏华;耿开建;代翠莲;董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08例患者189枚息肉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疗大肠息肉108例患者,共计189枚息肉中187枚被切除,治愈率达98.9豫。23例患者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予以电凝后止血,2例患者9天后因大便干燥便时带血,可能是大便干结使创面结痂脱落所致,经再次结肠镜下电凝止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2例息肉癌变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小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世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以探寻适合的人工流产方法。方法将70例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35例。A 组异丙酚麻醉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B 组单用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比较扩宫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镇痛效果。结果 A 组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扩宫时间和镇痛效果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缩宫素鼻喷雾剂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良好,不影响镇痛效果和宫颈扩张,可联合应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慈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章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12例行拇示指再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进行拇示指再造及皮肤移植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拇示指及皮肤再生情况,随访6~47个月,评定患者拇手指再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行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23指,手术后移植组织全部再生存活,足部功能未受影响;随访后,根据拇、示指再造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2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为78.26豫。结论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并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手术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郑定龙;李海;胡国泉;李世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解痉、利尿、镇静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Ⅰ组加用低分子肝素25 IU/(kg·d),Ⅱ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 IU/(kg·d),Ⅲ组加用低分子肝素75 IU/(kg·d);比较三组新生儿体质量,终止妊娠孕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24 h 尿蛋白量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等。结果三组新生儿体质量及终止妊娠孕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量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治疗前后 AT-Ⅲ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剂量低分子肝素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安全有效,但75 IU/(kg·d)低分子肝素应用在降低患者尿蛋白量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乔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情况,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MMSE 评分、WMS 评分、采用 BI 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及精神状态,同时改善记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 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豫,对照组为21.9豫,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可迅速有效的止血,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曾兰娟;罗光霞;涂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博爱县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室性早搏患者308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窦性心律震荡结果分为异常组(研究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结合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窦性心律震荡异常的原因和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起源于左室和右室的早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异常与特定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且预示自主神经紊乱存在。
作者:曹文慧;杨永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驻马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8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导致过敏的变应原,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统计不同性别和年龄变应原分布的差异。结果驻马店市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检出率多的为粉尘螨589例(90.89豫)、屋尘螨557例(85.95豫)。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驻马店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吸入性变应原主要的是粉尘螨、屋尘螨。
作者:王霞;隋克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 MRI 检査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对 MRI 平扫成像结合增强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和 MRI 平扫结合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进行比较,同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内膜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不同分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对 MRI 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 平扫结合增强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后,对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达到98.1豫。并且 I 期诊断准确率为84.4豫,Ⅱ期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8豫,显著高于单纯的 MRI 平扫加增强成像的诊断准确率。内膜正常组的 ADC 值为(1.40±0.16)×10-3 mm2/ s,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0.98±0.14)×10-3 mm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AD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采用 LSD 检验对三期之间的 ADC 值进行两两比较,Ⅰ期和Ⅲ期比较、Ⅱ期和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显著提高术前癌变分期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梁菊香;邓新源;罗志程;沈成威;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0豫、5豫,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行开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中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开颅手术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常规给予罗库溴铵、咪达唑仑麻醉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结果两组 T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的进行,对照组 HR 和 NE 水平先上升后下降,MAP 水平上升,右美托咪啶组 HR、MAP 和 NE 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两组间 T1、T2、T3、T4时间点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高血压开颅手术患者的麻醉中不仅可提高镇静、镇痛、催眠作用,还具有较好的稳定生理指标作用,安全性好,适合临床采纳。
作者:贺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面积切除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将58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选择小面积切除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选择大面积扩大切除治疗,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2.1豫和90.0豫,复发率为7.9豫和10.0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面积切除联合光动力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效果好、瘢痕小、复发率底。
作者:王国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 AHF 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 持续3 d,随后10 mg/ d 直至出院。对照组未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 AKI 发生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和3个月随访期内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 AKI 的发生率(13豫)低于对照组 AKI 的发生率(15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213)。两组患者的 N 端脑钠肽、超敏 C-反应蛋白、胱抑素 C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院内病死率(4.3豫和3.8豫,P >0.999)和90 d 随访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降低炎症标志物和 AKI 是无效的。
作者:李荣;苏星烽;陈爱文;甘敏;李少霞;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光山县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为(9.2±2.7)min,拔管时间(21.3±5.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1±2.2)min,均明显高于试验组的(5.9±1.6)、(8.9±2.6)和(4.5±1.3)min。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豫,对照组为34.00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临床意义显著,有利于患者意识的清醒,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瑞;刘明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未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功能恢复快。结论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便于术中患者观察与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志雄;黄子云;吴金道;石裕明;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4.44豫;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78豫,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可被应用,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范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的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豫,研究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优良率为90.00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以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72例 SIVD 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身体健康者66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2例SIVD 患者中,32例为神经系统体征上运动神经元受损,22例有步态不稳症状,10例为共济失调,8例表现为为构音障碍,7例为假性延髓麻痹,6例为尿失禁、饮水呛咳,4例为锥体外系体征,3例为强哭强笑。结论 SIVD 患者的临床症状除认知功能改变外,主要表现为轻偏瘫、步态不稳、构音障碍、强哭强笑,尿失禁、饮水呛咳;神经系统症状为:共济失调,上运动神经元受损,锥体外系体征等。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脑白质或皮质下区域呈现多发性腔隙梗死。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继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