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兴
目的:调查驻马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8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导致过敏的变应原,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统计不同性别和年龄变应原分布的差异。结果驻马店市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检出率多的为粉尘螨589例(90.89豫)、屋尘螨557例(85.95豫)。过敏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驻马店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吸入性变应原主要的是粉尘螨、屋尘螨。
作者:王霞;隋克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12例行拇示指再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进行拇示指再造及皮肤移植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拇示指及皮肤再生情况,随访6~47个月,评定患者拇手指再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行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23指,手术后移植组织全部再生存活,足部功能未受影响;随访后,根据拇、示指再造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2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为78.26豫。结论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并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手术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郑定龙;李海;胡国泉;李世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未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功能恢复快。结论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便于术中患者观察与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志雄;黄子云;吴金道;石裕明;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对12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患者跟踪随访9个月,根据随访统计报告显示,实验组均痊愈出院,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均无骨折处出现畸形愈合、内固定发生送断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5.7个月,6例患者发现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实验组肩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采用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愈合率高、创伤小、并发率低,可以为肱骨近端骨折提供稳定性,减少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受体β链 V 区亚家族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5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作为 ITP 组,分离健康对照组和 ITP 组常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 T 细胞,采用流式方法检测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4个亚家族几乎全部表达比较,ITP 组治疗前平均表达(10.82±4.56,范围:6~16)个 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均表现为低表达或无表达;ITP 组治疗后平均表达(18.54±5.02,范围:13~24)个 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表达均有所恢复,ITP 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ITP 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Vβ亚家族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与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监测外周血中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能协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友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非感染组45例,感染组63例;分别对两组新生患儿治疗前血清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高于超敏 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使用在诊断中的特异性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检测。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能够更早期、更灵敏、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冬妹;冯奔红;陈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甲醛别名蚁醛,按照其分子结构,归属于不饱和脂肪醛类[1]。甲醛在工业、建筑业、农业等各行业中使用相当广泛,如石油生产与加工、木材防腐、建筑材料制备、畜牧业、化妆品加工与生产等[2]。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显示,甲醛运用广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研究发现,服用甲醛30 ml 能使人在3 h 内发生急性中毒,从而导致死亡;一般成人致死量为30~60 ml[4]。
作者:谢保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水平的尿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14年全年收治的住院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及非糖尿病患者98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清晨尿、午餐后尿、随机尿、夜间尿及24 h 尿蛋白含量,研究不同时段尿蛋白含量差异及其与24 h 尿蛋白之间关系。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清晨尿、午餐后尿、随机尿、夜间尿及24 h 尿的尿液量和尿蛋白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夜间尿与清晨尿液、午餐后尿液及随机尿相比,其与24 h 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更高。结论夜间尿蛋白含量检测可替代24 h 尿蛋白定量用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进行诊断。
作者:李素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襄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9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356.4±58.9)ml;治愈率为75.0豫(69/92),好转率为23.91豫(22/92),病死率为1.09豫(1/92);术中出血发生率为7.61豫(7/9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豫(24/92);住院时间(18.9±2.4)d。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效果较好,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并做好术前预防及术后处理措施,以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郭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将米诺环素放入下颌阻生牙拔除后牙槽窝,评价其预防干槽症的效果。方法选择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牙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拔除阻生牙后放入米诺环素,对照组不放任何材料任其自行愈合,1周后复诊观察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有1例干槽症发生,对照组有8例干槽症发生,两组干槽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杂阻生牙拔除术,由于创伤大、操作时间长,在牙槽窝放入米诺环素可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薇;于世德;洪席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18例,异常妊娠子宫出血12例,均对其进行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出血状况均得到明显控制或立即停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经过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子宫出血复发状况。结论采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焱;祝建婵;钟彦培;布占红;朱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及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1年至2013年胃镜检查及术后确诊6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早期胃癌内镜分型以Ⅱc 型居多,Ⅲ型次之。发病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析以低分化腺癌多。结论早期胃癌无临床特异性症状,及时胃镜检查、随访和胃黏膜活检,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钱立康;张元瑞;汪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 AHF 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 持续3 d,随后10 mg/ d 直至出院。对照组未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 AKI 发生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和3个月随访期内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 AKI 的发生率(13豫)低于对照组 AKI 的发生率(15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213)。两组患者的 N 端脑钠肽、超敏 C-反应蛋白、胱抑素 C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院内病死率(4.3豫和3.8豫,P >0.999)和90 d 随访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降低炎症标志物和 AKI 是无效的。
作者:李荣;苏星烽;陈爱文;甘敏;李少霞;陈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08例患者189枚息肉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疗大肠息肉108例患者,共计189枚息肉中187枚被切除,治愈率达98.9豫。23例患者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予以电凝后止血,2例患者9天后因大便干燥便时带血,可能是大便干结使创面结痂脱落所致,经再次结肠镜下电凝止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2例息肉癌变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小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世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在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兰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例,治疗组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同时给予维生素 B12、叶酸、地塞米松预防不良反应。对照组给予紫杉醇+顺铂,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苯海拉明预防变态反应。结果两组疾病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之和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美曲塞组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等同于紫杉醇组,但临床不良反应轻。
作者:苏华;耿开建;代翠莲;董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 ICU 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 ICU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豫(20/30),观察组为93.33豫(28/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0,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豫,观察组3.3豫,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301,P >0.05)。结论 ICU 治疗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宝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 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并择期行根治术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开腹手术)和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各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外周血 IgG、IgM 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外周血 IgG、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 D2根治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免疫功能影响小等特点,其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梁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成功率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在心前区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心包积液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6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成功置管引流,术后心包积液引流通畅,心脏压塞症状缓解,未出现气胸、心室扩张急性肺水肿、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胡俊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通过采用脑室镜观察假膜腔、病理特点和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脑容积变化进行分析后推测硬膜下积液机制,根据推测机制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而消灭死腔治疗硬膜下积液,术前术后对 IL-6和 IL-8检测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脑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脑容积与硬膜下腔之间压力不平衡导致脑脊液通过撕裂蛛网膜进入硬膜下腔,采用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率为93豫,术后 IL-6和 IL-8因子浓度高于术前(P <0.05),在长期随访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骨窗开颅明胶海绵填塞增加假膜壁层脏层粘连治疗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秋建;束汉生;田绪平;张辉;宣善井;巢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 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豫,对照组为21.9豫,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可迅速有效的止血,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曾兰娟;罗光霞;涂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