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建;束汉生;田绪平;张辉;宣善井;巢青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减短[(3.20±1.25)d]、复发次数减少[(1.50±1.50)次]、总显效率增高(93.10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 PCI 术后血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 ACS 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 ACS 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于围术期持续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 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 <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 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户学敏;姚鹏;邱军;戴志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58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对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58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4周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2年,优52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豫;未出现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福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甲醛别名蚁醛,按照其分子结构,归属于不饱和脂肪醛类[1]。甲醛在工业、建筑业、农业等各行业中使用相当广泛,如石油生产与加工、木材防腐、建筑材料制备、畜牧业、化妆品加工与生产等[2]。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显示,甲醛运用广泛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研究发现,服用甲醛30 ml 能使人在3 h 内发生急性中毒,从而导致死亡;一般成人致死量为30~60 ml[4]。
作者:谢保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博爱县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经常规心电图诊断室性早搏患者308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窦性心律震荡结果分为异常组(研究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结合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分析窦性心律震荡异常的原因和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起源于左室和右室的早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异常与特定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且预示自主神经紊乱存在。
作者:曹文慧;杨永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等离子电切镜治疗下尿路疾病的体会。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镜治疗下尿路疾病11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92例,膀胱肿瘤12例,输尿管开口囊肿2例(1例同时行膀胱结石碎石),联合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7例(2例同时行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全组无电切综合征等大的围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患者。9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89例排尿通畅,其中输血4例。膀胱肿瘤出现闭孔神经反射2例,无大出血及膀胱穿孔发生。输尿管囊肿及膀胱结石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镜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等多种下尿路疾病,安全、效果可靠。
作者:邹永平;王国政;汪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A 组28例诱导插管后以丙泊酚3~6 mg/(kg·h)、瑞芬太尼0.2~0.3μg/(kg·min)维持麻醉,B 组26例采用芬太尼每30分钟追加1.0μg/ kg、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1.0豫~3.0豫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循环变化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A 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腹后15 min、术毕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大(P >0.05),而 B 组则有较大波动(P <0.05);A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A 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良;黄仕英;邓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进展性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87例被确诊为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施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和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T、PLTAR、PSRV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HCT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林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29例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类型、受伤的时间、恢复情况、镜下吻合口神经生长情况及术中肌电刺激结果的不同,分别采取单纯松解、重新吻合、与邻近神经干“开窗”端侧缝合、肌腱移位重建术。结果本研究除2例功能替代术患者外,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27例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豫。结论对于陈旧性的腓总神经损伤,由于损伤到修复时间的延迟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的丧失,但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关键是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黄鹏博;王奇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复杂性肾结石标准,无手术禁忌证。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5岁。左侧肾结石16例,右侧肾结石19例,双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2.1~4.3 cm。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泌尿系感染10例。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00~150/6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 L 以下。泌尿系感染术前输注抗生素约1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所有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置入肾镜,用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结石,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小结石可通过冲洗氯化钠注射液冲出。取出所有结石后,C 臂 X 线机透视检查残留结石,如发现有小结石残留,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毕留置双 J 管及肾造瘘管,术后第3天复查腹部平片。术后1个月复查 KUB 并拔除双 J 管。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碎石取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上盏结石残留6例,中盏结石残留8例,下盏结石残留4例,多发结石残留9例。本组无患者出现大出血、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9±21)min;术后第3天结石清除率为70豫(28/4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5豫(35/40)。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结果,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分析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特征。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80豫,误诊率为9.20豫。恶性甲状腺结节多可见实性、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及微小钙化等影像学特征,良、恶性结节在内部结构回声、形态、边界及钙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与良恶性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廖敏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62例食管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组)。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2 Gy/次,1次/ d,5次/周;放疗靶区剂量:60~66 Gy /30~33 F/6~6.5周。放化组采用紫杉醇(150 mg/ m2)+顺铂(80 mg/ m2)方案联合化疗,第1天及第29天重复;化疗后第2天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继续行1~2个周期巩固化疗。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1.5豫和33.2豫,有效率(CR + PR)分别为93.3豫和87.4豫。同步化放组与单放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豫、64.4豫、51.2豫和72.5豫、51.1豫、35.7豫。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豫、49.2豫、36.9豫与65.3豫、29.3豫、20.4豫。1、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提示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放射性反应主要集中在0~2级。其中,0~1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率以单放组所占比例为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以放化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级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性肺炎、食管瘘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癌治疗失败原因仍以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主。放化组死于局部未控或复发率较单放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放化组远处转移率较单放组亦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王敏;李基胜;张汉雄;何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一般发生在急性中毒后的2个月内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智能低下、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随年龄增大发病率越高,发病率约10豫~30豫。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预后差。因此本研究从迟发脑病病理生理、影像学、血清学、基因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朱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38例,均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开颅清除小脑内血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0例(79豫),好转8例(21豫);其中3例因术后再发出血,经过自血肿腔放置引流管内注入纤溶药物尿激酶后血肿溶解而完全排出并痊愈出院。结论不同部位脑出血需及时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现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卒中后抑郁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心理疏导)和观察组(44例,加用氟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及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 HAMD、MMSE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患者 Barthel 指数评分及 GQO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应用氟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新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 MRI 检査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对 MRI 平扫成像结合增强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和 MRI 平扫结合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进行比较,同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内膜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不同分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对 MRI 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 平扫结合增强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后,对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达到98.1豫。并且 I 期诊断准确率为84.4豫,Ⅱ期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8豫,显著高于单纯的 MRI 平扫加增强成像的诊断准确率。内膜正常组的 ADC 值为(1.40±0.16)×10-3 mm2/ s,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0.98±0.14)×10-3 mm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AD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采用 LSD 检验对三期之间的 ADC 值进行两两比较,Ⅰ期和Ⅲ期比较、Ⅱ期和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显著提高术前癌变分期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梁菊香;邓新源;罗志程;沈成威;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72例 SIVD 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身体健康者66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72例SIVD 患者中,32例为神经系统体征上运动神经元受损,22例有步态不稳症状,10例为共济失调,8例表现为为构音障碍,7例为假性延髓麻痹,6例为尿失禁、饮水呛咳,4例为锥体外系体征,3例为强哭强笑。结论 SIVD 患者的临床症状除认知功能改变外,主要表现为轻偏瘫、步态不稳、构音障碍、强哭强笑,尿失禁、饮水呛咳;神经系统症状为:共济失调,上运动神经元受损,锥体外系体征等。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脑白质或皮质下区域呈现多发性腔隙梗死。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郑继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因早孕要求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几丁糖5 ml 子宫腔内局部应用组(实验组)及无任何干预措施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腔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宫腔粘连轻、中、重度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腔内应用几丁糖可以减少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的预防方案。
作者:李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行开颅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中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开颅手术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常规给予罗库溴铵、咪达唑仑麻醉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结果两组 T0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的进行,对照组 HR 和 NE 水平先上升后下降,MAP 水平上升,右美托咪啶组 HR、MAP 和 NE 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两组间 T1、T2、T3、T4时间点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高血压开颅手术患者的麻醉中不仅可提高镇静、镇痛、催眠作用,还具有较好的稳定生理指标作用,安全性好,适合临床采纳。
作者:贺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基因表型乳腺癌肿瘤间质中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基因表型乳腺癌各10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CD34、SMA 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在各种基因表型的乳腺癌间质中均不表达,而 SMA 在各种基因表型的乳腺癌间质中均稳定表达,且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癌相关肌纤维母细胞在各种基因表型的乳腺癌间质中较一致存在,可以作为乳腺癌公共治疗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王浩;曹海玲;康如;关伟南;韩靖;黄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