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兰
目的:评估腹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159例,根据患者腹围分组,腹围正常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7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4例;合并腹围增高者(男性≥90 cm,女性≥85 cm)8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2例。所有患者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男性患者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男性患者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型肥胖时,高血压患者 BPV 增高,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明显。
作者:曾琳琳;刘振良;李萃萃;胡立禄;张成伟;毕松杰;尹锐;钟新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 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并择期行根治术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开腹手术)和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各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外周血 IgG、IgM 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外周血 IgG、IgM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 D2根治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免疫功能影响小等特点,其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梁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29例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类型、受伤的时间、恢复情况、镜下吻合口神经生长情况及术中肌电刺激结果的不同,分别采取单纯松解、重新吻合、与邻近神经干“开窗”端侧缝合、肌腱移位重建术。结果本研究除2例功能替代术患者外,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27例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豫。结论对于陈旧性的腓总神经损伤,由于损伤到修复时间的延迟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的丧失,但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关键是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黄鹏博;王奇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18例,异常妊娠子宫出血12例,均对其进行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出血状况均得到明显控制或立即停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经过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子宫出血复发状况。结论采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焱;祝建婵;钟彦培;布占红;朱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 PCI 术后血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 ACS 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 ACS 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于围术期持续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 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 <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 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户学敏;姚鹏;邱军;戴志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肛裂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裂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肛裂后位切扩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侧位切扩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手术方案,以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08例患者189枚息肉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疗大肠息肉108例患者,共计189枚息肉中187枚被切除,治愈率达98.9豫。23例患者息肉切除后残端出血,予以电凝后止血,2例患者9天后因大便干燥便时带血,可能是大便干结使创面结痂脱落所致,经再次结肠镜下电凝止血。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2例息肉癌变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创伤小、经济实惠、疗效确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小大肠癌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世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一般发生在急性中毒后的2个月内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智能低下、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随年龄增大发病率越高,发病率约10豫~30豫。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预后差。因此本研究从迟发脑病病理生理、影像学、血清学、基因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朱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外周血 T 细胞受体β链 V 区亚家族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5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作为 ITP 组,分离健康对照组和 ITP 组常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 T 细胞,采用流式方法检测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4个亚家族几乎全部表达比较,ITP 组治疗前平均表达(10.82±4.56,范围:6~16)个 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均表现为低表达或无表达;ITP 组治疗后平均表达(18.54±5.02,范围:13~24)个 Vβ亚家族,Vβ4、Vβ6-12、Vβ17、Vβ20、Vβ24表达均有所恢复,ITP 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ITP 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Vβ亚家族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与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监测外周血中 TCR Vβ24个亚家族的表达情况能协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征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友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非感染组45例,感染组63例;分别对两组新生患儿治疗前血清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 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高于超敏 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使用在诊断中的特异性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独检测。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能够更早期、更灵敏、更准确地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冬妹;冯奔红;陈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进展性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87例被确诊为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施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施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和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T、PLTAR、PSRV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HCT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林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妇产科出现急腹症的临床状况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6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所有患者经彩超检查均存在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20例,急性盆腔炎18例,卵巢黄体破裂17例,卵巢囊肿5例。对有急腹症的患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治疗后均痊愈,且开展对患者长达2年的跟踪随访显示未出现复发的症状。结论在妇产科疾病中急腹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因这种疾病相对较为复杂,病情又时常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患病初期的临床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曹士红;秦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水平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娄底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重症细菌感染患者34例,一般细菌感染患者60例,病毒感染患者56例,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免疫荧光分析法与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四组血清 PCT 与 CRP 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上升,但 PCT 的差异性明显高于 CRP(P <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高于 C-反应蛋白,为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 C-反应蛋白效果更佳,并可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A 组28例诱导插管后以丙泊酚3~6 mg/(kg·h)、瑞芬太尼0.2~0.3μg/(kg·min)维持麻醉,B 组26例采用芬太尼每30分钟追加1.0μg/ kg、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1.0豫~3.0豫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循环变化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A 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腹后15 min、术毕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大(P >0.05),而 B 组则有较大波动(P <0.05);A 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 B 组明显缩短(P <0.05);A 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良;黄仕英;邓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因早孕要求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几丁糖5 ml 子宫腔内局部应用组(实验组)及无任何干预措施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腔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宫腔粘连轻、中、重度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腔内应用几丁糖可以减少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的预防方案。
作者:李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4.44豫;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78豫,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可被应用,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 MRI 检査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对 MRI 平扫成像结合增强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和 MRI 平扫结合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于术前分期的判断进行比较,同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内膜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不同分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对 MRI 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 平扫结合增强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后,对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达到98.1豫。并且 I 期诊断准确率为84.4豫,Ⅱ期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8豫,显著高于单纯的 MRI 平扫加增强成像的诊断准确率。内膜正常组的 ADC 值为(1.40±0.16)×10-3 mm2/ s,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0.98±0.14)×10-3 mm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AD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采用 LSD 检验对三期之间的 ADC 值进行两两比较,Ⅰ期和Ⅲ期比较、Ⅱ期和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显著提高术前癌变分期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梁菊香;邓新源;罗志程;沈成威;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新野县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双侧输卵管切除不孕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双侧输卵管堵塞但未采取切除治疗的不孕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内分泌测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观察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的基础内分泌、促性腺激素用量以及超促排卵周期中获卵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基础内分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低于2年的患者和手术时间高于5年的患者基础内分泌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临床促性腺激素用量和用药天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获卵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短时期内基础内分泌无明显的改变,但双侧卵巢反应性有明显变化。临床建议,行输卵管妊娠手术的患者如果想保留生育功能,则好保留输卵管,但病情进展要求输卵管切除的患者则应大程度地降低对输卵管系膜损伤。
作者:朱俊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等离子电切镜治疗下尿路疾病的体会。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镜治疗下尿路疾病11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92例,膀胱肿瘤12例,输尿管开口囊肿2例(1例同时行膀胱结石碎石),联合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7例(2例同时行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全组无电切综合征等大的围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患者。9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89例排尿通畅,其中输血4例。膀胱肿瘤出现闭孔神经反射2例,无大出血及膀胱穿孔发生。输尿管囊肿及膀胱结石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镜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等多种下尿路疾病,安全、效果可靠。
作者:邹永平;王国政;汪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临汾市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行传统开腹根治术,观察组16例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吻合方式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手术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文雄;张文刚;郭宝峰;杨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