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几丁糖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

李蕾

关键词:几丁糖, 宫腔粘连, 宫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因早孕要求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几丁糖5 ml 子宫腔内局部应用组(实验组)及无任何干预措施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宫腔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宫腔粘连轻、中、重度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腔内应用几丁糖可以减少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病率,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的预防方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光山县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为(9.2±2.7)min,拔管时间(21.3±5.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1±2.2)min,均明显高于试验组的(5.9±1.6)、(8.9±2.6)和(4.5±1.3)min。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豫,对照组为34.00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临床意义显著,有利于患者意识的清醒,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瑞;刘明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子宫肉瘤临床特点与磁共振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该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罗山县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16例,其中9例行 MRI 平扫加增强扫描,7例行 MRI 平扫。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5例,子宫癌肉瘤3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例,Ⅲ期4例。16例子宫肉瘤部位:宫腔9例,宫颈1例,肌壁间/浆膜下6例;子宫肉瘤病灶直径(3.8±1.7)cm。病灶均以实性为主,全部患者 MRI 显示子宫明显增大,且宫腔内出现不规则软组织影,病灶信号不均匀。9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呈不均匀延迟强化。结论子宫肉瘤的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形态、部位、边界、肿瘤信号及强化特征,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子宫肉瘤的术前确诊率。

    作者:熊庚;董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4.44豫;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78豫,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疾病的治疗中可被应用,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未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功能恢复快。结论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便于术中患者观察与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志雄;黄子云;吴金道;石裕明;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

    目的:分析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欣母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填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 出血量、术后24 h 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豫,对照组为21.9豫,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可迅速有效的止血,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曾兰娟;罗光霞;涂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减短[(3.20±1.25)d]、复发次数减少[(1.50±1.50)次]、总显效率增高(93.10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胃癌临床内镜特征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及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001年至2013年胃镜检查及术后确诊6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早期胃癌内镜分型以Ⅱc 型居多,Ⅲ型次之。发病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窦、胃体、胃角、贲门,病理分析以低分化腺癌多。结论早期胃癌无临床特异性症状,及时胃镜检查、随访和胃黏膜活检,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钱立康;张元瑞;汪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复杂性肾结石标准,无手术禁忌证。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5岁。左侧肾结石16例,右侧肾结石19例,双肾结石5例,结石直径2.1~4.3 cm。合并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泌尿系感染10例。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在100~150/6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 L 以下。泌尿系感染术前输注抗生素约1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所有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建立经皮肾镜取石通道。置入肾镜,用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结石,用取石钳取出较大结石,小结石可通过冲洗氯化钠注射液冲出。取出所有结石后,C 臂 X 线机透视检查残留结石,如发现有小结石残留,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毕留置双 J 管及肾造瘘管,术后第3天复查腹部平片。术后1个月复查 KUB 并拔除双 J 管。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碎石取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后上盏结石残留6例,中盏结石残留8例,下盏结石残留4例,多发结石残留9例。本组无患者出现大出血、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9±21)min;术后第3天结石清除率为70豫(28/40),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7.5豫(35/40)。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18例,异常妊娠子宫出血12例,均对其进行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出血状况均得到明显控制或立即停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经过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子宫出血复发状况。结论采用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焱;祝建婵;钟彦培;布占红;朱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45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7.8豫,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8豫,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不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

    目的:探讨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及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运用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就诊的12例行拇示指再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进行拇示指再造及皮肤移植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拇示指及皮肤再生情况,随访6~47个月,评定患者拇手指再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行双足第二趾及足背皮瓣再造23指,手术后移植组织全部再生存活,足部功能未受影响;随访后,根据拇、示指再造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2指,良6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为78.26豫。结论采用双足第二趾带足背皮瓣再造拇示指并修复手背皮肤缺损手术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郑定龙;李海;胡国泉;李世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用几丁糖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博白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并行腹部手术的1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术毕直接关腹,研究组100例则在关腹前采用医用几丁糖均匀涂抹腔内创面受损处和周围,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肠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等。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切口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2.0豫(12/100),对照组为29.6豫(29/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肠粘连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明显药物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医用几丁糖具有良好的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少华;秦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62例食管癌分为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组)。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2 Gy/次,1次/ d,5次/周;放疗靶区剂量:60~66 Gy /30~33 F/6~6.5周。放化组采用紫杉醇(150 mg/ m2)+顺铂(80 mg/ m2)方案联合化疗,第1天及第29天重复;化疗后第2天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继续行1~2个周期巩固化疗。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1.5豫和33.2豫,有效率(CR + PR)分别为93.3豫和87.4豫。同步化放组与单放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豫、64.4豫、51.2豫和72.5豫、51.1豫、35.7豫。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豫、49.2豫、36.9豫与65.3豫、29.3豫、20.4豫。1、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提示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急性放射性反应主要集中在0~2级。其中,0~1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率以单放组所占比例为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级急性放射性反应的发生以放化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4级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性肺炎、食管瘘的发生率两组均较低,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癌治疗失败原因仍以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主。放化组死于局部未控或复发率较单放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放化组远处转移率较单放组亦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王敏;李基胜;张汉雄;何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结果,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分析良、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同特征。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80豫,误诊率为9.20豫。恶性甲状腺结节多可见实性、边界不清晰、低回声及微小钙化等影像学特征,良、恶性结节在内部结构回声、形态、边界及钙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与良恶性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廖敏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成功率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在心前区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心包积液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6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成功置管引流,术后心包积液引流通畅,心脏压塞症状缓解,未出现气胸、心室扩张急性肺水肿、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胡俊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黄石市爱康医院30例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脓肿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多为3~13岁,其中3~6岁者8例,7~14岁者22例,均有持续高热,高体温达41℃,热程长达10 d。咳嗽。均行胸部 CT 加三维重建检查:25例为单侧病变,其中右侧15例,左侧10例。合并肺膨胀不全10例,胸腔积液2例,胸膜粘连1例。22例肺炎支原体IgM 阳性,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5例,大肠埃希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对持续发热、超高热的儿童需早期及时行胸部 CT 加三维重维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预后。治疗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要时选用头孢四代及碳青酶烯类,足量雾化吸入,4次/ d,健侧卧位,叩背排痰,3~4次/ d,2 min/次,促进痰液排出,缩短病程,防止肺纤维化,影响肺部功能。

    作者:宋治军;范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的29例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损伤的类型、受伤的时间、恢复情况、镜下吻合口神经生长情况及术中肌电刺激结果的不同,分别采取单纯松解、重新吻合、与邻近神经干“开窗”端侧缝合、肌腱移位重建术。结果本研究除2例功能替代术患者外,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27例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豫。结论对于陈旧性的腓总神经损伤,由于损伤到修复时间的延迟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的丧失,但积极的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关键是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黄鹏博;王奇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PCI 术后血 NT-proBNP 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 PCI 术后血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 ACS 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 ACS 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于围术期持续微量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T-proBNP 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 NT-proBNP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 <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 NT-proBNP 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户学敏;姚鹏;邱军;戴志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51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和心室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2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豫。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提高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观察放置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妇女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对比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无支架固定式 IUD)与其他类型 IUD 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知情选择,对选用无支架固定式 IUD 和其他 IUD 的对象进行随访,记录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039例无支架固定式 IUD 放置成功率为97.1豫,高于其他 IUD 放置成功率(92.3豫);且无支架固定式 IUD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87‰)低于其他类型 IUD(76.54‰)。结论无支架固定式 IUD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方法,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茶英;王撬撬;王娇琴;王东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