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次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杨华;杨楠;付家亮;王虎;胡玉婷;杨森;朱本亮;魏秀娥;荣良群

关键词: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测定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首次发病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ACI)38例,腔隙性脑梗死(LI)24例,脑栓塞(CE)1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测定血清 Hcy 含量。结果 ACI 组、LI 组及 CE 组血清 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三组间血清 Hcy 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cy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 Hcy 水平的改变对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人工流产后口服雌孕激素的疗效。方法将400例高危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实验组20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1次/ d,连服21 d,后半周期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1次/ d,共10 d,序贯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情况,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月经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1)。结论高危妊娠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可促进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联合表面麻醉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需经鼻气管插管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24)kg/ m2,ASA Ⅰ~Ⅱ级。每例患者采用清醒慢诱导法,在插管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观察阻滞前基础值( 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频功率(TP)、LF/ HF 的比值,并计算 LF、HF 的标准化值(LFnu、HFnu),同时记录气管插管完成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 T0相比,T1、T4、T5各时点 LF 值显著降低(P <0.05或<0.01),T1~ T5各时点 LFnu、HF、HFnu 及LF/ HF 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可调节清醒气管插管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维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平衡。

    作者:丁芳;陈永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桩核材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玻璃纤维桩修复,对照组给予铸造金属桩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修复成功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3个月后的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修复体完整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铸造金属桩相比,玻璃纤维桩具有美观、耐腐蚀、抗根折力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修复牙体缺损中积极推广。

    作者:陈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膨胀期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乳化组行乳化超声技术,摘除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手术前后两组视力矫正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治疗后乳化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摘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乳化组为16.13%,摘除组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 <0.05)。结论乳化超声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大致相同,但乳化差生技术后角膜散光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分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8%,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和鼾声评级明显下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FNA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采用 PFNA 治疗27例,采用 DHS 治疗25例。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 DHS 组短,出血量比 DHS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PFNA 组髋内翻1例,DHS 组髋内翻3例,股骨颈短缩1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和 DHS 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 PFNA 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胡明云;郑风翠;周仁实;阮才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尖瓣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近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使用的指征和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心系统瓣膜病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分两组,每组60例。第一组在施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行 KAYS 成形、Devega 成形术;第二组在行左心瓣膜置换同时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3年,进行心脏彩超复诊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第一组其中有12例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呈中度及以上反流;第二组:使用三尖瓣软环进行三尖瓣成形,结果有3例三尖瓣反流情况达到中度及甚至以上反流,两者相比反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对于中度以上反流的患者应更积极采用成形环,尤其是三尖瓣瓣环扩大者。

    作者:王其逊;刘锦屏;孙炜琪;薛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4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徐闻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妊娠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择期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则在剖宫产术式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略多,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更短,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掺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而言,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创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梅清;林锦莲;何惠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 Ramsay 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 <0.05)。T0时两组患者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T2和 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 P <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 MAP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2和 T3时联合组患者 MAP 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 HR 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和 T2时联合组患者 HR 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作者:陆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8月睢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联合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5~10 d 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急促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沐舒坦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侧卧位硬膜外腔分段注药在二次硬膜外穿刺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麻醉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近4~6年内曾行硬膜外麻醉拟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4例,ASAⅠ~Ⅲ级,年龄24~37岁,体质量65~89 kg,采取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侧卧位分段注药组(E 组),对照组平卧位注药组(C 组)。E 组侧卧位下先经穿刺针单次注药,然后第12胸椎~第1腰椎间隙或距穿刺点5 cm 处注药。留置导管在硬膜外腔3.5 cm 作第三次注药。C组平卧位分三次注药。记录三次注药5 min、手术开始前两组阻滞的节段;单双侧阻滞例数;高平面例数;VAS 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 C 组比较,三次注药、术前阻滞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双侧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点阻滞的高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P <0.01);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肌松优良低于 E 组。结论二次硬膜外穿刺的患者应用侧卧位分段注药法,遵循少量、多次用药原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陈粤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婴幼儿重症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

    目的:研究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以周口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组,均接受吸氧、强心、抗感染等治疗,测定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水平,同时与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婴幼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至呼气峰流速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积比(达峰容积/呼气容积,VPTEF/ VE)指标变化显著(P <0.01);研究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治疗后 TPTEF、TPTEF/ TE、VPTEF/ VE 均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另外,研究组治疗前 D-二聚体水平为(1.85±1.36)mg/ L,与治疗后、对照组[(0.21±0.11)、(0.20±0.10)mg/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及 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程度、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门脉高压性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鉴别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100例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脉高压性腹水60例为观察组,非门脉高压性腹水40例为对照组,通过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腹水总蛋白(AFTP)水平。结果观察组 SAAG水平为(17.85±4.67)g/ L,对照组为(11.04±6.75)g/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 SAAG≥11 g/ L者57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SAAG≥11 g/ L 对门脉高压性腹水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均为95.00%,与 AFTP <25 g/ L 的55.00%、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SAAG≥11 g/ L 者食管静脉曲张发生率明显高于 SAAG <11 g/ L 者(P <0.01)。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 g/ L 可作为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鉴别的重要指标,且对食管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翟学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X 线与 CT 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以探寻诊断胸壁结核的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胸部 X 线和胸部 CT 影像学特征,并经手术或病理进行确认,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由 X 线片可见有漏诊倾向,病灶也不十分清晰;CT 扫描全部病例均明确显示胸壁软组织肿块,CT 图像清晰度高,病灶位置显示准确,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及肿块内部情况;CT 诊断确诊率高达96.7%,明显高于 X 线(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淋巴肿大检查率为90%,而 X 线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片仅能够初步观察胸壁结构,而通过 CT 扫描则能够清楚显示组织肿块位置和内部情况,对周围组织情况也能清楚呈现,增强 CT 能够进一步明确 CT 扫描结果,确诊率和淋巴肿大诊断率都明显高于 X 线。

    作者:曾庆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夫妇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4对复发性流产夫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复发性流产夫妇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5例,总检出率为11.3%。染色体核型异常女性88例,其染色体核型异常以平衡易位(34.4%)、罗伯逊易位(22.7%)和核苷酸多态性(29.5%)为主,其次为倒位(11.4%)和 X 染色体失活(2.3%)。男性染色体异常中核苷酸多态性为主要类型(37.3%),其次为平衡易位(29.9%)、罗伯逊易位(12.5%)以及倒位(11.9%),Y 染色体异常所占比例小(4.5%)。男女受检者均存在明显易栓症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基因、KIR 基因、HLA基因的多态性。结论染色核型异常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诊断治疗应以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核型及核苷酸多态性检查为主,并可辅助绒毛活检、羊水穿刺以及胚胎遗产学检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唐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胆囊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0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Ⅰ期患者7例均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患者生存期2年以上;Ⅱ期患者14例,其中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7例行根治性手术,2例行扩大根治术,Ⅱ期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及扩大根治术生存期明显长于姑息性切除术(P <0.05);Ⅲ期患者9例,其中6例行根治性手术,3例行扩大性手术,Ⅳ期患者36例,其中21例行根治性手术,15例行扩大根治术,Ⅲ、Ⅳ期患者行扩大性根治手术生存期要明显长于根治性手术(P <0.05);Ⅴ期患者35例,其中9例行根治性手术,11例行扩大根治术,15例行剖腹探查联合内外引流术,5期患者三类手术生存期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 <0.05)。结论胆囊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患者生存期关系密切,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华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以夏邑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 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 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HBV-DNA 阴转率为91.7%,HBeAg 阴转率为80.6%,与对照组的69.4%、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丙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0±15.5)VS(63.7±12.6)]U/ L、白蛋白[(34.3±1.0)g/ L VS (31.8±0.8)g/ L]、总胆红素[(30.2±7.3)μmol/ L VS(34.7±7.0)μmol/ L]、Child-Pugh 评分[(6.2±1.3)分 VS(7.3±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平片式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荔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疝环填充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每组60例。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概率、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平片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均低于疝环填充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术方法,与疝环填充式补片比较,其操作时间短、费用低,且预期效果相当,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与应用。

    作者:孟德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效果

    目的:总结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包括胸部固定,止痛,氧气雾化吸入,加强咳嗽,体位引流,肋骨骨折内固定,纤支镜灌洗吸痰,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等,以及血肿清除术,支气管断裂修补术,肺叶切除术,肺修补术,肺纤维板剥脱术。病情危重者,给予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经治疗后151例患者复查 CT、X 线示肺复张良好,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胸部外伤严重,或合并伤过重死亡,病死率为2.6%。结论综合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毛卫军;顾剑峰;蒋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慈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α-2b 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5 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心肌酶谱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脱水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以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 <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α-2b 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覃章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