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

黎少琴

关键词:腹腔镜, 不孕症, 插管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18日至2010年6月19日期间收治的12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进行腹腔镜检术、盆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周围粘连分离术、输卵管伞端成形术、新式输卵管切开术、腹腔镜监视下输卵管手感插管通液术.结果 腹腔镜检将125例患者分为A、B、C三类.A类为轻度盆腔粘连;B类为慢性输卵管炎、中度盆腔粘连;C类为重度盆腔炎及输卵管炎.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后,输卵管完全阻塞由术前128条(52.03%)下降到75条(30.49%),部分阻塞由术前110条(44.72%)下降到86条(34.96%),完全通畅由术前8条(3.25%)上升到85条(34.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125例术后≥6个月的97例随访者中有36例受孕,妊娠率为37.11%(36/97).34例为宫内妊娠,2例为宫外妊娠.其中A类组宫内孕为24例(60.00%),宫外孕0例;B类组宫内孕10例(33.33%),宫外孕2例(6.67%),而C类组无一例妊娠.结论 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能直观、准确地明确输卵管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因而是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18日至2010年6月19日期间收治的12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进行腹腔镜检术、盆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周围粘连分离术、输卵管伞端成形术、新式输卵管切开术、腹腔镜监视下输卵管手感插管通液术.结果 腹腔镜检将125例患者分为A、B、C三类.A类为轻度盆腔粘连;B类为慢性输卵管炎、中度盆腔粘连;C类为重度盆腔炎及输卵管炎.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后,输卵管完全阻塞由术前128条(52.03%)下降到75条(30.49%),部分阻塞由术前110条(44.72%)下降到86条(34.96%),完全通畅由术前8条(3.25%)上升到85条(34.5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125例术后≥6个月的97例随访者中有36例受孕,妊娠率为37.11%(36/97).34例为宫内妊娠,2例为宫外妊娠.其中A类组宫内孕为24例(60.00%),宫外孕0例;B类组宫内孕10例(33.33%),宫外孕2例(6.67%),而C类组无一例妊娠.结论 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手感插管疏通术能直观、准确地明确输卵管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因而是输卵管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黎少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代谢指标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148例T2DM患者设为糖尿病组(DM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三组:无肾病组55例(B组)、早期肾病组58例(C组)、临床肾病组35例(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间CRP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DM组与A组相比,收缩压(SBP)、FPG、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UA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SBP、UA升高(P<0.05),HDL-C降低(P<0.05);②B、C、D组CRP高于A组(P<0.01),C、D组CRP高于B组(P<0.01),D组CRP高于C组(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I、SBP、TG、LDL-C、HOMA-IR、UA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CRP水平升高与BMI、TG、LDL-C、UA、HOMA-IR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指标.

    作者:干正琦;郭如雅;周强;方立曙;俞丹璐;汤胜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CHD患者10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7例,心肌梗死组(AMI)33例和健康对照组35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APN、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APN和sPs水平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50.371、63.656,q=9.204、11.058,P<0.01),且SAP、UAP、AMI三组血清APN水平依次降低,SAP、UAP、AMI三组血清sPs水平依次升高.CHD患者血清APN与sPs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3,P<0.01).结论 CHD患者存在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及sPs水平显著升高,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水平变化可能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检测血清APN和sPs水平可作为观察CHD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及随访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李金怀;韩斌;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部位麻醉镇静镇痛的临床观察

    部位麻醉包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是我国使用多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常伴有紧张、焦虑、内脏牵拉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短暂的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且术中知晓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术中的不良记忆,术中需辅以一定量的镇静药和镇痛药.本文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部位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治疗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34例克罗恩病(CD)并发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肠瘘34例,其中多发瘘3例,肠内瘘4例,肠瘘以末端回肠瘘(16例)、回结肠瘘(13例)为主.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结肠吻合口拆除重建13例,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17例.结果 术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糖皮质激素者复发率为15.2%,低于未服药物者的32.4%;复发时间为21~67个月,明显长于未服药者的4~12个月.结论 CD合并肠瘘以肠外瘘为主,主要手术方法为瘘口切除与肠吻合,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CD合并肠瘘的复发率.

    作者:李铁良;刘敏;李凯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 应用Barbecue翻滚法、Gufoni疗法、Casani解脱法对28例HC-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上述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总痊愈率为60.7%,3个月后总痊愈率为78.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HC-BPPV有效、简便、安全,可作为HC-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腹腔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2例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腹腔镜探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诊断明确,其中腹腔结核24例;腹腔恶性肿瘤16例,11例为转移性腺癌,5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硬化2例.结论 腹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腹水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安兆峰;韩彦华;杨丽超;张义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术后恢复的比较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与甘露醇对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156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89例)和甘露醇组(67例),两种试剂均采用口服清洁肠道.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切口愈合状况(有感染者行培养加药敏).结果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状况均明显优于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结直肠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要优于甘露醇组,能更快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雪茹;贺德;谢丛江;金玉珍;黎惠娟;练慧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行胆囊腹腔镜术后爆发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爆发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异氟醚、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同时对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 /kg.观察术后1 h(T1)、2 h(T2)、4 h(T3)、6 h(T4)、12 h(T5)、24 h(T6)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 、心率(HR)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数值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结果 T1、T2 、T3 、T5 时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T4 、T6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而各时点S组SpO2、HR、SBP、DBP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方面与C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0.1 μg /kg舒芬太尼能够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术后爆发痛和痛觉过敏,镇痛效果良好且不影响苏醒质量,无呼吸抑制发生,是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安全、灵活、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付群;陈永权;金孝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护理对策

    谵妄患者既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又有原发病的症状(因身体多种隐患引起谵妄),因此,在护理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护理老年术后谵妄患者28例,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护理老年术后谵妄患者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66~92岁,平均79岁.行开腹胆囊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肝部分切除术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8例,脾切除术3例.28例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

    作者:牛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病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并诊断为迁延性腹泻的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感染、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免疫力低下等;迁延性腹泻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辅以支持和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72 h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确诊HIE患儿进行检查,分别于生后24 h内、生后(48±6)h、生后(72±6)h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予临床终确诊HIE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生后24 h内轻度及中、重度HIE患儿的Vs、Vd均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患儿于生后(48±6)h脑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HI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生后(72±6)h脑血流参数测得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仍有5例异常,均为重度HIE.②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生后24 h内,无论是轻度HIE,还是中、重度HIE,RI均明显升高,至生后3 d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HIE患儿早期出现显著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动态监测HIE 72 h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脑损伤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凯星;杨佳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检测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HBV-DNA载量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290,P<0.01);IL-4和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320,r=0.352,P<0.05).结论 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作者:禹福科;郭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41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和总结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住院的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营养心肌治疗.结果 经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患儿腹泻、心肌损伤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除CK-MB(异常率2.44%)外均正常.结论 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伤的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及时抗腹泻和心肌保护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作者:冯迎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生儿黄疸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日龄以<7 d居多;病因以溶血性黄疸占首位,之后依次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感染因素、母乳性、围产期等;治愈率为92.0%,无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确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黄名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阳江市人民医院8年间收治的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21患者实施产科基础抢救的同时,使用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等治疗,19例效果良好,2例死亡.结论 及早诊断,祛除病因,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在产科 DIC急救中有重要意义;肝素、CRRT、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效果肯定.

    作者:周敦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安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入院后给予慢性肾功能衰竭标准治疗及对症治疗,第2天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将入选者分为hs-CRP≤3 mg/L与hs-CRP>3 mg/L两组,分析两组3年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调整临床危险因素后,使用卡方检验评价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12例入选者中67% hs-CRP>3 mg/L,其3年病死率高于hs-CRP≤3 mg/L组患者(P=0.03),3年再住院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 CRP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胡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于剖宫产中缝合子宫切口前放置1 mg卡孕栓于宫腔底部;对照组(50例)不放置卡孕栓.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结果 治疗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18±50)ml、(366±54)ml,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49±53) ml、(415±6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田云;谢建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椎间隔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 对68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4例和椎间植骨组34例.比较术后两组的植骨融合率、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随防,患者均复位良好.Cage融合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部评估系统评分优良率、椎间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作者:崔建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