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刘园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鼻出血在现代期刊文献中的选穴情况进行研究,归纳、分析其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62~2016年收录的针灸治疗鼻出血的期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归纳鼻出血的针灸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鼻出血的临床选穴配伍规律在现代期刊文献中以表里经腧穴配伍法、交会经腧穴配伍法、本经腧穴配伍法、上下腧穴配伍法和特定穴中五输穴与原穴配伍法为主.结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取穴应坚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主要选取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的腧穴进行配伍,从而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发挥出来,起到增强鼻出血的针灸治疗效果.
作者:曹方;李铁;哈丽娟;王富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拟消渴方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糖、血脂等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型、燥热津伤型、痰瘀夹杂型.以自拟消渴方辨证加减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数据.结果: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糖和血脂均有改善,燥热津伤型患者血糖较低,控制起来比较容易;气阴两虚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燥热津伤型和痰瘀夹杂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较其他证型的患者明显.治疗前,痰瘀夹杂型患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和燥热津伤型患者;气阴两虚型和痰瘀夹杂型的患者治疗前在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的低切全血黏度差异明显.燥热津伤型和痰瘀夹杂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辨证加减可有效控制并治疗2型糖尿病,且对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深远.
作者:周义丽;贾卫华;尹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通过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鼻病治疗思路,总结叶天士在邪郁头窍、热壅肺气、胆热移脑、阴精不足医案中,分别以辛散升阳、甘润化痰、辛凉散郁、威降滋填、甘温益精法的辨治特色;叶天士鼻病治法初用辛、散、凉、泄,久则用补精填髓、滋阴清热为主.若遏体质偏适、情志失调患者,还应怡悦心志、节欲守精等.经反复推敲医案可知,叶天士治疗鼻病谨遵《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之旨,并博采医家之长,临证用药简约精当,颇有较深的理论造诣.
作者:郭士杰;杨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HB患者进行证候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并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并对其3个证型组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HB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3个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低;CD8+T细胞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实证组、虚实夹杂证组、对照组、虚证组,实证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虚证组或对照组,3个组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NK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结论:CHB存在着免疫调节紊乱,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虚实证辨证结合免疫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唐美媛;吴淋玲;张兵;聂琳;王君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补肾化痰方对大鼠颗粒细胞脂联素受体1/2(AdipoR1/2)蛋白表达水平及下游分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该复方激活卵巢GC中APN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体外培养卵巢颗粒细胞,Western-blotting测定AdipoR1/2的蛋白表达量,Real-time PCR测定AMPK、PPAR-α/βγ、Cyp19a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罗格列酮组、中药中低剂量组大鼠GC的AdipoR1/2含量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中AMPK、PPAR-α/β/γ、Cyp19a的mRNA表达量亦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与空白组比较,罗格列酮组、中药中低剂量组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化痰方能激活大鼠GC中APN信号通路的机制,可能与该方调节卵巢生殖激素转化及卵巢局部糖脂代谢相关.
作者:李宛静;徐晓娟;黄映红;邓蒂斯;雒芙蓉;张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验处方120首,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40味,主要有黄芩、半夏、柴胡、竹茹等,药性多苦、辛、寒,主归胃、脾、肝经,得出药物核心组合22个,新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辅以化痰、散瘀、通滞之品,配伍主次分明、多管齐下,总结出其常用药物组合的特点,归纳出用药以攻毒同时给邪以出路、针对病症特点巧用矿石介类药物两大突出特色.
作者:王彦刚;田雪娇;李佃贵;刘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罗增刚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高思华、周文泉教授.从事老年病的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老年病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多有感悟,故对其治疗老年眩晕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同道临床参考.
作者:李琨;李南南;刘佳妮;罗增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张宗礼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病机要素在于虚、瘀、湿、逆(毒).脾肾两虚为本,清者不升而漏泄,浊者不降而内聚,清浊相干久蕴成浊毒,故治疗以醒脾复运中焦为主,以轻宣上焦、通利下焦为辅,并阐述醒脾通三焦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用药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张兴坤;张丽;张宗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朱丹溪以“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著称于世,为金元四大家“滋阴派”代表医家.其注重以经辨证、以经取药、取经导邪、经络论治为其辨证治疗杂病的首要原则.临证方面,将六经辨证与经络论治相结合,并将经络辩证理论用于指导判断疾病的预防和预后;用药方面,将分经用药与“引经报使”纳入其治疗思想,注重根据病经取药,对于痰郁杂病取经导之,对于本虚标实病患择要攻补兼施、从经入药,其治疗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现代中医极具指导价值.
作者:刘荣;诸葛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古今中医药治疗哮喘用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古今中医治疗哮喘用药分布规律特点及异同,为哮喘用药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古代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检索数据库,现代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整理所得哮喘治疗方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古今治疗哮喘方的用药特点.结果:单味药的统计结果表明古今用药排名前10的药物中相同的是甘草、杏仁、麻黄、五味子、半夏,归肺经、脾经、肝经的药物较多,温性、辛味、苦味、甘味药物较多,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在古今医家治疗哮喘的方剂中占主导地位.结论:古今哮喘治疗的核心用药是一致的,体现了中医治则治法的精髓.现代用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夏瑜桢;王健英;张磊;金素安;何世民;车立娟;袁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动物类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有飞鸟之类行于天者,有虫兽之类行于地者,亦有鱼贝之属潜于水者.关于其分类,古代本草书籍中对动物药的记载多分禽部、兽部、虫部、鱼部、鳞介等,后世亦有以其药用部位对动物药进行归纳者.然动物类药物的功效与其习性密切相关,以其功效进行分类者鲜见.故从取象比类的角度,基于天地水三部分类法,对动物药的分类进行新的探索.飞鸟之属多轻盈上走应于天部,虫兽之类或奔于地或行于洞穴皆归于地,鱼介之品居于水中皆以水部纳之.
作者:王炳新;施丹;史晓;潘臣鹰;杜修东;杨雯;封雨倩;鲍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松龄血脉康和氯沙坦钾,连续给药9周,每周检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以HE染色观察药物对大鼠主动脉病理组织形态学影响,qPCR阵列技术检测高血压相关因子RNA水平的变化,继而借助String及KEGG Pathway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网络分析.结果:给药9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松龄血脉康组及氯沙坦钾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高剂量松龄血脉康组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与氯沙坦组比较特别显著性降低;对qPCR筛选得到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网络分析发现,Pde5a、Prkg1、Gucy1b3和Prkg2相互作用明显,且均参与cGMP-PKG通路的活化.结论:松龄血脉康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浆中AngⅡ水平、调控差异表达基因Pde5a、Prkg1、Gucy1b3和Prkg2共同参与的cGMP-PKG通路有关.
作者:施伟丽;王燕;信琪琪;徐磊;滕传震;陈可冀;丛伟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盱江名医余世用自幼随父学医,得悟正传,工于临床,通晓诸科,著《敬修堂医源经旨》.该书现已为孤本医籍,弥足珍贵.书共八卷,卷一为总论,凡论67篇;卷二至卷八为各论,分列中风、痰饮、积聚、痔漏、幼科等111门.各门内容大体有论、脉法、方法、活套.其中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遣方用药具有独到特色,不仅内服效方众多且外治经验方及方法活套亦繁多,不拘泥于汤药,擅用丸剂、散剂.采用塞、吹、含、敷等治疗手法直达病灶,简便效捷,沿用至今,对后世江西盱江喉科流派的兴起及中医耳鼻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足以启示后学.
作者:宋济;谢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 1975年至2015年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献,确定纳入剔除标准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对药物性味和功效类别的使用频数、剂量占比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56张处方,单味药102味,其中以温性药、甘味药和补气药使用较多.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以心气虚、心阳不足和瘀阻心脉为主,其中心气不足为病机核心,治宜补气温通、活血化瘀.
作者:殷胜骏;贾德贤;刘炜;张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山元氏新头针疗法(YNSA)是不同于现行头针系统的另一套体系,它通过YNSA理论,选取头部的相关治疗点对机体周身和脏腑器官病变进行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疼痛,传统针刺治疗该病多以坐骨神经局部及其分支进行针刺治疗为主.故采用YNSA这一特殊针刺疗法,不针刺坐骨神经局部,只针刺头部患侧D点、F点、I点(均为阴点)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YNSA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是对坐骨神经痛传统针刺疗法的拓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郭鑫;于天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潜阳治法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治法,多用于虚实夹杂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病情较为复杂的治疗领域.笔者在研究学习叶天士医案的过程中,认识到叶天士于潜阳治法有独到之处,其法分别从上、中、下三焦入手,视病证不同或单独从一焦顺势收功(如从权治节收肃浮阳法、培育中宫承纳气火法、益肾填精潜降龙火法等),或兼顾两焦阴阳同调起效(如脾肾双调法,摄纳阴火法等).遣方组药,简约淳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峰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出现代谢系统疾病,胰岛素抵抗(IR)和高雄激素血症(HA)为其两大基本特征,是代谢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异常的妇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及复杂性,合并症和远期并发症繁多,易发生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HLP)及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威胁正逐渐显露且令人担忧.PCOS患者常以不孕就医,代谢并发症常因发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而易被忽视,研究者们对PCOS研究初也往往局限于排卵障碍、月经不调、不孕等方面,故着眼于探讨PCOS患者代谢出现的时期及其异常特点,进一步解读PCOS代谢对生殖的影响及其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的联系.
作者:刘桢;梁瑞宁;李佩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集前贤诸家之长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首倡“燥湿为纲”理论,以“燥湿”二字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用药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并将其理论应用于内外各科病症的治疗,疗效甚佳.余国珮“燥湿为纲”理论为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思想,独具临床特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有关燥湿二气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兹对其“燥湿为纲”理法方药思想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
作者:杨勤军;刘兰林;周超;李佩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冠心痛是一种多因性、复杂性疾病,单靶点的治疗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某些替代指标,如狭窄的解除、斑块的稳定及脂质水平的降低等,但始终存在着指标改善与临床缺血症状及终点心血管事件风险不同步的矛盾.究其原因,在于对疾病认识和治疗观的割裂现象,常常陷入“重结构,轻功能”“重形病,轻神变”的误区,把冠心病看成简单的“血管-血液”病变,而忽略了“血-脉”“心-神”“神-脉”间的复杂关系,故笔者拟从“血-脉-心-神”共病共调的整体观认识来阐释中医药治疗冠心痛可能起效的机制.
作者:周欢;张军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ation,MCAO)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皮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安慰针刺组、预处理1组、预处理2组、预处理3组每组各10只,不同频率电针头穴进行预处理后制备MCAO模型;参照Longa标准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EPO阳性细胞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POmRNA表达.结果: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后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其中以2Hz/100Hz的频率为明显;各预处理组EPO阳性表达细胞数差异明显,2Hz/100Hz频率预处理后阳性细胞数目多;电针预处理能促进EPOmRNA的表达增加,其中以2Hz/100Hz频率电针顸处理组的表达明显.结论:不同变频组合电针头穴的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损伤,这可能与调节缺血局部脑皮质EPO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有关,不同频率电针其效应不同,其中以2Hz/100Hz频率电针的效果显著.
作者:梁超;姜涛;王静芝;曾晓玲;刘建民;郑肇良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