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江燕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将9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m g、甲氧氯普胺10m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150μ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寒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醉联合用药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肯定,起效速度快,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及超声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29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共计181枚,针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TSH水平以及超声检查中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 S H浓度水平与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呈正比例关系,浓度越大风险越大;181枚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检查中,微钙化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征象,边界不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次之。结论:接受手术治疗前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会导致甲状腺微小结节恶变风险出现明显增高,如果T S H浓度超过4.95m I U/L的同时,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征象微钙化以及边界不清等,可促使甲状腺微小结节临床诊断工作更加科学及准确。
作者:杨建强;董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与常规接产技术的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有利于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水肿及疼痛度,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术提高了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这一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文娟;沈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孟凡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降低风险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邱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分析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97.67%,与对照组满意度83.72%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清云;陈贺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药物配伍使用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近三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B组62例实施常规治疗,A组64例在B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均能进行疗效评价,其中B组总有效率仅为80.6%,A组则高达95.3%,A组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尽管有轻微不良反应,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将瑞舒伐他汀配伍其他心血管药物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明显改善疗效,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韩同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孙园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庆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2~2015.3这一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一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一共有10例,对照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上,使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为血栓形成时间为2天以内,使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分析上述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天以内效果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用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值得提倡临床医生针对该病采用此项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冯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优质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患者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听阈变化分为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低频听力下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高频听力下降组的56.86%及全频听力下降组的73.17%(P<0.05);负面情绪评分HAMA(12.43±3.56)、HAMD(14.53±3.21)明显低于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5)。结论:低频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服务在急诊胆石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诊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措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疼痛比例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急诊胆石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术后恢复。
作者:余买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古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儿科代表作,是儿科学发展的重要瑰宝,本文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治法的文献研究,全方面地阐述了钱氏补法的心得与体验。对后世医家论治小儿补法有重要影响。
作者:孙超贤;董晓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比常规置管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作者:刘华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的研究发现,吸烟、嗜酒的癌症患者在10年内患上其他癌症的风险可达戒烟酒癌症患者的3倍。因此,癌症患者更要注意戒烟,并尽量戒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探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的报告,并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结果及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策略。结果:60例药品不良反应患儿中,有55例患儿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占91.67%;诱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药物共有18种,其中主要诱发药物有:抗菌药物类共有6个品种21例次,占33.33%;中成药类共有5个品种23例次,占27.78%。结论: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进行适量口服,按照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酌量给药,提高对儿科药物的检查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粟乃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和对照组29例(给予低周波治疗和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10%(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1%(25/2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形失血与抗凝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82例,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结合患者的自主选择应用抗凝药物,其中低分子肝素钙35例(低分子肝素钙组),利伐沙班片21例(利伐沙班片组)华法林钠26例(华法林钠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并应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组患者在体重、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隐形出血量,低分子肝素钙组隐性失血量401.14±20.85ml;利伐沙班片组隐性失血量(402.24±24.91)ml;华法林钠组隐性失血量400.27±25.56ml。比较三组患者隐形失血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存在大量隐形失血,其中隐形失血量估计可达显性失血量的4~5倍。2.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三种不同抗凝药物在隐性失血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聂升波;沈向阳;汤继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