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成万钧;张建维;杨士伟;周玉杰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糖变异性,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动态监测277例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血糖,根据计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将成功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的267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MAGE<2.39 mmol/L)90例、观察2组(MAGE2.39~3.68 mmol/L)88例、观察3组(MAGE>3.68 mmol/L)89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记录3组住院期间和30 d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GE水平与复合终点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系.结果 (1)观察3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3支和多支血管病变比率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P<0.05);(2)观察3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3.6%)、非梗死相关血管血运重建率(32.6%)高于观察1组(7.8%、15.6%)、观察2组(13.6%、20.5%)(P<0.0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OR=0.918,95%cI:0.850~0.991,P=0.026)、血糖(OR=1.326,95%CI:1.031~1.705,P=0.031)、MAGE(OR=1.384,95% CI:1.014~2.086, P=0.041)、糖尿病(OR=2.603,95%CI:1.097~6.181,P=0.034)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性增加与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MACE的发生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羟基酪醇生物学效应及在肝脏疾病治疗和预防中作用研究进展

    橄榄油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病死率.羟基酪醇是从橄榄油中提取的结构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近年来羟基酪醇在抗癌、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和预防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姜博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乙醇抑制蛋白酶体诱导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线粒体凋亡

    目的 探讨乙醇抑制蛋白酶体在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模型4组各8只.模型组均采用乙醇灌胃构建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6周(模型1组)、8周(模型2组)、10周(模型3组)、12周(对照组、模型4组)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应用电镜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低分子多肽7(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tide 7,LMP7)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LMP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肝小叶轮廓清晰,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正常索状排列,无变性、炎症及坏死;模型1组肝小叶中央区域少量脂肪变性;模型2组细胞内出现较多脂滴,肝细胞细胞核被推挤至细胞一侧;模型3组细胞内含大量脂滴,肝细胞肿大变圆;模型4组脂肪变进一步加重,可见不同程度肝细胞水样变性和炎细胞浸润及Mallory小体;(2)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均成功构建酒精性肝病模型,线粒体在结构和形态上出现损伤,有凋亡表现;(3)模型组罗丹明123 (rhodamine 123,Rh0123)荧光强度[(239.46±12.72)%]明显低于对照组[(377.59±16.81)%](P<0.05);(4)模型l、2、3、4组肝组织LMP7 mRNA相对表达量[0.51(0.31,0.87),0.49(0.15,0.79),0.08(0.03,0.14),0.02(0.01,0.03)]和LMP7蛋白表达水平(0.784±0.025、0.601±0.018、0.376±0.013、0.121±0.02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97±0.031)(P<0.05),模型1、2、3、4组LMP7 mRNA相对表达量及LMP7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醇抑制蛋白酶体可能在酒精性肝病肝细胞线粒体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莉;阎明;江堤;朱惠明;孙贤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芬太尼全身麻醉术中应用地佐辛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芬太尼全身麻醉术中应用地佐辛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地佐辛组切皮后30 min给予地佐辛0.15mg/kg,对照组不应用地佐辛及其他药物.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1h、术毕即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记录2组手术时间、芬太尼总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前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手术1h、术毕即刻MAP、心率及手术时间、芬太尼总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6.7 %)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切皮后30 min应用地佐辛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前后躁动发生率低.

    作者:李廷坤;吕帅国;汪蕾;孙亚林;李长生;卢锡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黑龙江地区男性精液质量与入睡时点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入睡时点对黑龙江地区生育期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981例黑龙江省成年男性,根据入睡时间点分为3组,每日22时前入睡328例为22时前入睡组,22 0时入睡331例为22-0时入睡组,0时以后入睡322例为0时后入睡组,收集3组精液标本,检测并比较3组精子密度、活率、活力分级和精子形态.结果 22时前入睡组、22-0时入睡组精子密度[(72.24±53.37)×106/mL、(67.85±46.98)×106/mL]、精子活动率[(54.06±21.23)%、(54.57±20.14)%)]、a级精子百分率[(11.33±8.73)%、(11.92±8.35)%)]、b级精子百分率[(24.34±12.06%、23.72±11.34%)]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70.03±6.64)%、(69.07±7.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时前入睡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和b级精子百分率均高于0时后入睡组[(39.91±33.78)×106/mL、(50.05±21.33)%、(22.04±11.64)%](P<0.05);22-0时入睡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优于0时后入睡组(P<0.01).结论 黑龙江地区生育期男性精子质量与入睡时点有关,晚睡可能使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下降,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梅梅;刘丽;陈亮;刘辉;张艳华;尹晓静;丁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种方法治疗儿童外伤松动前牙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牙列(牙合)垫和超强纤维树脂固定外伤松动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牙外伤患儿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全牙列(牙合)垫固定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超强纤维树脂固定治疗.4周后拆除固定装置,统计2组有效固定率,比较2组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舒适指数和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固定率(95.0%)与对照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OP阳性率(45.0%)与对照组(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BOP阳性率(35.0%,15.0%)低于对照组(66.7%,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220.0(200.0,240.0)s]、舒适指数(1.900±1.021)低于对照组[1 077.5(1 020.0,1 090.0)s,5.830±0.857](P<0.01).结论 全牙列(牙合)垫固定和超强纤维树脂固定治疗儿童外伤松动前牙均可达到有效固定,但全牙列(牙合)垫固定治疗的操作时间、舒适度及治疗后患儿牙周健康程度优于超强纤维树脂固定.

    作者:魏琰;汪凤;郑雪飞;韩汉;李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Ku蛋白在肿瘤DNA损伤修复中作用

    Ku蛋白是由Ku70和Ku80 2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结构,因对DNA末端的识别保护作用、对整个非同源末端修复复合体的成核作用而成为非同源末端修复途径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了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基因组的稳态依赖于有效DNA修复机制,未被有效修复的DNA损伤是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目前,有关Ku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多种观点.本文就Ku蛋白的特点及其在肿瘤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QRS时限和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心脏性猝死关系

    目的探讨QRS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关系.方法 对263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依据转归分为SCD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QRS波时限、LVEF、LVEDV,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C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24~36(24.5±3.4)个月,23例发生SCD;SCD组QRS波[(119.94±14.31) ms]较存活组延长[(90.30±12.21) ms],LVEF[(35.10±6.22)%]较存活组降低[(56.23±6.14)%],LVEDV[(59.31±4.82)%]较存活组[(53.15±2.90)%]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波延长(RR=4.021,P=0.023)、LVEF降低(RR=7.424,P=0.004)、LVEDV增大(RR=4.023,P=0.024)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发生SCD与QRS时限延长、LVEF降低、LVEDV增加有关.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Frizzled-1在肿瘤侵袭和化疗药物耐药中作用研究进展

    Frizzled-1(FZD1)属FZD基因家族,是Wnt信号通路受体,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炎症免疫的过程.FZD1与肿瘤发生侵袭、化疗药物耐药、临床预后差等密切相关.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胆囊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患者FZD1高表达.FZD1可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增加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化疗药物耐药性,是胆囊癌临床预后评估标志物之一.但FZD1在促进或抑制多种肿瘤发生、侵袭、化疗药物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尚存在分歧.本文就FZD1在肿瘤发生、侵袭及化疗药物耐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莫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肠梗阻伴缺血多排螺旋CT特异性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小肠梗阻伴缺血的多排螺旋CT特异性征象.方法 39例小肠梗阻患者,其中伴缺血者21例为缺血组,不伴缺血者18例为非缺血组,2组均于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2组平扫肠壁密度增高、增强肠壁密度减低、肠壁增厚、靶征、闭袢形成、漩涡征、肠壁积气、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积气、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鸟嘴征、腹腔积液、小肠粪征出现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肠梗阻患者出现缺血的特异征象.结果 2组均未出现肠壁积气、门静脉或肠系膜静脉积气征象,余10个征象中缺血组平扫肠壁密度增高(28.6%)、增强扫描肠壁密度减低(61.9%)、肠壁增厚(57.1%)、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90.5%)、鸟嘴征(100%)出现率高于非缺血组(0、11.1%、22.2%、44.4%、66.7%)(P<0.05),2组靶征、闭袢形成、漩涡征、腹腔积液、小肠粪征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强扫描肠壁密度减低(OR=7.934,95%CI:1.300~48.434,P=0.025)、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OR=6.666,95%CI:1.045~42.534,P=0.045)与小肠梗阻患者出现缺血有关.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肠壁密度减低、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小肠梗阻患者伴缺血的2个特异性征象.

    作者:李志伟;刘晶哲;张颖;赵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活化T细胞核因子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T cell,NFAT)为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一类重要因子,早被认为是一种可结合和上调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基因启动子的诱导性核因子.NFAT联合其他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个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如IL-4、IL-31、IL-17等的转录.本文就NFAT参与调节相关效应因子表达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特征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征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别提取1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NA,采用PCR法扩增编码EGFR基因的第18、19、20、21外显子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并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EGFR基因突变率为43.7%(55/126),外显子18、19、20和21分别占突变总数的9.1%(5/55),43.6%(24/55),7.3%(4/55)和40.0%(22/55);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60.6%)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7.6%)(P<0.05),腺癌患者突变率(68.8%)明显高于鳞癌(22.2%)和腺鳞癌患者(54.5%)(P<0.05),淋巴结转移者突变率(54.3%)明显高于未转移者(30.4%)(P<0.05),不吸烟患者突变率(52.6%)高于吸烟患者(29.2%)(P<0.05);癌旁组织未检出EGFR基因突变.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在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前有必要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叶肖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表达与耐药表型和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株,分析其耐药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类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henyl-arginine-β-naphthylamide,PAβN)进行外排泵基因筛查,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1)10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79株(79%)检出外排泵基因,其中单表达MexA 40株(40%)、MexC15株(15%)和MexX 15株(15%),共表达MexA和MexC6株(6%)、MexA和MexX3株(3%),外排泵抑制剂筛查实验总阳性率71%;(2)MexA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菌素、美罗培南及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MexC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他唑巴坦类的耐药性,MexX型外排泵的表达主要增强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氨曲南的耐药性,MexA和MexC菌株的耐药表型与MexA基本一致,还可增强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共表达MexA和MexX型菌株的耐药表型基本与MexA一致,但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3)耐药程度随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与特定种类药物耐药程度有关,外排泵基因高表达可加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作者:杨祚明;谭孟源;符春花;李永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

    目的 观察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降钙素原(procaleitonin,PCT)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97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65例和死亡组32例,比较2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PCT水平及入院第3、7天PCT水平,分析PCT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2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乳酸[(6.18±3.52) mmol/L]、SOFA评分(11.26±4.39)分和APACHEⅡ评分[(20.38±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4.42±3.47)mmol/L、(6.87±3.54)分、(17.65±4.79)分](P<0.05);死亡组入院时血清CRP水平(64.7±35.2) mg/L]与存活组[(58.2±23.5)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第7天PCT水平[(10.82±3.58)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5±0.73)μg/L](P<0.01),与入院时[(9.98土3.4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第7天PCT水平较入院时[(10.12±4.56) μg/L]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7天脓毒性休克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25,P=0.001;r=0.646,P=0.002);PCT预测死亡的AUC为0.831,PCT为2.0 μg/L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71.6%.结论 PCT可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PCT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王长远;曹涛;孙长怡;秦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Kartagener综合征CT影像学特征

    目的 总结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 syndrome,KS)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KS患者胸部、腹部及副鼻窦CT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CT均表现为全内脏转位和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4例完全型KS患者中2例合并全组副鼻窦炎,1例合并上颌窦炎,1例合并蝶窦及额窦炎;2例不完全型KS患者不伴副鼻窦炎.结论 KS患者胸部CT影像学均有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表现,伴或不伴副鼻窦炎,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作者:罗朝峰;张海胜;张晓玮;刘晶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前门控低kV收缩末期采集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高心率超体质量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心率超体质量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时应用前门控低kV收缩末期采集联合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80例高心率超体质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进行扫描,观察组应用前门控100 kV联合收缩末期35%~50%的R-R时间窗采集加SAFIRE重建;对照组应用前门控120 kV联合30%~80%的R-R时间窗采集加常规滤过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测量2组噪声,计算信噪比,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比较2组图像质量.结果 80例患者1 16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1 151个节段(98.88%)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其中观察组578个节段中图像质量优+良好者549段(94.98%),对照组586个节段中图像质量优+良好者559段(95.39%),二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2.76±0.43) mSv]低于对照组[(7.68±0.86) mSv] (P<0.05),信噪比(21.69±5.65)、噪声[(24.51±6.46)Hu]、图像质量评分[(3.48±0.32)分]与对照组[信噪比(19.54±4.46)、噪声(22.35±5.27) Hu、图像质量评分(3.50±0.5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心率超体质量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时应用前门控100 kV收缩末期采集联合SAFIRE技术可获得临床满意图像,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肖虎;党军;刘文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PTEN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p53表达水平对胃癌分级和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患者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40例非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正常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3.1%)高于癌旁组织(19.4%)和正常组织(7.5%)(P<0.05),PTEN阳性表达率(45.8%)低于癌旁组织(88.9%)与正常组织(100.0%),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P53蛋白、PTE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PTNM分期、预后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预后者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TEN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371).结论 凋亡相关基因p53和PTEN参与胃癌的分级并影响患者预后,但二者无相关性.

    作者:甘伟平;罗陈飘;陈喜志;吴东海;王立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的筛查价值.方法 COPD患者341例,于入院48~96 h行彩超检查筛查DVT患病情况,比较发生DVT与未发生DVT者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查结果.结果 341例中37例发生下肢DVT,其中28例为双下肢DVT,9例为左下肢DVT;下肢DVT患者D-二聚体水平[(2 942.58±2 864.59)μg/L]高于未发生下肢DVT者[(1 388.45±1 005.10)μg/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与未发生下肢DVT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住院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可用于下肢DVT的筛查.

    作者:孙聪;常永梅;王钧;苏小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动态监测277例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血糖,根据计算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将成功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的267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MAGE<2.39 mmol/L)90例、观察2组(MAGE2.39~3.68 mmol/L)88例、观察3组(MAGE>3.68 mmol/L)89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记录3组住院期间和30 d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GE水平与复合终点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系.结果 (1)观察3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3支和多支血管病变比率高于观察2组、观察1组(P<0.05);(2)观察3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3.6%)、非梗死相关血管血运重建率(32.6%)高于观察1组(7.8%、15.6%)、观察2组(13.6%、20.5%)(P<0.0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OR=0.918,95%cI:0.850~0.991,P=0.026)、血糖(OR=1.326,95%CI:1.031~1.705,P=0.031)、MAGE(OR=1.384,95% CI:1.014~2.086, P=0.041)、糖尿病(OR=2.603,95%CI:1.097~6.181,P=0.034)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变异性增加与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MACE的发生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

    作者:成万钧;张建维;杨士伟;周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方汉族人群EPHX1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环氧化物水解酶1 (epoxide hydrolase 1,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60863、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北方地区汉族患者189例,采用IlluminaSNP GoldenGate芯片技术对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基因分型,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验证群体代表性,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各基因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目的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结果 EPHX1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260863、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92.3%、18.6%、15.2%、38.6%;携带rs2260863 GC基因型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3.45±1.03)mg/d]明显高于CC型患者[(3.03±0.94)mg/d](P<0.05);EPHX1基因rs4653436、rs2234922、rs1877724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华法林稳定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EPHX1 rs226086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影响华法林个体间用量差异的遗传因素.

    作者:刘锐;张魁;潘晓冬;董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梗阻性黄疸模型小鼠肝脏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模型小鼠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各40只,手术组行胆总管结扎术制备梗阻性黄疸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管.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取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检测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对肝脏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Masson三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NK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NK1.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mRNA表达情况.结果 手术组第7、14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第14天各指标水平高于第7天(P<0.05);手术组第7天NK1.1、TRAIL、TNF-αmRNA相对表达量(36.04±4.42、1.96±0.29、203.23±20.9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00±0.00、1.00±0.00、1.00±0.00) (P<0.01),第14天(168.69±12.90、4.95±0.43、530.44±57.66)明显高于第7天和假手术组(1.01±0.03、1.01±0.02、0.99±0.02) (P<0.01),假手术组第7天NK1.1、TRAIL、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模型小鼠肝脏NK细胞增多,与肝损伤严重程度明显相关,NK细胞可能通过TRAIL依赖途径参与梗阻性黄疸的肝损伤过程.

    作者:陈琳;付强;唐强;刘传江;张莉;张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