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青年科技人员在医院科研发展中的作用

郑璐;吴昌平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员, 医院, 科研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科技人员在医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提出建议.方法 分析自2006年以来医院科研中标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年龄及学位分布情况.结果 在275项中标的科研课题中,负责人年龄在36~ 45岁之间者125人,占45.45%,35岁以下人员获得84项,占所有项目总数的30.55%,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获得的项目数量占当年度所有中标项目的比重逐年上升.结论 青年科技人员在医院科研申报中占主导地位,是医院科研的中坚力量.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正面引导,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意识;加强学科建设,搭建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平台;制订激励政策,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主动沟通协调,排除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障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普通病房空气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普通病房空气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普通病房空气质量中可能存在的管理缝隙,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人员培训率提高至100%,陪护探视率下降60%,空气菌落数平均下降46.2%,院内感染率平均下降了2.4%.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加强陪护的管理,完善了护理工作流程,医院感染率也有所下降.

    作者:方小萍;顾则娟;刘晓珊;万文锦;张翔;陈丽;许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要引领医疗事业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因此,要把思想政治建设建设作为推进领导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理论武装、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通过解放思想、提升素质、创新管理、落实制度等举措,不断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成果转化为推进医院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陈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图书馆对于临床科研的重要作用及思考

    临床科研是医院的重要部分.医院图书馆是医学图书文献资料的信息交流中心.临床科研和医院图书馆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强化情报研究和图书馆藏体系,转变服务方式,做好科研选题服务,跟踪临床科研过程,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等,是医院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作者:司洪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实现人才集聚效应的实践与评价

    该文参照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从集聚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流动、人才成长、虚拟人才、人才使用、人才创新、人才联动、人才吸引力、人才满意度等10个方面,对比2003年末与2009年末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人才状况的变,分析医院人才现象产生的机制,评价医院人才效应实现的程度与价值.

    作者:彭宇竹;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法国无偿献血经验对我国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启示

    通过介绍法国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借鉴其经验,探索在我国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

    作者:梁文飚;孙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视觉识别系统对医院文化建设之作用浅析

    该文以Ⅵ(视觉识别)系统的引入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初步分析了Ⅵ 系统在强化医院文化建设、打造医院品牌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为Ⅵ 系统对医院文化方面的作用做了有益探索.

    作者:周宁人;哈维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该文针对后勤工作内容繁多的特点,明确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概念的必要性.结合医院后勤工作现状,探析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者:陈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附属医院临床模拟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探讨

    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的改革,模拟医学教育作为新的教学手段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附属医院临床模拟训练中心的建设内容及管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明确中心在适应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弥补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等方面对临床教育所起的作用.

    作者:周卫红;周玉皆;沈艳;韩晓燕;丁义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创新“和谐急诊”管理模式

    文章介绍了关于加强急诊科管理,努力做到医院高危的科室不高危,创建“急诊和谐”管理模式的经验及体会.具体阐述其在做法上落实“细、深、实”的真正“精细化”管理;方法上坚持“八个有”举措;目标上实现“三无一满意”管理模式.

    作者:张利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后勤队伍建设浅析

    从分析医院后勤队伍现状入手,发现医院后勤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从加强后勤队伍组织建设、人才梯队培养上,建立后勤队伍建设基本框架,自上至下地完成后勤队伍系统建设.从制度上、政策上、技术上、思想上等多个方面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后勤队伍建设水平.

    作者:康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涵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扬中市现有县级公立医院2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工作人员811人,其中卫技人员648人,实际开放床位628张.今年1~9月,市人民医院完成业务总收入1.87亿元,门急诊59.8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79%,2.82%;市中医院完成业务总收入3 912.92万元、门急诊14.12万人次,同比增长32.87%,19.58%.

    作者:蔡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专病门诊在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近年来,以疾病命名的门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医院里,称之为专病门诊.专病门诊的出现,不单单是名称改变,还包括了服务理念、门诊运作流程等很多方面的改变.专病门诊的运作、管理与专科门诊有区别,也有衔接.如何让专病门诊更好地发展?我院在建设专病门诊过程中,完善医疗资源,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1].

    作者:姚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物业公司的管理与考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物业公司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医院必须加强对相关物业公司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保证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该文通过对医院物业公司现状与特点的探究,解析如何从医院管理的角度采取相应的管理与考核对策.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务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医院的作用探讨

    如何在现代医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真正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要求,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要,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在为缓解患者心理与情绪困扰、加强支持网络、提供社会资源、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1].

    作者:倪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党建带团建促进青年人的进步与成长

    团员青年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应关心、重视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建带动团建,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提高青年综合素质,把握青年特点和思想,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促进青年人的进步与成长,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章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提升医院服务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该文通过制定并实施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发展战略、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系统、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实施文化建设等措施,稳步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吴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依托四个抓手提升后勤支撑能力

    医院后勤管理是指组织、协调、监督和指挥后勤部门及所属人员有序地开展工作,为医疗工作正常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并更新观念,施行绩效管理,提高全员素质,从而不断实现医院后勤支撑能力的提高.

    作者:潘胜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升级转型后医院人才培养的探索

    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医院学科建设、业务提升的关键.通过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把握培养导向,构建培养平台,改进培养方式,推行切实可行的激励举措等,以优化人才的培养,以加快医院的发展.

    作者:于宗良;邓志勇;王荣珍;李翀;冯堃;陆荣柱;陈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在志愿服务中锤炼党性、构建和谐

    党支部以“奉献在岗位、服务在社会、满意在患者”为目标,使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内在服务文化,延伸服务内涵.在实践中注意:零距离志愿服务“细节化”,无缝隙志愿服务“亲情化”,以及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让更多的人成为医疗服务志愿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患者、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居朝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农村集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体会

    无偿献血作为社会一项高尚的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广大公民的热情参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存在极大的潜在的血液资源[1].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献血制度从个体有偿献血、义务献血阶段后,进入了人类崇高的献血形式——无偿献血.标志着我国献血事业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随着医改的深入和新农合的完善以及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我市临床用血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如何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问题,就应深入农村开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新局面,把宣传教育的重点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使农村无偿献血工作进入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王茂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