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袁卫玲;张国霞;张波;杨冬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摘除(去势法)对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和骨保护素(OPG)的变化.方法:用去势法造成去势雌鼠模型,喂养13周后处死.结果: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组雌二醇含量增加,OPG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通过增加雌二醇含量、提高OPG的含量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黄娟;宁炯杰;李筠芝;莫新民;刘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宁心活血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入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宁心活血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效果方面,显效20例(57.2%),有效6例(17.1%),无效9例(25.7%),总有效率74.3%;观察组显效31例(88.5%),有效3例(8.6%),无效1例(2.9%),总有效率97.1%;在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对照组显效12例(34.2%),有效10例(28.6%),无效13例(37.1%),总有效率62.9%;观察组显效19例(54.3%),有效11例(31.4%),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为85.7%,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心活血方及其衍化方剂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向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人体观而论,中医学为“生成论”,西医学是“构成论”.生成论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人体始于元气,是天地合气,“人始生,先成精”后,整体地生长壮大,也循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和藏气法时的规律演进.这大异于西医从细胞构成特异的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诸器官、组织和细胞构成系统.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辨治代谢综合征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125例代谢综合征高血糖患者,全部采用化痰祛疼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120例患者采用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在临床效果和血气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在腰围、体质量、理化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治愈47例(39.17%),显效39例(32.5%),有效19例(15.83%),无效15例(12.5%),总有效率87.5%;观察组治愈84例(67.2%),显效27例(21.6%),有效11例(8.8%),无效3例(2.4%),总有效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辩治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膝骨关节炎外用中药的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录于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中国医院知识总库中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应用频数统计方法,统计符合标准文献的药物及药对频次.结果:检索出376篇文献符合标准,包括463味中药18个药对.使用频次高的前10位药物为透骨草、牛膝、红花、伸筋草、杜仲、川乌、草乌、海桐皮、威灵仙、乳香.药对总使用频次为768次,使用频次多的前10位药物为牛膝-当归、川乌-草乌、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五加皮-杜仲、桑枝-桂枝、威灵仙-羌活、三棱-莪术.结论: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外用中药及药对的主要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及强筋骨补肝肾为主.
作者:李沛;潘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师承和家传是古代中医药学人才培养的2种主要模式,2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的中医药人才.师徒传承以门派的方式进行传承,在传承时选徒、择师以及教学皆有规定;家传则以家族为单位进行传承,其成员从小身处于医药学文化浓郁的氛围中,再加上长辈的言传身教、家族丰富的藏书秘方等,终医术大成.
作者:翟华强;张小娟;张华敏;王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模型,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留存肾E-cadherin、α-SMA、FSP-1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E-cadherin下调,α-SMA、FSP-1上调,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EMT现象;与模型组比,六味组E-cadherin上调,α-SMA、FSP-1下调,EMT现象减轻.结论:大鼠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模型留存肾中存在EMT现象;六味地黄汤可抑制EMT.
作者:陈丽;张熙;周忠志;何泽云;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挖掘及其他方法在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别对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信息熵及隐结构模型等方法的特点及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认为在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的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或联合应用以提升研究质量.
作者:李兵;王忠;张莹莹;申春悌;张雷;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黄连素作为黄连、黄柏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其与黄连、黄柏一样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在脂肪肝的防治研究中疗效确切.黄连素清热燥湿属性与脂肪肝湿热证关系密切,是黄连素发挥抗脂肪肝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该文以脂肪肝证治特点为突破口,探析黄连素清热燥湿属性与脂肪肝湿热证及其氧化应激产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其防治脂肪肝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作者:张玉佩;杨钦河;韩莉;孔怡琳;闫海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朝医四象体质人群不同类型肥胖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纳入对象进行四象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统计方法采用chi-squre test、Fisher's exact test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肥胖类型太阴人分布比例高;(2)少阳体质人群中腰臀比(WH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HDL-C、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腰高比(WHt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TG患病风险,腰围(WC)异常可有效预测低LDL-C、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太阴体质人群中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WHt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血压和高血糖,WC异常可有效预测血脂异常和其组成部分,BMI合并WC异常可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结论:选择预测心血管疾病肥胖危险因素不仅要考虑肥胖类型且应考虑体质因素.
作者:芦环玉;李海玉;韦舒妍;刘奇;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托法是中医外科具有特色的内治法,历代医家对其有深刻认识,该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以及由表及里、由里达表和分期序贯性治疗的思想,对多种疾病特别是肛肠疾病的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颜帅;钱海华;曾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陆懋修勤求岐黄之训、精研张仲景之论,远从柯琴、尤怡之言,近承王朴庄之学,在伤寒、阳明温病及六气大司天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对其学术渊源及传承脉络做一梳理.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吕文良教授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围绕发热、疼痛、出血及疲乏消瘦4个症状深入分析,从中医学“症”的角度出发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症状学诊断的内容.
作者:张婷婷;杨佼;刘明坤;赵慧慧;左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经》关于中医护理的论述多散见于各篇.其中,关于基础护理的论述较集中地见于《素问·著至教论》、《素问·疏五过论》、《素问·征四时论》等篇,关于康复护理见于《素问·五常致大论》.我们在心血管病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时,辨证施护并贯彻《内经》护理理论原则,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内经》相关衰老理论的总结,指出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与脾肾功能及营卫三焦气化密切相关,认为肾精直接耗损、脾不化生精微,以及营卫三焦气化失常是早衰产生的主要原因.更强调营卫三焦气化失职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指出即使脾肾功能发挥正常,但若营卫三焦气化失利,则五脏六腑亦不能正常得后天之养而衰老,为延缓衰老提出了新思路.
作者:刘树林;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疫病发病及流行的认识各具特色.唐·著名医学家王冰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特殊年份的气候及星象角度分析认为五运六气的异常变化可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易导致疫病的暴发或流行,总结提出五运六气变化与疫病的发病及流行密切相关,为提高临床疫病预测预警能力及防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聂金娜;苏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学说体系,五行的“五”是阴阳消长变化过程中的5个典型阶段,每个阶段各自以火、金、土、水、木来命名,每一行都有各自特定的阴阳属性.阴阳是运动的,五行也不是静止的,五行的运行也是随着阴阳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五行顺序可以存在多种方式,所以这种以阴阳消长变化为依据的五行新模式也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其直接的临床意义,是可以使五行与五脏配属的关系具有相对多样性.
作者:赵子萱;葛宝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温阳利水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性腹水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及腹腔灌注,同时采用温阳利水化瘀中药口服及穴位外敷,观察患者的腹水疗效情况、中医证候及KPS评分变化.结果:采用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腹水疗效62%,中医证候疗效88%,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利水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性腹水有较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晶;刘淑刚;吕品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不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两虚,皆可因虚致实,成为导致或加重糖尿病肾病肾络病变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辩证要点、治疗原则、辩证论治,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高怀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祛痰活血止眩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8例,复发率13.33%;对照组复发23例,复发率达38.33%.结论:自拟中药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淑美;苏李;李鑫懿;刘建桥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