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林;凌燕
探讨中药在止痛、止咳平喘、止血、退黄、消食、逆水和利水等方面类似于对症治疗的作用,认为中医虽以辨证论治为主导,但也有许多中药对某些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起到类似于对症治疗的效果.提出开发中药的这种作用有利于中医对某些症状的缓解和消除,特别是有可能增强中医处理急症的能力.
作者:何光明;董银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口腔溃疡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口腔溃疡的治疗疗效有限、周期较长且容易复发.醋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其中蕴含着中医处方简、便、廉、验的特性.该法体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上病下治及气机运动的方法论,并总结了去性取用、引火下行的实践经验,为临床治疗口腔溃疡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作者:王盛隆;秦姿凡;岳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参考β-地中海贫血表现遗传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课题组对地中海贫血近30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红系转录因子与表现遗传学修饰作用以及非编码RNA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可能的表现遗传学机制,为深入探讨中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另一层次理论基础,为临床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程艳玲;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自然界气候变化与人体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季节气候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过敏性鼻炎具有季节易感性,故从季节气候角度出发探讨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3个方面的内容,认为季节气候与过敏性鼻炎发作密切相关,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媛媛;袁卫玲;张国霞;张波;杨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评价补肺健脾方及其衍化方莉辩治对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平喘、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辩证加用补肺健脾方加减.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及有效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I/FVC、FEV1占预计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BOD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比较,t=5.4672,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P <0.05).结论:补肺健脾方及其衍化方剂辨证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红;周庆伟;崔青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朝医四象体质人群不同类型肥胖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纳入对象进行四象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统计方法采用chi-squre test、Fisher's exact test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肥胖类型太阴人分布比例高;(2)少阳体质人群中腰臀比(WH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HDL-C、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腰高比(WHt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TG患病风险,腰围(WC)异常可有效预测低LDL-C、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太阴体质人群中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WHtR异常可有效预测高血压和高血糖,WC异常可有效预测血脂异常和其组成部分,BMI合并WC异常可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结论:选择预测心血管疾病肥胖危险因素不仅要考虑肥胖类型且应考虑体质因素.
作者:芦环玉;李海玉;韦舒妍;刘奇;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辨治代谢综合征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125例代谢综合征高血糖患者,全部采用化痰祛疼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120例患者采用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在临床效果和血气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在腰围、体质量、理化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治愈47例(39.17%),显效39例(32.5%),有效19例(15.83%),无效15例(12.5%),总有效率87.5%;观察组治愈84例(67.2%),显效27例(21.6%),有效11例(8.8%),无效3例(2.4%),总有效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及其衍化方剂配合针灸辩治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膝骨关节炎外用中药的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录于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中国医院知识总库中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应用频数统计方法,统计符合标准文献的药物及药对频次.结果:检索出376篇文献符合标准,包括463味中药18个药对.使用频次高的前10位药物为透骨草、牛膝、红花、伸筋草、杜仲、川乌、草乌、海桐皮、威灵仙、乳香.药对总使用频次为768次,使用频次多的前10位药物为牛膝-当归、川乌-草乌、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五加皮-杜仲、桑枝-桂枝、威灵仙-羌活、三棱-莪术.结论: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外用中药及药对的主要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及强筋骨补肝肾为主.
作者:李沛;潘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揭示高校新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627例高校新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平和体质人数720例(44.25%),偏颇体质人数907例(55.75%),其中气虚体质人数210例(12.91%),阳虚体质175例(10.76%),湿热体质151例(9.28%);(2)在偏颜体质中的阳虚体质中,男生比例低于女生比例;而湿热体质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调整和改善(变)高校新生的中医体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张瑞;宋建平;申杰;牛乐;许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提高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血清E,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淑稳;茹秀丽;黄丽霞;李义飞;张红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运用隔“温经化疼散”灸脐与口服中药生化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隔“温经化瘀散”灸脐即治疗组,口服中药生化颗粒即对照组,每组96例.治疗组采取隔“温经化瘀散”(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川芎、炮姜、益母单、黄芪等)灸脐,每次1h,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西安兆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化颗粒,每次1包(6 g),每日3次,7d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 (92/96),优于对照组87.5% (84/96,P<0.01).B超复查宫内残留物消失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26/28),优于对照组72.41% (21/29,P<0.01).结论:隔“温经化瘀散”灸脐疗效优于口服中药生化颗粒,同时观察发现该项研究治疗舒适便捷,无任何痛苦和毒副作用,有效避免了产妇长期服药所带来的不便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不良反应等.
作者:王成文;周达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吕文良教授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围绕发热、疼痛、出血及疲乏消瘦4个症状深入分析,从中医学“症”的角度出发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症状学诊断的内容.
作者:张婷婷;杨佼;刘明坤;赵慧慧;左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治疗外感天行病经方13首,皆出自《汤液经法》.通过天行病经方与张仲景方的比对,发现张仲景除抄录《汤液经法》内容外,更基于临床实践,在方剂名称、组成、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创新.张仲景论广《汤液》,体现出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李楠;高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温阳利水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性腹水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对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及腹腔灌注,同时采用温阳利水化瘀中药口服及穴位外敷,观察患者的腹水疗效情况、中医证候及KPS评分变化.结果:采用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腹水疗效62%,中医证候疗效88%,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利水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性腹水有较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晶;刘淑刚;吕品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经》关于中医护理的论述多散见于各篇.其中,关于基础护理的论述较集中地见于《素问·著至教论》、《素问·疏五过论》、《素问·征四时论》等篇,关于康复护理见于《素问·五常致大论》.我们在心血管病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时,辨证施护并贯彻《内经》护理理论原则,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体免疫性疾病,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促使RA发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疼痛是RA主要的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正常生活.中医在RA的镇痛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关注度日益提升.近年来有关RA的发病机制及中医在RA的镇痛治疗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现综合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陈伟;韦登明;逯卓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摘除(去势法)对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和骨保护素(OPG)的变化.方法:用去势法造成去势雌鼠模型,喂养13周后处死.结果: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组雌二醇含量增加,OPG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通过增加雌二醇含量、提高OPG的含量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黄娟;宁炯杰;李筠芝;莫新民;刘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组,采用5/6肾切除法复制模型,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留存肾E-cadherin、α-SMA、FSP-1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E-cadherin下调,α-SMA、FSP-1上调,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EMT现象;与模型组比,六味组E-cadherin上调,α-SMA、FSP-1下调,EMT现象减轻.结论:大鼠5/6肾切除致慢性肾衰模型留存肾中存在EMT现象;六味地黄汤可抑制EMT.
作者:陈丽;张熙;周忠志;何泽云;唐群;徐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温阳解郁法对模拟早年不良经历的母婴分离小鼠的作用,探讨其相关作用机理.方法:选用从出生起连续10 d、每天3h母婴分离12周~20周成年C57BL/6J小鼠,以温阳解郁复方进行4周的干预,通过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及决择反应等实验观察行为模式变化;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后和Dex/CRH实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枢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表达,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状态的变化.结果:温阳解郁复方可明显增加母婴分离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显著缩短趋向反应决择时间(P<0.05),明显延长回避反应决择时间,显著降低Dex/CRH实验中血清皮质酮的高涨(P<0.05),显著提高海马齿状回11β-HSD2的表达(P<0.01).结论:温阳解郁法可明显影响母婴分离小鼠行为模式和HPA轴功能状态,其主要作用位点位于海马齿状回.
作者:岳广欣;张玲;卢贺起;梁媛;刘丽梅;王瑞海;张立石;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对其进行选穴、药物等方面的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发表了186篇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文献,研究方向以临床研究为主,治疗组主要采用单纯穴位贴敷疗法,以肺俞、肾俞等为主穴,药物主要为细辛、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结论: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赖雪燕;林欢欢;赵敏清;张继苹;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