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临床分析

王玉婷;郭广林;郭红艳

关键词:子宫瘢痕处妊娠,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院外人工流产致大出血者拒绝保守治疗,行子宫切除术;另5例B超检查确诊,其中2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3例给予甲氨喋呤全身及局部用药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诊断;甲氨喋呤全身及局部用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蛋白脂肪酶基因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 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突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rimer 5.0软件针对LPL基因分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12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LPL基因1~9号外显子及相邻部分内含子,进行核苷酸测序,并与LPL基因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LPL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错义杂合突变;1例LPL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同义杂合突变;8例LPL基因第6内含子5'端的几个位点处发生相同的碱基置换(1388+73T>G,1388+ 108G>A,1388+82C>A);2例患者未检出核苷酸变化.结论 LPL基因缺陷与高甘油三脂血症密切相关,LPL基因检测可用于临床上有遗传倾向的严重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的基因诊断.

    作者:潘晓冬;杜兰萍;孙立元;徐胜媛;蔺洁;王绿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场强MRI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软组织血管瘤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组织穿刺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软组织血管瘤13例,误诊为不典型性脂肪瘤、软组织纤维瘤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3例、呈高等混杂信号2例;T2WI呈较高信号6例,高信号9例;13例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分隔,5例增强扫描可见分块状强化.结论 软组织血管瘤在低场强MRI表现上有特征性,可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红;郭俊涛;孙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切除后残留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以“中、上腹部疼痛1个月”为主诉于2011年1月24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胃镜检查示胃角前壁小片状糜烂,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提示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遂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距病变0.5 cm电凝下作标记一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完整切除病灶,检查切缘的完整性.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黏膜内印戒细胞癌,并取标本4点作切缘组织病理,1处发现异形细胞.

    作者:吴涛;田志强;陆春雷;莫晓东;吴国忠;张超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且遗传背景稳定、抗原性小、临床易于培养扩增,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优质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张燕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封闭负压引流在治疗蛇咬伤中应用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蛇咬伤治疗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21例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行患肢切开减压及伤口切开排毒术,创面覆盖封闭负压引流材料,5~9 d患肢肿胀消退后行伤口一期缝合,并联合应用抗蛇毒血清、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内科治疗后痊愈,未出现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可减少蛇咬伤毒素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防止因肢体肿胀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作者:毕方刚;陈聚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抑制因子-1在老年犬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组织中表达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老年犬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与心房颤动及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健康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成年、老年窦性心律组各5只、成年、老年持续性房颤组各4只.采用Masson 三色法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检测左心房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与成年窦性心律组比较,其余3组心房肌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高(P<0.01);TIM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老年窦性心律组及老年持续性房颤组MMP-9 mRNA表达水平较成年窦性心率组升高(P<0.05);与成年持续性房颤组比较,老年持续性房颤组纤维化程度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增高(P<0.05),TIMP-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心房组织中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失衡可能是影响胶原代谢、造成增龄性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增龄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作者:李发鹏;甘天翊;姜涛;张健;毛婷;汤宝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53例肺癌患者应用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监测治疗前、第2次和第4次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变化,同时行CT等检查.结果 治疗后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率15.09%,部分缓解率为77.36%,无变化5.66%,进展1.89%,近期有效率92.4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猛;周志刚;潘元威;牛广君;常伟;杜可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药物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8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于支架置入后36 h~5 d;血栓形成后1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存活,1例死亡;3例未行冠状动脉尿激酶溶栓者中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逯保军;高爱玲;李莉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雷莫司琼对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女性患者恶心及呕吐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雷莫司琼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女性患者术后恶心及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30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雷莫司琼组各65例,2组均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20 min,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雷莫司琼组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 mg.观察2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雷莫司琼组术后6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6~24 h,>24~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莫司琼组术后各时间点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莫司琼可降低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女性患者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术后6h内作用较明显.

    作者:李兰;王秀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关系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邓笑伟;刘冰;马春梅;王春秋;刘万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薏苡仁酯对结肠癌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薏苡仁酯对结肠癌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在培养基中给予5,10,20 mg/L薏苡仁酯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作用24 h后,B,C,D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6.43%,22.51%,31.24%,呈剂量依赖关系,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4 h D组细胞G0~G1期比例较A组增高,S期细胞比例较A组降低(P<0.05);D组24,48 h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薏苡仁酯可在体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在结肠癌中药防治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保学明;卢建华;伍兆锋;张峻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价值.方法 测定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hs-CRP及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s-CRP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

    作者:刘国玲;李宜川;尤丽菊;芦琨;胡灵卫;孟凡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老年颈椎挥鞭样损伤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X线平片无异常中老年颈椎挥鞭样损伤治疗效果.方法 122例颈椎挥鞭样损伤老年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55例,手术治疗组67例,治疗后随访3~18个月,观察2组症状改善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组1例因重度呼吸困难死亡,余66例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复发病例;保守治疗组36例仍有不同程度头、颈、肩、背部疼痛症状,9例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复发;手术治疗组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43例(64.2%),保守治疗组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19例(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或减少脊髓继发性损害.

    作者:李伟嘉;汤逊;石健;余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心源性晕厥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心律失常性晕厥47例(87.0%),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歇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洋地黄中毒1例;器质性心脏病7例(13.0%),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经治疗44例(81.5%)未再发生晕厥.结论 心源性晕厥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及时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振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 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0.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佳诊断界值127.58 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文君;姚亚丽;邓爱云;张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0T高场强MRI在累及重要功能区脑肿瘤手术中价值

    目的 探讨3.0T高场强MR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d,BOLD)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累及重要功能区脑肿瘤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累及重要功能区肿瘤患者30例,均于术前应用BOLD技术确定皮层区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在检查中针对患者肿瘤存在位置制订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术中电刺激确定功能区皮层,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结合DTI显示的纤维走行确定手术入路.对皮质激活图像数据进行评估,并分为功能组15例,常规组15例,比较2组手术后KPS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双手相向运动任务或朗读任务BOLD检查皮层区均有激活,激活区域与皮质电刺激相对应;术后功能组KPS评分(83.67±5.21)分较常规组(81.73±6.79)分高(P<0.05).结论 术前BOLD-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功能皮层区与肿瘤间关系,联合神经导航及DTI信息用于肿瘤切除术中,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婷婷;刘鹏飞;杨宏宽;李露露;傅常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A,B,C组,50例血压正常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行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内膜光滑度和连续性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组年龄、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较D组增高(P<0.05),A,C组吸烟率、空腹血糖较D组增高(P<0.05),B组三酰甘油水平较D组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脉压差、年龄和吸烟相关;A,B,C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D组.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应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沈彦明;尹彦亮;李霞;田双;刘艳丽;牛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41例甲减患者(甲减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甲状腺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水平降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升高(P<0.05);甲减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甲减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甲状腺激素治疗可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张海渤;李明倩;佟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 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作者:朱晗玉;张冬;洪权;耿文佳;刘沫言;陈香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开腹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后1个月溃疡愈合率93.75%(45/48),术后1 a及2 a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21%和5.93%;无因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者.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辅助药物三联疗法疗效满意.

    作者:高振兴;高振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