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12例分析

王志伟;李伟华;孙春亮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 急性阑尾炎,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点,以减少右半结肠癌的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本院12例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初步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5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肿瘤;3例切除阑尾后症状未缓解,纤维结肠镜发现肿瘤;4例在内科治疗过程中,常规行B超检查发现结肠肿块.结论:术前B超检查和对可疑者阑尾炎术中探查右半结肠可明显降低漏诊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选择皮瓣回植或反植皮处理皮肤撕脱伤.结果:93例皮肤撕脱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根据撕脱皮肤血运情况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是治疗皮肤撕脱伤的关键.

    作者:邹勇;张玉国;李剑;王朝亮;黄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成功救治特重度婴儿烧伤1例

    目的:探讨特重度婴幼儿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成功救治病例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抢救成功.结论:小儿烧伤强调及早补液,有效复苏是整个治疗的前提,早期肠道营养,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保障.

    作者:张磊;曾勇;张怀军;董肇杨;周志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的原因,加深认识.方法:对6年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误诊8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19例;支气管肺癌17例;结核感染22例;霉菌感染15例;糖尿病9例.误诊时间9~12天.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症的误诊临床并不少见,应全面分析,及时诊断,避免误诊发生.

    作者:孙开宇;谭薇;滕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应用超声检测61例66条拟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观察静脉管径、管壁回声、管腔内回声、血栓形成的范围、血流情况.结果:61例急性血栓患者初诊时血管管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P<0.01),血栓呈低回声,完全阻塞者管腔内未见彩色血流显示,彩色血流出现突然中断现象;不完全阻塞者管腔内可见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于不完全阻塞处探及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多普勒频谱随呼吸而变化较弱或不随呼吸而变化.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具有其特点,据此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作者:李加平;杨世梅;姜伟;吴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老年高血压伴肥胖者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心功能,并取53例老年高血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结果:肥胖组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也较非肥胖组明显增高(P<0.01),前者发生左室肥厚的相对危险度是后者的2.12倍.肥胖组峰值速度E/峰值速度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而峰值速度A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肥胖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李先维;代晓捷;张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凤梅;白悦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酸蚀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酸蚀和免酸蚀两种情况下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抗剪切强度是否有差别.方法:收集离体前磨牙30颗,随机平均分为3组.第1组(对照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干燥,涂粘结剂,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第2组:35%磷酸酸蚀30 s,冲洗,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第3组:免酸蚀,湿润,光固化型的Fuji Ortho Lc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托槽.24 h后用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对3组进行抗剪切强度测定,并统计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结果: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免酸蚀时其粘结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但是酸蚀后粘结强度明显增高.

    作者:谢彩虹;刘新强;居曼江·买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创通气治疗妊娠期重度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对胎儿、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23 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 药物治疗组(无创通气组13 例)和对照组(1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和呼吸频率 .结果:无创通气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中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值升高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对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无创通气在妊娠期重度哮喘治疗中可改善血气状况,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谢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性尿道炎后尿道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性病性尿道炎后尿道综合征的形成原因,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患者按自愿分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90%,西医治疗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7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作者:李振守;李慧芳;胡亚东;郑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经造影确定位置,每个椎间孔注射胶原酶600 u,观察效果.结果: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此技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优良率89.56%,有效率96.23%.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患者,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溶解,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具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操作较简单等优点.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MG及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6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MG、尿β2-MG、尿白蛋白高于脉压指数<0.6的高血压患者.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作者:温莉萍;边帆;蒋更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对肺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在肺癌的初步应用.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 8排螺旋CT对怀疑肺肿瘤65例患者行灌注成像,以瘤体中心层面进行连续电影扫描,层厚5 mm,经右肘静脉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50 mL,注射速度3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间隔0.5 s/周,扫描总时间60~70 s,共扫描100层,对临床确诊52例肺癌患者,应用Perfusion软件分析其表面通透性值,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呈肺小细胞未分化癌>肺转移性癌>肺腺癌>肺鳞癌,各组织学类型表面通透性值存在一定交叉,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中的表面通透性对分析肺癌恶性程度、勾画出肿瘤轮廓范围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王翔;钱农;王小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念珠菌阴道炎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使用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对照组(63例)使用达克宁栓治疗;120例细菌性阴道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使用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对照组(60例)使用甲硝唑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有效率分别为90.2%、79.9%,与常规药物达克宁栓、甲硝唑栓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壳聚糖妇科栓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不易产生耐药性,易为患者接受,其优势在于无完善的实验室检查情况下,仍可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丁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保护差别.方法:选择48例冠脉搭桥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2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24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I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别;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I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作者:从长伟;乔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成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其中A组(80例)服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d共1年,B组(100例)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共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1、3、6、12个月的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6个月时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C反应蛋白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2个月时A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仍继续下降,B组C反应蛋白等轻度升高,且显著高于A组患者.结论:氯吡格雷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长期与阿司匹林等合用可进一步降低炎症水平.

    作者:马福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hiari畸形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MRI影像表现,评价MRI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及手术证实的15例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12例.下疝至枕骨大孔平面下3.5~21 mm,12例伴有脊髓空洞.结论:MRI能清楚显示Chiari畸形病灶的部位及形态,是其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脊髓空洞是Chiari畸形主要合并症.

    作者:季洪兵;郑春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非脑卒中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186例非脑卒中老年患者行颅脑CT检查发现无症状脑梗死 56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危险因素与非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死发生率为30.11%,男高于女;颅脑CT检查96.92%为腔隙性梗死,68.48%分布于基底节和内囊;无症状脑梗死组较症状脑梗死组年龄大,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心脏病及吸烟史高(P<0.05);血压值、血糖、血甘油三酯检测值及心电图异常率高(P<0.05).结论:无症状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多为皮质下深部脑组织的腔隙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吸烟史有关.

    作者:范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7例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症状均消失,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经可脱球囊封闭瘘口后症状改善,糖尿病所致动眼神经麻痹5例经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症状减轻,不明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后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对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快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适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张海琴;肖俊杰;范波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点,以减少右半结肠癌的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本院12例右半结肠癌伴发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初步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5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肿瘤;3例切除阑尾后症状未缓解,纤维结肠镜发现肿瘤;4例在内科治疗过程中,常规行B超检查发现结肠肿块.结论:术前B超检查和对可疑者阑尾炎术中探查右半结肠可明显降低漏诊率.

    作者:王志伟;李伟华;孙春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目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泵以0.2 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对照组吸入异氟醚1.0%~2.5%.观察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清醒程度评分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苏醒迅速,清醒完全.

    作者:王云;于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