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

黄亚林;杨志秀

关键词:顽固性疳积, 中药灌肠
摘要:疳积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并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其中有可资临床借鉴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1月龄,来诊时肋骨凹陷,胸骨突起如鸡胸,腹部膨隆如蛙腹,皮肤光亮,青筋暴露,头发枯黄稀疏,不能取坐姿,项软头倾;食量少,精神差,每夜哭闹多次,每日排便4~5次,大便呈红油状或片状,体质量一直停留在满月时的4 kg水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浆CCK、神经肽Y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胆囊收缩素(CCK)、神经肽Y的影响.方法:100例F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足三里穴和内关穴,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 bid)、盐酸依托必利(50 mg tid)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月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Nepean Dyspepsia Index)、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FD Symptom Index),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CCK、神经肽Y水平.结果:疗程结束时及治疗后1月随访,电针治疗组症状指数NDSI(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与FD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指数NDLQI(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CCK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肽Y出现明显的上升(P<0.05),而对照组神经肽Y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足三里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可能与电针刺激能降低血浆CCK水平、同时提高血浆神经肽Y水平有关.

    作者:盛建文;范惠珍;尹卫华;杨小芹;易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防治缺血性中风初探

    缺血性中风病机虚实夹杂,证候繁杂多变,治法繁多不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闭阻脑络为标”的病理基础,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功效的脑心疏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抑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中风.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丁彩霞;盛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d、5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作者: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陈崑山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思路及临证经验

    陈崑山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年近八旬,行医50载,是我国首届中医本科生,江西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0年来对内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慢性乙肝、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显著,获得江西省中西医同道的广泛认可.笔者跟随老师近20年,现将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戴琦;陈崑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CP-1含量的影响,证明此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蓖麻油合并四氯化碳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总多糖低剂量组,总多糖高剂量组,替米沙坦组,检测各实验组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MCP-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肾组织MCP-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连续给予肾康颗粒总多糖后,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MCP-1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减少MCP-1在肾组织中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吕静;杨冠琦;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气、血、水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以中医气、血、水理论为指导,观察“气血水膜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气血水膜肾方“,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组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动能及其他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相当,试验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2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ALB)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上升.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很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韩东彦;赵琛;饶向荣;王丽;张改华;占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

    疳积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和生长发育,并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我们采用中药灌肠治愈顽固性疳积1例,其中有可资临床借鉴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11月龄,来诊时肋骨凹陷,胸骨突起如鸡胸,腹部膨隆如蛙腹,皮肤光亮,青筋暴露,头发枯黄稀疏,不能取坐姿,项软头倾;食量少,精神差,每夜哭闹多次,每日排便4~5次,大便呈红油状或片状,体质量一直停留在满月时的4 kg水平.

    作者:黄亚林;杨志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的新生修复有关.

    作者:张国民;莫新民;黄娟;刘鹤群;宁炯杰;李筠芝;刘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

    目前国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这些药物在控制流感流行和减轻疾病进程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牲[1].而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其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普济消毒饮一方以配伍得当、用药精准著称,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大鼠外观表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及给药、脾虚模型及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及给药组.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均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质量的显著降低.较之于对应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疏四君汤对各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外观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优,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大.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解读“在卫汗之可也”之“卫”、“汗”

    “卫”、“汗”为卫分证治疗的关键词,常与《伤寒论》中表证、发汗等同,通过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类似词句对比研究,认为“在卫汗之可也”之“卫”应释为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证候类型,“汗”应解为辛凉、清解疏卫法.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治疗脑病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参与多种常见脑病,如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常见脑病中的神经破坏作用机制及中药对其激活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亚梅;杨曦明;王文霞;李宝萍;杭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虎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5例

    目的:探讨参虎饮增加中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机理.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将75例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周期数≥2,然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瘤体变化、主观症状变化、患者体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免疫功能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虎饮加味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胃癌临床缓解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马纯政;张明智;刘培民;黄莉;杜炜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作者:王庆利;洪敬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锡纯“大气下陷”理论探析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氏宗经典之旨,结合临床经验完善了“大气”理论体系,从中西医汇通角度阐述大气生理功能,详细分析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类证鉴别,并提出大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和常用方药,为指导后世治疗多种内科痰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玉辉;杜松;尹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维生素C、E、猴头菌、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以养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要改善临床症状,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二者具有互补性和相加性,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新庄;雍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51%,优于对照组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

    作者:申保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内经》脾病“脉道不利”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

    脾病“脉道不利”之说出自《内经》,历来医家鲜有发挥.本文试分别阐述“脉道”、“脉道不利”、“脾病”的含义,探讨脾与脉道的联系.《内经》中记载的脉道,即血脉,强调脉的形体,特指运行气血的管道,如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脉道不利”的病理表现.脾运化水谷的必经途径为脉道,脉道须脾的滋养维持贯通.“脾病”可以概括为脾虚或脾实,均可导致“脉道不利”.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为心脉痹阻,为“脉道不利”的特殊表现,其发病与脾运化失常密切相关.因此以《内经》脾病“脉道不利”理论,可以指导冠心病的治疗,为“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会永;崔家鹏;杨关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知子研究与专利的现状

    目的:阐述预知子研究及专利的现状.方法:以主题词“八月札”或“预知子”为条件检索1957至2013年期间CNKI教字化超市,生物、医药卫生专辑.结果:共得文献240篇,论文99篇,专利132项,科技成果9项;文献内容以复方临床治疗为主,实验研究少见,其中单味药效及机牵研究仅2篇;132项专利中仅1项系单味药专利;复方临床应用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主,肝癌多见.结论:预知子单味药的研究与专利文献很少,与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提示应加强预知子单味药效及其在复方配伍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任红艳;方肇勤;梁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