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藏医学理论探讨藏香治疗大学生失眠症

张炜悦;马捷;李峰;仁青加;张煜;刘燕

关键词:藏医学, 藏香疗法, 失眠
摘要:基于藏医学对失眠症病机认识的基础,以利用民族医药防治失眠为目标,选择藏医学为切入点,从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出发,完善失眠症的治疗理念与方案,并择取具有藏医特色的“藏香”香薰疗法,阐释其对睡眠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藏医藏药研究的现代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水平升高程度和HDL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7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均采用以吴茱萸汤加味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结论:总有效率88%,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明显.

    作者:谢有良;高希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调乳达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调乳达泰方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把120例明确诊断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分别采用自拟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和西药三苯氧胺片口服.通过症状体征、乳腺钼靶片的变化以及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0%和80%.治疗组钼靶X线片变化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8.3%,对照组分别为51.7%和81.7%.2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评价,治疗组为10%,对照组30%.结论: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对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荣娟;葛建立;刘满君;宋易华;马云龙;徐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

    目的:对课题组所制定的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采用前瞻性、盲法、独立和同步比较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结果的方法,以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151例患者,对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该标准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7%,准确度为81%,约登指数为61.5%.结论:该标准临床实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乐;蔡业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共性证候要素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中医学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是“肾虚髓空”,根据异病同证理论临床上以补肾生髓为基本治疗原则.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基于证候要素提取理论,结合LTP-LTD与谷氨酸-GABA是具有阴阳属性的脑电机制和神经递质的生物学现象,提出脑电化学信号阴阳失衡是AD和PD共性证候要素生物学机制的假说,据此从中西医学对AD和PD的共性认识出发,或可阐明AD和PD的共性证候要素“肾精虚-脑髓空”的现代科学机制.

    作者:贺文彬;郭蕾;张俊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灸结合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测试评价训练系统(BTE PRMUS RS)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BTE PRIMUS RS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KOA患者,2组均给予药物及物理因子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每周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结合BTE PRIMUS RS对相应肌肉进行肌力训练,每天2次,每周10次;2组均治疗8周,3个月后进行回访.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较治疗前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P<0.01),且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KOA的康复治疗主张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其中针灸治疗KOA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利用BTEPRIMUS RS,对于运动膝关节相关肌肉的肌力训练能有效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并能长期维持.

    作者:余旭东;徐彦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变异性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效果、中医积分和气道反应性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变异性哮喘效果明显.

    作者:雷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宣肺通腑方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D 14、MyD88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宣肺通腑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CD 14、MyD 88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宣肺通腑方组.尾静脉注射LPS6mg/kg制备大鼠ALI模型.宣肺通腑方组在造模前灌胃3d;地塞米松组在造模前1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造模6h后麻醉取材.检测CD 14、MyD 88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宣肺通腑方组CD 14、MyD 88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学观察,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宣肺通腑方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宣肺通腑方能减轻内毒素致ALI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内毒素致ALI大鼠CD 14、MyD 88蛋白及其mRNA表达有关.

    作者:王利霞;杨爱东;苏中昊;吴中华;付胜光;庞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王翘楚应用落花生枝叶治疗失眠对中药新药开发和研究的启示

    针对王翘楚教授应用落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的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选题思路、依据、切入点以及研究过程中文献回顾、团队合作和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全面回顾,从而得出中药新药开发和研究必须注重中医药理论学习和探索,并植根于中医临床,另外文献研究、多学科的参与以及建立客观、公认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冯蓓蕾;陆逸莹;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作用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促成肿瘤生长从没有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的关键环节.方法:本实验是在前期探讨中药水蛭、斑蝥对CAM血管生成影响和对小鼠移植肉瘤血管形成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水蛭、斑蝥含药血清均有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斑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作者:吴秋玲;李建宽;卢宏达;王军;孔庆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的药(靶向药物)”之先河.立法制方遣药很有特色,设三感之病与三才治法、气味厚薄与制方法度、脏腑苦欲补泻、规范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以成一家之言.

    作者:郑洪新;李敬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耳泌泰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辨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耳泌泰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辨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住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泌泰方及其衍化方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愈合率28.6%,总有效率74.3%;观察组愈合率68.5%,总有效率9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听力提高9.64,A型图构成比54.3%,咽鼓管功能良好率48.6%;而观察组的对照组听力提高15.51,A型图构成比80%,咽鼓管功能良好率7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在Sc、Mep、Grap、Tw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泌泰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辨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黄汉英;宋庆庆;陈伟;席禄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近几年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以及临床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该病获得显著效果并综述近5年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临床实验研究的现状.

    作者:潘文;王晓萍;王贵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滋病相关腹泻及其中医药治疗

    艾滋病相关腹泻是艾滋病病程中的常见症状,艾滋病晚期不可控制的腹泻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病原学诊断困难,疗效不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的“证”施以不同的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痛,是艾滋病相关腹泻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张晓伟;郭会军;杜磊;冀爱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青龙汤方证的研究概述

    小青龙汤方在现代临床中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近些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小青龙汤证的研究还很有限.目前对小青龙汤证的研究多是病因病机及证候与辨证的理论研究,有临床应用观察分析,有用统计学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文献整理;对小青龙汤方证相关性研究刚露端倪,一是现代疾病与小青龙汤证的相关性研究,二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医案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小青龙汤方证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丽梅;何丽清;储开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从藏医学理论探讨藏香治疗大学生失眠症

    基于藏医学对失眠症病机认识的基础,以利用民族医药防治失眠为目标,选择藏医学为切入点,从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出发,完善失眠症的治疗理念与方案,并择取具有藏医特色的“藏香”香薰疗法,阐释其对睡眠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藏医藏药研究的现代化.

    作者:张炜悦;马捷;李峰;仁青加;张煜;刘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社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社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社区11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根据患者志愿分组,A组31例患者仅采用针灸治疗,B组36例患者仅采用推拿治疗,C组46例患者采用针灸与推拿相结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83.33%、95.65%;C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B组,C组治疗后活动度大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由于气血阻滞、肩关节增生、黏连而发生功能障碍和疼痛,针灸结合推拿可以更好地活络、舒筋,从而加快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学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再谈“君药”

    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基石,说明方中各药的主次地位及分工.其中君药的重要性已被医界所共识,然而各版教材对同一方证条件下同一首方剂中君药的认定却不尽相同,为此选取部分历版教材中对君药争议较大的方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君药的确定原则做一探讨.

    作者:于海艳;贾波;陈西平;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当代火神派学术思想差异

    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主要学术思想是重视阳气,然而当代的火神派经过百余年的传承表现出很多差异.故着重对火神派医家治疗阳虚、阴虚证的方法和温阳药物的使用情况、应用剂量,火神派是否应用滋阴的药物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火神派的思想.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白虎汤加味治疗北京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地区应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78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对患儿应用白虎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镇静、退热、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率87.18%,总有效率100%,复发率0%;对照组患者痊愈率67.65%,总有效率87.18%,复发率7.69%.实验组患儿在治疗3d后体温就恢复正常并维持正常稳定状态,对照组患儿在治疗5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在治疗6d体温有一个小幅上升的波动,在治疗7d恢复正常.实验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白虎汤随症加减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良好,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以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