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

任玉乐;蔡业峰

关键词:缺血中风, 诊断标准, 临床验证
摘要:目的:对课题组所制定的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采用前瞻性、盲法、独立和同步比较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结果的方法,以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151例患者,对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该标准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7%,准确度为81%,约登指数为61.5%.结论:该标准临床实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病学派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与发展

    热入血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温病学派从温病的角度出发,根据热入血室的不同病因病机,提出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护阴扶正等治法,使热入血室在因证脉治上日臻完善.

    作者:赵灿;赖鹏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络宁(TLN)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LN组,另设正常对照组.TLN干预8周,检测坐骨神经MNCV和ATP、Pcr、Cr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NCV显著减慢,Pcr含量以及Pcr:Cr明显减低(P<0.05).TLN组与模型组比较,MNCV和Pcr含量以及Pcr:Cr显著升高(P<0.05).结论:TLN能够改善坐骨神经能量代谢,加快NCV,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步满;彭继升;周晖;付修文;王金羊;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益气化浊胶囊对KKAy小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对KKAy小鼠肝脏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2(IRS-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化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阳性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8只.给药8周后,测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ReM-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肝脏中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FPG、FINS、HOMA-IR降低,IRS-1、IRS-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低剂量组FPG降低,IRS-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益气化浊胶囊改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可能与上调肝脏中IRS-1、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郭俊杰;张素超;赵玉立;冯玛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张元素对中药分类、药性、归经报使理论的创新

    宋金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开拓中药学的分类、药性及归经报使理论和实践,为中药学研究作出了重大创新.中药分类以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法象分类法为纲要,重在临床切用.首创“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图说”,以脏腑气机、治法纲要、药性要旨、用药用方、药性生熟、药用根梢等归纳药性气味升降浮沉补泻,并以实例证之.创新中药归经、引经报使理论,在各药条目下注明其所属经脉,说明同类药物的区别应用则与所属经脉有关,开创中药学“的药(靶向药物)”之先河.立法制方遣药很有特色,设三感之病与三才治法、气味厚薄与制方法度、脏腑苦欲补泻、规范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以成一家之言.

    作者:郑洪新;李敬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7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均采用以吴茱萸汤加味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结论:总有效率88%,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明显.

    作者:谢有良;高希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量子物理学与中医整体观

    量子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与“互补原理”揭示了物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着整体需要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中心的整体性医学,整体观贯穿于中医理论与实践始终.量子物理学与中医学存在着哲学渊源上的相通,阴阳互补的整体观是量子物理学与中医学的交汇点,二者的哲学思想是相互交融与启迪的.

    作者:孟建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雪莲细胞培养物调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雪莲细胞培养物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连续喂服高脂饲料12 d,造成高血脂模型,给予雪莲细胞培养物16.7、33.3、100 mg·kg-1·d-1连续45 d,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OD、GSH、MDA、蛋白羰基等含量.结果: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可明显升高SOD含量,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升高GSH含量,同时降低MDA含量,对蛋白羰基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和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会会;王怡薇;王彦礼;陈立;李涛;杨伟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针刺调神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穴位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选穴,观察组患者常规选穴配合调神腧穴,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10 s,留针15 min,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命质量.结果:①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②治疗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仅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显著,2组间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整体状况均有改善,治疗组在活动受限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调神疗法能改善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白天及夜间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

    作者:祁玉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老年类风温关节炎(EO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EO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45例口服甲氨喋呤(MTX),观察组在口服甲氨喋呤(MTX)基础上再加服白芍总苷(TGP),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ESR、CRP、RF)的变化,4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12周后,TGP+ MTX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高于MTX组(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RF、CRP、DAS28和VAS指标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红梅;肖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郑邦本治疗真菌败血症1例

    记述郑邦本老中医治疗1例温病急症(真菌败血症)的典型医案,具体治法是急症期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缓解期益气养阴通便.通过该案反映了郑邦本在温病急症救治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较高的临床水平,也反映了中医在治疗温病急症方面的较大优势,同时揭示了目前中医治疗温病急症方面一些值得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作者:张文涛;郑邦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方剂辨治内膜形态异常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内膜形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阴道超声检测确认.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形态异常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4例).实验组应用中药方剂时症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正常卵泡排卵79.81%,小卵泡排卵1.92%,无优势排卵0.96%,无卵泡发育0%,妊娠54.81%;对照组正常卵泡排卵50.00%,小卵泡排卵5.77%,无优势排卵10.58%,无卵泡发育24.04%,妊娠33.6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方剂辨证治疗内膜形态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江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再谈“君药”

    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基石,说明方中各药的主次地位及分工.其中君药的重要性已被医界所共识,然而各版教材对同一方证条件下同一首方剂中君药的认定却不尽相同,为此选取部分历版教材中对君药争议较大的方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君药的确定原则做一探讨.

    作者:于海艳;贾波;陈西平;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15例失眠患者舌诊的特征性研究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舌象特征,分析中医病机特点,为失眠症的诊断、辨证分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失眠215例,睡眠佳50例,记录基本信息和舌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眠特征舌象为舌型尖、舌尖红、舌质鲜红和绛红、苔燥、舌老、瘦,有芒刺,睡眠佳特征舌象为舌尖不红、不尖、舌色淡白或暗红、苔润、舌胖嫩、齿痕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舌象特征分布广泛,特征性病机为心火旺盛、阴虚燥热.

    作者:王春勇;姜良铎;康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调乳达泰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调乳达泰方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把120例明确诊断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分别采用自拟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和西药三苯氧胺片口服.通过症状体征、乳腺钼靶片的变化以及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0%和80%.治疗组钼靶X线片变化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8.3%,对照组分别为51.7%和81.7%.2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评价,治疗组为10%,对照组30%.结论: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对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荣娟;葛建立;刘满君;宋易华;马云龙;徐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膝关节炎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骨增痹症胶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骨增痹症胶囊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骨增痹症胶囊联合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性采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1年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09%,2组患者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随访1年,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个月、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增痹症胶囊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远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并以妇炎康复胶囊治疗50例作对照.同时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炎血液循环,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吕伯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半夏泻心汤证病机新解

    半夏泻心汤证之病机历代医家众说不一,其中清·医家柯韵伯“寒热之气互结”之说影响广,后有“脾胃湿热”、“脾寒和胃热互结”等观点.笔者认为“寒热之气互结”、“脾胃温热”、“脾虚和胃热互结”在理论上难以理解,结合脾胃之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痞证的形成和特点及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的运用,认为半夏泻心汤主治之痞当属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清浊相干所致.

    作者:张兴涛;张伶燕;余瀛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

    目的:对课题组所制定的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按照诊断性试验评价原则,采用前瞻性、盲法、独立和同步比较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结果的方法,以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纳入151例患者,对缺血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该标准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77%,准确度为81%,约登指数为61.5%.结论:该标准临床实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玉乐;蔡业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温针灸治疗产后子宫脱垂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子宫脱垂Ⅰ度和Ⅱ度轻度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2组,针刺配合艾灸治疗40例(治疗组),补中益气汤治疗35例(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45.0%,对照组有效率31.4%;2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68.2%,对照组治愈率4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产后子宫脱垂有明显优势.

    作者:冯冬兰;何军强;厚纪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滋病相关腹泻及其中医药治疗

    艾滋病相关腹泻是艾滋病病程中的常见症状,艾滋病晚期不可控制的腹泻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病原学诊断困难,疗效不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的“证”施以不同的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痛,是艾滋病相关腹泻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张晓伟;郭会军;杜磊;冀爱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