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忠;任红瑞;尚亚民;刘战丛
我院自1995年1月~2002年7月共收治骨折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光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BAK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3年3月,我们应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29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8例椎管狭窄.其中4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症状仍无缓解者.BAK植入的模式为:L3、4间隙植入2枚者3例;L4、5间隙植入1枚者10例、植入2枚者6例;L4、5间隙,L5、S1间隙各植入1枚者29例.结果:本组48例,随访42例,随访3个月到5a,平均3a 9个月.随访时症状完全消失者35例,临床满意率为83.3%.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者31例,均能达到临床融合,正侧位X线片显示BAK融合器周围无透视带存在,融合器中空区域逐渐有骨组织生长,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但有5例6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下沉,6例50岁以上患者出现1.5mm的BAK融合器沉降.结论:对需要扩大减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狭窄症患者运用BAK椎间融合器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罗建平;郑稼;张广泉;田书建;刘继军;赵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迄今仍是儿童糖尿病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易造成误诊.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7例,其中11例被误诊,误诊率为64.7%.现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
作者:李春枝;宋爱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梗死,使血液急骤中断或减少,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病情重,病死率高,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贵两;王梅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很常见,病人深受其苦.为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我们近年来随机抽样两组各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均无鼻中隔偏曲及急慢性鼻窦炎病变,亦均无鼻咽及口咽部疾患,分别用微波热凝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亓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重度妊高征是其较严重的病理类型,早发现、正确治疗及时终止妊娠非常重要,近几年虽然孕产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围生儿病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是产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从1997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的重度妊高征患者71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红霞;王社莲;李艳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肤和神经损伤后,沿受损神经皮肤表面出现疱疹和神经性疼痛.当疱疹出现后诊断较易,但此病毒对皮肤、神经损害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重,甚至使一些患者不能忍受.所以,尽早消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皮肤神经的损伤,使损伤的皮肤、神经尽早恢复正常,避免后遗神经性疼痛,是我们医务人员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根据远红外线和氦氖激光的治疗原理,我们将这两种方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无1例遗留神经性疼痛,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体内代谢的前提之一-L-精氨酸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A组为对照组,常规温血停搏液.B组在其中加入R-精氨酸,C组加入L-精氨酸.各组病人选取不同时段测MDA,CK及NO2-/NO3-,并用电镜观察左心房心肌细胞线粒体变化.结果:C组MDA,CK及NO2-/NO3-各指标,心肌细胞线粒体半定量测定积分与A、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在温血停搏液中加入适量L-精氨酸(30mg/kg)可有效改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代谢,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卿;孟树萍;崔识远;王锋;顾以茼;程兆云;谢周良;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从肱骨髁上骨折多种治疗方法中筛选一种佳方法.方法:采用经防腐处理的儿童离体上肢10具,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用钢针张力带,交叉钢针,牵引固定,夹板或石膏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时骨折的稳定性及内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并回顾评定1984~2001年648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结果:张力带钢针稳定,承载大,其次是交叉钢针、牵引,石膏夹板固定差.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应首选钢针张力带固定.
作者:连鸿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二条[1]: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多次心电图记录有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这三项条件有相当大的变异,心电图上的ST段抬高和Q波出现是两个高度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变化,然而仅有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就诊时有这些心电图的改变[2],约1/4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乏典型的胸痛,只有恰巧在贴近梗死发生时记录心电图,或者在以后的检查中发现长期存在的病理性Q波才可能发觉[3].因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去急诊在后肯定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有50%是在初的心电图检查中得不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4],因此对大部分病人而言,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定时测定心脏标记物来肯定或否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标记物综述如下.
作者:曹国良;乔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将本院2000~2002年收治的60岁以上慢性心房纤颤(房颤)并发脑梗死36例予以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张珍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危急重症,阿托品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重要解毒药物,但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如何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又避免阿托品中毒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现将阿托品化评分指导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顺;王现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也是心脏事件发生的前驱信号,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1].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自1998~2000年使用长龙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进行了治疗前后平板运动试验的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梅朵;庞学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CT、MRI检查手段的普及,手术器械的更新、发展,手术方式的完善,以及病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质上的了解,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病员越来越多.勿庸置疑,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疗效好.但是,也有一些病人,经过手术之后,仍然存在部分或大部分手术前原有的不适症状,或者术后症状已完全消失,但不久症状再度复发,甚至更加严重.术后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暂称之为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本文通过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3例病历资料的分析及回访,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东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用修复的方法保存后牙牙冠纵裂牙齿的效果.方法:采用将纵裂牙齿复位固定,牙体治疗后,用铸造或烤瓷全冠的方法修复患牙.结果:100颗患牙,成功92颗(92%),失败8颗(8%).结论:用全冠修复后牙牙冠纵裂是保存纵裂牙齿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石若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应用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铁珍;周兰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目前仍面临两大难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生率分别达20%~30%及23%[1].治疗方法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可综合为三大类: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各种截骨术.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1993年4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的107例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吕建国;黄玉福;郑卫兵;王启增;连贺;崔力浩;赵太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73例患有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碱性粉红试验.结果:57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性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作者:梁立维;张建民;王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中医认为与胎热、血热有关,由于心、肝两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占全身血管瘤的60%[1].
作者:栗清朝;刘万松;王西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部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我们自1996年采用Gamma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绍堂;史锐;谢国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