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6-keto-PGF1α、PGE2表达的影响

赵剑锋;王晞星;刘丽坤;孟动玲

关键词:胃肠康定胶囊, 非甾体抗炎药, 胃黏膜, 6-Keto-PGF1α, PGE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6-keto-PGF1α、PG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胃肠康定大、中、小剂量治疗组6组,各组均灌胃给药,给予不同处理7d后处死全部大鼠.放免法检测胃黏膜组织6-keto-PGFIα、PGE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胃肠康定胶囊各剂量组均能上调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中6-keto-PGF1α,PGE2的表达,减轻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结论: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提高6-keto-PGF1α、PGE2的表达有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张德英治疗脾实证探微

    张德英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河北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用药特点做一简单归纳,以飨读者.

    作者:马海涛;申晓伟;张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拟抑肝调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抑肝调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抑肝调胃方治疗,4周1个疗程,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肝调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红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气下陷病机新识

    探讨中气的生理内涵和中气下陷的病理本质,指出中气不单纯指脾胃之气,还包含肝胆之气.而中气下陷证不仅表现为虚证,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根据中气下陷证临床症状轻重之别,将其分为清阳不升失养症、精血津液胎元滑脱症、组织松弛症和脏器下垂症,且提出了不同病证的临床诊断要点,并举例说明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诊治疾病的经验,以期为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黄学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综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质量初步分析

    收集1984-2009年国内医学中文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280篇,录入到<早期糖尿病肾病现代文献数据录入系统>中,之后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1篇,采用随机对照的10篇,采用对照而未随机的34篇,未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4篇.在今后的关于EDN疗效的文献研究过程中,要加强随机化、对照、盲法等措施的科学严谨性,加强对RCT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应对样本的基本特征及证候特点详加描述.

    作者:付晓;李敬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诱导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可由多胚层原始细胞分化而来,可自我更新、增殖并能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细胞.近年来,中医药介入神经细胞研究作用于微环境和细胞本身,在多靶点、多环节产生效应,诱导神经细胞的生成及增殖分化.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诱导间质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两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宁友;黄建华;卞琴;吴斌;陈洋;沈自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6-keto-PGF1α、PGE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6-keto-PGF1α、PG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粘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阳性对照组、胃肠康定大、中、小剂量治疗组6组,各组均灌胃给药,给予不同处理7d后处死全部大鼠.放免法检测胃黏膜组织6-keto-PGFIα、PGE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胃肠康定胶囊各剂量组均能上调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中6-keto-PGF1α,PGE2的表达,减轻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的损伤程度.结论:胃肠康定胶囊对NSAIDs,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提高6-keto-PGF1α、PGE2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剑锋;王晞星;刘丽坤;孟动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对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疗效,涵盖内容丰富,且主要有两种评价疗效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治疗前后的证候对比进行评价,另一种为医生根据病机变化判断疗效,是中医所特有的疗效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作者:李君;刘保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运动医学科研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近10年来体育类及医学类21种核心期刊刊载的运动医学领城论丈中涉及中医研究论丈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借助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目前我国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研究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对中医运动医学热点和难点、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存在不足,以探索中医运动医学科研发展的趋势,为中医运动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邹军;吴瑛;董苗淼;李丽辉;张丽;董洁琼;林菲;秦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探讨

    慢性肥厚性咽炎因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病程长等原因,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中医整体观、辫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病变治疗彻底、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陈魁;王立华;杨国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对肥胖模型大鼠下丘脑o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减肥功效及对下丘脑ob m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营养肥胖造模方法复制肥胖模型大鼠,实验第4周行干预治疗,13周结束,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肥胖lee's指数,治疗后RT-PCR法检测下丘脑obmRNA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大鼠体重、lee's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体重、lee's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取下丘脑,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ob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p<0.01).结论: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ob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红阳;唐红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拟降糖饮治疗糖尿病6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饮治疗中老年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自拟降糖饮,对照组给予甲苯磺丁脲口服,病情好转后可酌减用量.结果:治疗组61例,显效3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61例,显效29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8.69%.FBG与PBG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自拟降糖饮可有效治疗糖尿病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康大鼠服用益肾通络方后血清中丹参素的RP-HPLC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健康大鼠血清中丹参素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益肾通络方浸青水溶液健康大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3d,制备含药大鼠血清.以反相HPLC法、Kromasil C18:为色谱柱,甲醉-乙腈-0.5%醋酸(4:4:9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9nm.结果:丹参素在46ng~736n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90%.结论:该法稳定、快速、灵敏,精密度好,适用于大鼠血清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金红;凌晓;李雅;杨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运用体会

    高血压所致自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存活患者约80%存在神经功能缺陷症状.我们近年来运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对1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发现该方能快速改善患者昏迷、头痛、呕吐、便秘等症状,缓慢而持续地降低患者血压;治疗后患者运动、语言、皮肤感觉等神经功能缺陷症状显著改善,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我们认为四妙勇安汤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改善后遗症状的有效方剂.其药效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抑制炎症、止血、运化血肿、清除血红素、调整血管弹性等作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蒋士生;贺双腾;韩育明;伍参荣;夏爱民;王红梅;何飞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泡洗对6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观察与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中医泡洗(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门诊60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药结合常规治疗(中药内服+西药内服)+中医外治和中西药结合常规治疗(中药内服十西药内服)治疗,在第0、7、14天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数、晨僵、双手握力、病人对疼痛的VAS评分、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佑、医生对患者的全面评佑、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和中医证候评价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中药治疗组和时照组疲劳VAS评分第7,14天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价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疼痛第7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第3,7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焦虑积分第14天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洗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乏力、疼痛、肿胀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焦虑,提高活动期患者病情的缓解率,提高生活质童.

    作者:董宏生;陈誩;王玉明;谢幼红;王北;张秦;陈爱萍;邵培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138例

    目的:观察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煎服为主,宣肺补肾,固涩止遗.结果:138例中服药短者5d,长者25d,治愈121例占87.7%,好转10例占7.2%,无效7例占5.1%,总有效率94.9%.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有独到的优势,且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作者:李拥平;皮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用药特点

    翁维良教授擅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冠心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用药时多使用和血与活血类药物,谨慎使用破血类药物,重视气药与血药的配伍使用,且用药量小而精,安全性高,取得良效.

    作者:李秋艳;王辉;张东;董延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医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文献研究中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必要性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医药学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流通较广的古籍近1000种.与此同时,当代出版的大量中医药图书和期刊中也包含着有价值的大量信息.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就收录了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图书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87至2003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530700篇.面对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存在的关系和规则,如何客观、全面、有效地从中获取其中有价值、有共性的资料就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湿热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冯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张宁运用真武汤临证经验浅析

    真武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代表方剂.借助相关中医古籍,对<伤寒论>中两条真武汤证原文所论述的证候及张宁教授临床运用经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临证时抓住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的核心要点,无论是外感和杂病、急性病和慢性病,亦无论有否发热,均可运用.

    作者:赵静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旴江医家黄宫绣的学术思想及价值'

    旴江医家黄宫绣文学素养深厚,学识渊博,其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宫绣代表作<脉理求真>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本草求真>在众多的临床实用类本草著作中,特色鲜明,卓然立世.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学说,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价值,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中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章;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