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娲;农一兵;林谦
目的:探讨热灸法缓解内脏痛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法(CRD)作为伤害性刺激.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动.不同参数的热灸作用于非感受野“承扶”穴.结果: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侧非感受野穴位的特定参数的热灸刺激能明显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结论:来自体表的热灸与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而特定参数的热灸能够抑制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
作者:李亮;荣培晶;余玲玲;贲卉;高昕妍;朱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断标准[1],将符合要求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患者触觉、跟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SNCV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组间触觉、跟腱反射的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体征疗效痊愈率为7.4%,显效率为14.8%,有效率为29.7%,总有效率为51.9%,对照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7%,有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双侧腓肠神经SNCV、右侧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自身、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分别自身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疗效.
作者:葛近峰;林育红;汪莹;何爱芳;宁子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病是由于视神经发生退行性变,致使视神经乳头颜色变为苍白并出现浅凹陷,与中医学“专盲”“视瞻昏渺”等病类似.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眼外观端好,翳障气色.惟患者自觉视力减退,起初仅觉事物蒙昧不清,或烟钱阴影一片,逐日加重.若历久失治,视力严重障碍,茫茫无所见.眼底检查所见以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甚至苍白,视网膜血管正常或变细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病因历代医家常以肾论之,然临床所见青盲患者,多由于外感风邪或气血不足,或肝阳上亢引起,导致脉络瘀塞或精津亏损,目失濡养,渐而不见.
作者:张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其中以营卫不和证者居多,西医多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镇定安眠类药物给予治疗,具有费用大、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综合调和阴阳营卫气血,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3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所选文献本文所查阅的文献上至《内经》,下至清末民国初年,文献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本草、医案、医论、医话、经验医籍等,总计参考古代相关著作252部.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褚玉霞教授治疗的368例先兆流产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清热、止血、理气、和胃、宁心安神、润肠通便9大类.结论:补肾健脾、养阴清热基础上随症加减是褚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9大类27味.
作者:王祖龙;李晖;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素问·调经论》日:“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论与后世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古今含义不尽相同,现从概念、病机及治法上做一区别认识.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有:着眼文化的中医文化研究较多,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对于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主体部分、实力部分的认识研究高度、深度不够;中医学被肢解,核心价值被分解.当前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有:立足中医学的中医文化系统研究;中医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研究;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当前对于医学的意义,对现代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影响以及对于“科学”标准科学化的意义,对于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发展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国际化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特质基因(思想思维、气质行为等)构成的意义.
作者:郑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等.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有遗传缺陷、感染、母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等,而西医多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有许多精辟的阐述,认为肾虚是引起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就从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出发,运用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张鹏;秦红;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白附片对健康大鼠及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心电、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差异.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肾阳虚证模型组,每组各自用5个梯度浓度的白附片醇提物连续灌胃14d.描记大鼠心电图,记录心率(BPM)、峰-峰值(P-P)及心律失常情况,光镜观察心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的BPM加快、P-P增大及心律失常发生,随着剂量的增加,模型大鼠BPM加快的幅度较小,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心脏病理形态改变,同一剂量时,模型大鼠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白附片对健康和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与剂量相关,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反应较轻.
作者:谭勇;李健;吕诚;肖诚;许少华;杨静;赵宏艳;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笔者自2002年-2008年运用川芎嗪治疗临床一些疑难病证,如突发性耳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冠心病等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回顾如下.1 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听力突出下降,1 ~2d内听力下降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耳聋.
作者:王自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间特点以指导防治.方法:采集患者具体发病日期及其对应节气以及患者在24h内发病时间点及对应12时辰.结果:24节气秋分20例(7%),寒露19例(6.6%),立冬16例(5.6%),大雪15例(5.2%),大寒13例(4.5%),从立秋至大寒之间与立春至处署比较,前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十二天干:巳时33例(14.2%),申时29例(12.4%),辰时26例(11.2%),酉时24例(10.3%)低为寅时5例(2.1%),与12经脉子午流注图对应发现发病率高的两个时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风、寒、燥邪可以导致aSAH发病率的显著增加,可考虑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aSAH.
作者:马朝晖;李贵福;黄胜平;张迎光;罗望池;尤劲松;朱吉祥;黄燕;李铁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2次腹腔注射STZ各35mg/kg,并连续采集2组大鼠表征及理化指标.结果:模型大鼠FBG、TG、TC、OGTT等明显升高.在2次注射STZ后1~4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6~10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结论:模型大鼠在2次STZ注射后1~4周为阴虚内热证型,6-10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作者:吴晏;韩静;黄黎明;郭淑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药对ACS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联合注射用丹参(冻干)0.4g;对照组联合桂哌齐特160mg,静脉点滴,7d.结果:①治疗组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大血小板聚集率(ADP和AA)明显降低;②不良事件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其中出血事件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结论:本研究提示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西药对ACS患者未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李昊娲;农一兵;林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量.八纲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都是中医临床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属性(定性)及程度(定量)的方法,并以此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取得好的疗效而言,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关键.
作者:周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加减治疗湿热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清热化湿方(陈皮、半厦、云苓、甘草、苍术、黄柏、黄连、乌贼骨、煅瓦楞、白及)加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标准三联,治疗1个月后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而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8.1%.2组比较,治疗后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加标准三联治疗湿热型胃炎伴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阳虚火浮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本文简要论述了引火归元的理法方药沿革与常用方药析义,还展开自我体会即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莫忘厚土敛火和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吾师刘继祖谙熟四大经典,尤对《伤寒》钟爱至深,信手捻来,诵之朗朗,如行云流水.用之更是挥洒自如,常起沉涸于桴鼓间.名医希恕曾云:“学习《伤寒》,如同一生爬喜马拉雅山一样,爬一段就会有新的体会,始终认为未爬到顶峰.”可见《伤寒》之意味深长.吾师多次教导,读《伤寒》,尊诵如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经典可以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跟师偶得,虽不能尽表师之医理,余以小得以资自我激励.
作者:安乐君;刘佰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