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方法学研究

孙丽华;江月仙;鲁健章;郑秋岚;王茵

关键词:亲水作用色谱法, 茶氨酸, 茶叶
摘要:目的 建立亲水作用色谱快速测定茶氨酸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为茶叶中茶氨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茶叶样品粉碎混匀后,经水溶液加热提取过滤后,上清液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250 mm×4.6 mm,5μm)亲水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03 nm.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结果 茶氨酸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检测限为0.1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n=9);2个浓度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 104%之间.结论 本方法克服了传统反相液相色谱测定中使用离子对和衍生等方法的缺点,具有分离效果好、快速简易、平衡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茶叶中茶氨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外排泵系统qacA/B、杀白细胞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主动外排泵系统qacA/B和杀白细胞素(PVL)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流行现状和对MRSA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qacA/B基因和PVL基因;运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把MRSA分为4组:在1株MRSA中,qacA/B基因和PVL基因均阳性为第1组(No.1),仅qacA/B阳性为第2组(No.2),仅PVL基因阳性为第3组(No.3),qacA/B基因和PVL基因均阴性为第4组(No.4),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qacA/B基因和PVL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34.00%(68株)和28.00%(56株),其中No.1、No.2和No.3分别为35株(17.50%)、33株(16.50%)和21株(10.50%);消佳净(1.00 g/L)、碘伏(1.00 g/L)、苯扎溴胺(1.00 g/L)、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在No.1的耐药率明显高于No.4(P <0.05),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No.2与No.4、No.2与No.3、No.1与No.3中.结论 MRSA对消毒剂和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系统qacA/B有关系,而与PVL均无相关性.

    作者:郭震;张燕莲;陈传;徐株锦;谢文熙;刘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常见市售香皂抑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常见市售香皂的抑菌效果,为人们日常选购香皂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方法 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技术,选取常见市售香皂,设置不同浓度和pH值的皂液分别与细菌作用,然后进行抑菌实验,并按标准计算抑菌率.结果 各种香皂对不同菌株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效果:上海硫磺皂、舒肤佳、滴露和六神4种香皂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和变形杆菌5种细菌的抑菌率在浓度达到50 mg/ml及以上时均高于90%,而其余4种香皂(力士、OLAY、多芬和夏士莲)则效果不一,对部分细菌有良好的抑菌率,可达到90%以上.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4种常见市售香皂滴露、六神、舒肤佳和上海硫磺皂抑菌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各种香皂对非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要好于致病菌.

    作者:陈亚兰;郑伟鹏;王梓茗;钱楚芸;蔡铭升;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袋泡茶剂保健食品铅、砷浸出率和人群摄入量研究

    目的 了解袋泡茶剂保健食品铅和砷的浸出率,并初步估计人群摄入量,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来自于商场、超市、药店等不同销售场所及厂家送检的25种袋泡茶剂,按照产品标识规定的食用方法,取1袋固体原样用80℃去离子水分2次浸提,每次80 ml浸提30 min,合并浸出液.按照GB5009.12-2010、GB/T5009.11-2003检测袋泡茶剂及其浸提液中铅和砷含量,用产品中铅、砷含量与产品标识的食用量和浸出率相乘计算铅和砷的摄入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保健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值评价铅摄入的安全性.结果 袋泡茶剂保健食品铅的浸出率为1.82% ~ 42.94%,平均值为11.18%;砷为6.91%~68.95%,平均值为32.41%.茶液铅对于PTWI平均贡献率为0.43%,砷为0.87%.结论 食用袋泡茶型保健食品中铅、砷的摄入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作者:李春雨;赵耀;张炎;孙鑫贵;沙博郁;王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蚕丝-PLGA网状支架的力学强度检测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

    目的 进行蚕丝-PLGA复合网状支架的力学强度检测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共培养.方法 采用纬编针织法制备蚕丝丝素-PLGA纤维复合网状支架,并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在网状支架上滴加Ⅰ型胶原并冷冻干燥,再用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后,种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结果 蚕丝-PLGA网状支架宽约5 mm.支架的大载荷、抗拉强度、断点伸长率、弹性模量分别为(118.32±11.21)N、(52.90±5.03) MPa、49.79%±5.16%、(177.25±19.18) MPa.支架-MSCs复合物培养2 d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SCs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呈立体状生长,细胞呈梭形,增殖良好,并分泌基质.结论 蚕丝-PLGA复合网状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较有潜力的组织工程韧带的支架材料.

    作者:张科技;张文元;杨亚冬;李颖;房国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亲水作用色谱快速测定茶氨酸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为茶叶中茶氨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茶叶样品粉碎混匀后,经水溶液加热提取过滤后,上清液采用Phenomenex Luna NH2(250 mm×4.6 mm,5μm)亲水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03 nm.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结果 茶氨酸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检测限为0.1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n=9);2个浓度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 104%之间.结论 本方法克服了传统反相液相色谱测定中使用离子对和衍生等方法的缺点,具有分离效果好、快速简易、平衡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茶叶中茶氨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丽华;江月仙;鲁健章;郑秋岚;王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丽水历史细菌战幸存者病原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抗日战争期间丽水地区细菌战幸存者鼠疫耶尔森菌和炭疽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鼠疫感染幸存者血清通过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炭疽感染幸存者创口涂抹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炭疽杆菌抗原.结果 106份鼠疫感染幸存者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9份,滴度均≥1∶32,滴度高为1∶512,阳性率为8.49%,均通过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验证.16份炭疽患者创口涂抹物标本2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鼠疫感染幸存者血清中F1抗体阳性,说明感染鼠疫后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可长时间或终身存在.炭疽感染幸存者患皮肤炭疽,百治不愈,创口暂时无传染性,不会对当地居民构成较大的传染性危害.

    作者:叶碧峰;王晓光;雷永良;柳付明;陈秀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检测与溯源分析

    目的 对一起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及溯源分型进行分析.方法 对中毒事件中采集的患者标本和剩余食物,采用GB4789.4-2010方法分离沙门菌,分离到的13株沙门菌进一步鉴定培养,应用H9812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限制性内切酶XbaI消化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食物中毒样品中,5份可疑食品花生分离出2株雷根特沙门菌(血清型为O3.10∶Hf,g);患者粪便和呕吐物15份,分离出11株雷根特沙门菌.挑选3株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条带基本一致,说明同起食物中毒分离到的沙门菌具有相同的指纹图谱.结论 这起食物中毒是由雷根特沙门菌引起的,PFGE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分型方法,可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刘玉霞;陈旭;李红叶;美丽克;左迪晓雪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肉制品中9种合成色素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柠檬黄、诱惑红、赤鲜红、亮蓝、靛蓝、胭脂红、红2G、日落黄、苋菜红等9种合成色素的方法.方法 肉样用1%高氯酸提取、离心,提取液经过聚酰胺/C18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3ml无水乙醇-氨水溶液-水(7∶2∶1,V/V)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进行反相液相色谱测定,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 9种合成色素在1.0ug/ml~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0.999,本方法肉制品中9种合成色素的检出限为0.1 mg/kg,定量限为0.4 mg/kg,回收率在86.0%~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3%~3.9%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肉制品中9种合成色素的同时检测.

    作者:王志园;谭莹;王天娇;倪竹南;马冰洁;吴平谷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麻疹病毒H1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为了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的监测,2013年北京市开展了麻疹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鉴定,然后对于核酸阳性标本进行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共采集麻疹疑似病例为41例,获得RT-PCR产物21例,经过序列分析比对,有16例为H1基因型.本研究获得的16例H1基因型的麻疹病毒基因片段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H基因型代表株MVi/Hunan.CHN/0.93/7/H1,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7.1%~ 97.6%,氨基酸同源性为95.3% ~ 98.0%.结论 2013年北京市麻疹病例明显增多,以本土基因型病例为主,进一步加强麻疹病例控制和预防,对于实现消除麻疹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晶波;崔京辉;王永全;李爱华;陈维新;陈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33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为了初步了解宁波地区复治肺结核患者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为完善本地区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IUATLD推荐的1%药敏比例法,对332株临床分离的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及乙胺丁醇(EMB)4种药物的耐药性测定,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治病例耐药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的复治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分别为57.2%和36.1%.耐药谱以耐异烟肼为高.户籍情况是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结论 宁波地区复治肺结核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趋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加强复治肺结核患者的防控工作.

    作者:车洋;于梅;许国章;平国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抗HIV-1治疗后病毒学失败患儿的耐药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患儿病毒学失败者的耐药突变特点.方法 采集接受过高效抗病毒治疗患儿的血浆,对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将所得序列上传到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生病毒学失败的有66例患儿,其中38例患儿出现了耐药突变,耐药发生率为57.58% (38/66).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56.06%,37/66)明显高于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3.03%,2/66).结论 HIV-1耐药突变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艾滋患儿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必要的,可为制定适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数据.

    作者:马同锁;赵景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One-step RT-PCR-RFLP方法筛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Oseltamivir耐药株

    目的 分析2013年江西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变异情况,掌握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特性,为甲型H1N1流感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江西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31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RT-PCR)扩增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分析扩增的部分NA基因第275位是否发生组氨酸(H)到酪氨酸(Y)的突变.结果 2013年江西省31株甲型H1 N1流感病毒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未发生变异.结论 2013年31株毒株均对Osehamivir敏感,One-step RT-PCR-RFLP方法筛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Osehamivir耐药株简便可行.

    作者:熊英;施勇;李健雄;龚甜;周珺;徐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双重PCR鉴别牛、羊肉掺假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羊肉中掺入的猪、马、牛、鸭成分中的任意2种,及牛肉中掺入的猪、马、鸭成分中任意2种的双重PCR检测体系.方法 配制掺入猪、马、牛、鸭源性成分的模拟掺假羊肉样品及掺入猪、马、鸭源性成分的模拟掺假牛肉样品,每个成分的掺假比例为10%.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猪、马、牛、鸭物种特异性基因,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针对猪、牛、马、鸭两两配对的双重PCR检测体系.结果 无论是模拟牛肉掺假样品,还是模拟羊肉掺假样品,所有掺入的低价肉品成分都被准确检出,且无非特异扩增条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以敏感、特异、准确的检出牛羊肉制品中的猪、牛、马、鸭成分.

    作者:杨冬燕;杨永存;李浩;杨小柯;邓平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MS-HRM技术定量检测喉鳞癌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及意义

    目的 利用MS-HRM技术建立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探讨其甲基化程度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48份喉鳞癌组织及20份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DNA并进行甲基化修饰.用MS-HRM技术定量检测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评价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MS-HRM检测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果为20份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均位于0%区域;喉鳞癌组织中6份位于0%区域,8份位于0% ~ 30%区域,20份位于30%~70%区域,14份位于70%~100%区域.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喉鳞癌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临床T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yk(L)甲基化水平随临床T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高.结论 MS-HRM定量检测Sy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喉鳞癌进展评估分子指标检测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志海;蔡志毅;金巧智;陈武兵;黄栋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许昌市2011年-2013年流感监测及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许昌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特征及毒株的型别分布,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许昌市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U)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进行分析.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D)对流感病毒进行培养,对分离到的毒株采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型别和亚型鉴定.结果 许昌市2011年-2013年ILI全年均有病例发生,ILI%呈上升趋势,就诊高峰出现在12月份至次年3月份;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占66.81% (24 915/37 291);在1 219份ILI标本中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1.48%.77份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38株,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9.35%.结论 许昌市流感病毒活动高峰在冬季和春季,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甲3亚型和B型病毒为主要流行株,须加强监测与防控.

    作者:从克;夏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肛周脓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肛周脓肿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医院2012年-2013年收治242例肛周脓肿患者,于手术切开引流前抽取脓液,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做需氧细菌鉴定,采用K-B法及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2份标本分离病原菌91株,阳性率56.17%,全部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77株,占84.62%,其中,产ESBLS菌14株,占大肠埃希菌的18.18%;克雷伯菌11株,占12.09%.大肠埃希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及头孢硫脒耐药率达88%~ 96%;二三四代头孢耐药率为20%~42%;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22% ~ 28%.克雷伯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及头孢硫脒100%耐药.结论 肛周脓肿病原菌以肠杆菌科为主,且菌株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菌检出占一定比例,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用药,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王赛君;殷黎;杨云;刘超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α-硫辛酸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保健食品中α--硫辛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样品用流动相超声提取20 min,色谱柱:ODS-2HYPERSIL(4.60 mm×250 mm,5μm);流动相:0.125%(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3.5)+甲醇=35 +65(V/V);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硫辛酸在40 ng~4 000 n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97,检出限为2 ng,精密度试验RSD为0.53%(n=6);当样品添加浓度为5.33 g/100 g~22.7 g/100 g时,回收率为98.1% ~ 10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重现性好,有效排除了杂质的干扰,可作为保健食品中α-硫辛酸的质量控制监测手段.

    作者:甘宾宾;刘培杰;曾永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实习教学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重要的检验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等;涉及技术繁多,囊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生化技术、光镜及电镜技术等;研究范畴全面,既有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又有微生物的耐药机制,还涉及部分基因工程内容[1].鉴于本学科特点,单纯依靠理论讲授难以保证学习效果.为此,各医学院校均对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教学.

    作者:郭小兵;马俊芬;刘红春;张世杰;沈燕;明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增菌液及增菌时间对空肠弯曲菌检测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不同增菌液、不同增菌时间对空肠弯曲菌检测结果的影响,摸索空肠弯曲菌分离鉴定的优化条件.方法 对多重PCR检测阳性的样品参照GB/T 4789.9-2008提供的方法分离鉴定空肠弯曲菌,比较不同增菌液、不同增菌时间检测空肠弯曲菌的结果差异.结果 300份样品在布氏肉汤和改良布氏肉汤及添加5%新生牛血清的布氏肉汤和改良布氏肉汤中,经24 h增菌对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00%、15.00%、16.67%;经48 h增菌的检测率分别为9.00%、13.67%和14.00%、14.33%.增菌48 h的检出率较24h有下降趋势.结论 添加5%新生牛血清的布氏肉汤、改良布氏肉汤较适合作为空肠弯曲菌分离鉴定的增菌液,增菌时间以24h较为适宜.

    作者:熊海平;张伟;许海燕;汤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遵义市2013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遵义市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门诊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共采集流感标本2 174份,检出346份阳性,总阳性率为15.92%.其中H1N1型226份,H3型88份,B-Yamagata型32份.2013年的1月-4月、11月-12月是遵义市的流感高峰期.结论 2013年流感阳性率15.92%.以新甲型H1N1为主要毒株,发病高峰为冬春季节.5岁~组人群是主要感染人群.

    作者:何柳;朱琳;赵明伍;汪荣珊;田登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