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制剂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程凌;朱满华;熊伟

关键词:中药制剂, 现代康复治疗, 膝关节损伤, 关节功能障碍, 痹证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制荆(洪都中医院内部制剂)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8年1月因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气滞血瘀型)就诊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则联合中药制剂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VAS评分)较前降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则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 (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 (3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损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而言采用中药制剂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塌渍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咳嗽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塌渍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咳嗽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90例小儿肺炎咳嗽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则给予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塌渍护理.比较2组小儿肺炎咳嗽治疗转归效果;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炎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小儿肺炎咳嗽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炎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塌渍护理小儿肺炎咳嗽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和控制炎症,缩短疗程,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腊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复方生发酊联合308准分子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复方生发酊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每周2次)进行斑秃皮损局部照射,联合外涂复方生发酊1mL/次,2次/天,疗程3个月.对照组52例单纯外搽复方生发酊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52),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5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斑秃患者时,采用复方生发酊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秃,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采用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但是需要注意少数患者对于308nm准分子激光出现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患者的治疗反应.

    作者:吕景晶;徐景娜;成玉;张金超;刘正荣;杨顶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新时代下医科生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自从新医改和十八大以来,创新教育在全国蓬勃发展,在促进全民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途径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文章探讨了新时代医科生的特点,分析医学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医科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作者:滕辉;何兰;王岩;郭林娜;贾翠英;宋运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维度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规培带教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医师队伍及国家医疗服务水平,针对如何提高住院规陪医师的针灸临床水平,提出目前针灸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从入科培训、小讲课、系统模块教学、跟值跟诊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带教的应用,为提高针灸科临床带教水平及提高规陪医师的针灸临床水平做一次有益探索.

    作者:张宾;王澍欣;徐展琼;林国华;郑谅;庄礼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门诊2017年5月-2018年1月随机诊治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63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到90%.结论 南少林消肿散外敷、针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三联疗法综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吴天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在创面愈合中促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能致使创面难愈合甚至不愈合.近年来研究表明创面愈合的核心为生长因子的调控,如生长因子能激活内皮细胞开始血管生成等.中药对于创面愈合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研究发现中药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跟其能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故就近年来中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分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中药促进生长因子分泌的机理,为临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张文恺;许超;姜献;周红云;范鑫;涂冬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以培养中医药思维为导向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建设

    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方法是本科中药学类专业的办学核心任务,是体现中药学人才的“核心特质”要素.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四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结合我校中药学办学经验并提出解决途径,以及如何在“中医药的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保持好中药学专业办学特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作者:赵文昌;宋丽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尿毒清汤治疗早期氮质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尿毒清汤治疗早期氮质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氮质血症患者3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煎服尿毒清汤;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百令胶囊.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32/38)、52.6% (2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清汤治疗早期氮质血症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喻永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结合临床带教经验对针灸治疗学授课的思考与改变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进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基地规培医生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现象,包括疾病诊治认识碎片化、疾病认识静态化、医学基础趋于偏向化、自主学习方法单一化、疾病诊治及针灸疗法了解模糊化、病案分析推理简单化六个方面.通过在针灸治疗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和临床专业思维的培养,探索一种适合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过渡到临床医生的教学模式.

    作者:周传龙;方剑乔;陈利芳;张全爱;韩德雄;高宏;马睿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补肾序贯疗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序贯疗法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卵巢功能减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补肾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改变,通过症状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28/30),对照组为66.7% (20/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的比较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不同程度改善,但是试验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中,与西医治疗路径相比,中药补肾序贯疗法治疗路径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张平;黄邦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温阳法治疗膜性肾病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探索温阳法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现实意义.方法 从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亲诊病历四方面着手,整理温阳法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形成综述.结果 膜性肾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本虚以肾阳虚为重要.临床中治以温阳法为基本治法,兼以祛除邪实,可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均表明温阳法治疗膜性肾病疗效显著,故采用温阳法治疗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霞;徐艳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蠲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蠲痹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5例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尼美舒利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45例则给予对照组西药联合蠲痹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时间、膝关节活动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NRS评分;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时间、膝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NR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N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西药联合蠲痹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关节的疼痛度,促使关节活动功能早日恢复,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娟;项颖;闵翠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穴位贴敷对乙肝患者HAMD指数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索常规抗病毒治疗配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患者HAMD指数影响.方法 选取本溪市传染病院患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3个疗程,对HAMD指数及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2例患者HAMD抑郁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抑郁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达75%.结论 青黄冰疏肝软膏穴位贴敷,能够改善HAMD指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白增华;谷忠悦;霍素刚;孙博文;韩裕隆;王大伟;周向东;王添乐;马铁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予电针加康复训练与单给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下腰痛功能评分改善和临床疗效,但无论是腰痛功能评分改善还是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再配合康复训练,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兴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电针治疗失神经肌萎缩机制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周围神经结构复杂以及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损伤程度等因素,延长了再生神经纤维与骨骼肌建立突触联系的时间,导致肌萎缩不可逆,致使运动功能恢复不理想.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被动训练、磁疗、电刺激疗法等延缓失神经肌萎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仍不显著.临床实践表明,电针可有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实验研究显示,电针可通过促进受损神经再生、改善骨骼肌微循环和抑制肌卫星细胞凋亡与耗竭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文章总结近年来,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电针治疗失神经肌萎缩机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钟声;章明星;刘建卫;欧阳惠楠;徐泽婷;王巧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技能综合实训的实践探索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技能综合实训在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实习进岗前中医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261名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中医护理综合实训;实训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结果 大部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形式和效果持肯定态度,各项指标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结论 通过案例为主的综合实训,教师根据实训目的设计案例、加以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分析和辨证施护,从而强化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护理技能综合实训强化了护理本科专业在实习进岗前的中医护理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临床职业素养,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覃勤;马秋平;柳琳琳;聂莎;彭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AR技术应用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AR技术应用于中医药教育中的模式与方法,为提高中医药教育成效,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对高校中医药教育方式进行调研、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同时追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一2017年.结果 探索出3种AR技术与目前教育方法结合的教育模式.这三种教育模式既可以引进课堂中,也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结论 将AR术应用于中医药教育中将发挥AR技术的优势,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作者:万倩茹;刘旭初;尹瑞英;曾凡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研究综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与老年痴呆(AD)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其发展成为AD的机率高,为AD危险因素.并且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MCI患病率也在上升,对于MCI的治疗研究也就成为了热点.因此,本研究对MCI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者们对MCI的研究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照依据.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医学交互式教学及其评价标准初探

    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交互式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其中课堂上师-生交互在医学交互式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阐述医学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分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重点探讨如何评价教师是否高效、成功地组织了师生互动,以期达到提高医学交互式教学效果及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广鸿;罗慧燕;李语婕;李玉莹;黄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神经病学规培优化研究

    积极贯彻持续改进理念,对于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持续改进理念对课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体现在课程建设的诸要素、长期效果、制度建设等方面.持续改进理念在课程建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扣反馈机制的持续改进.规范化培训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课程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总结出了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的特点,并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法突出神经病学规范化培训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