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富阳市农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陆建荣;何连生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农村食物中毒, 菌型动态, 防治对策
摘要:富阳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与杭州相邻.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水充足,常年降雨量150 ml,大部分集中在4~9月份,自然灾害频繁,洪水连年不休[1].富阳市农村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不断扩增,此菌引发的卫生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根据这一情况于1997~2006年对农村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污染现状、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季节性分布、菌型动态、食物中毒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的佳酸度条件选择

    目的: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的酸度介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选择出适宜的盐酸介质条件.方法:通过在不同的盐酸介质条件下对铅的标样进行测定.结果:酸度对铅测定的荧光强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合适的酸度范围下进行铅的测定,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结论:以2.0%盐酸作载流,在1.6%~2.5%的较宽的盐酸浓度范围内,测定铅能提高荧光强度,且获得5%以内的相对标准偏差.

    作者:麦洁梅;成晓玲;张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种生物实验室环境消毒装置杀菌效果的实验观察

    目的:评价一种自制的甲醛自动喷雾消毒装置用于生物实验室环境消毒时杀菌性能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物表消毒试验与空气消毒试验,进行模拟现场试验与现场试验研究,检测甲醛自动消毒装置消毒效果.结果:在物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中,当施药量为1 515 mg/m3甲醛时,甲醛消毒装置消毒作用3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与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杀灭指数均大于3.00.在施药量相同条件下,使用市售雾化器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对白色念珠菌(ATCC10231)杀灭指数不能达到均大于3.00的要求.在现场消毒试验中,当施药量为1 500 mg/m3甲醛时,消毒作用30 min,对实验室内空气自然菌杀灭指数大于1.00;甲醛消毒装置消毒作用60 min,对实验室内物表自然菌杀灭指数大于1.00.结论:自制的甲醛消毒装置消毒性能可靠,可保证消毒效果的有效性.

    作者:江永忠;彭长华;彭明军;郑立国;张险峰;袁方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一起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分型研究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变形杆菌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地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常规鉴定后,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观察引起食物中毒的菌型是否为同一菌株引起.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共分离到6株奇异变形杆菌,其中4株肛拭子中分离,2株剩余食品中分离,除一株从肛拭子分离的外,其余5株的PFGE型别相同.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的爆发为同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PFGE可以作为食物中毒中对细菌进行鉴定的分析技术.

    作者:陈辉;俞慕华;黄锐敏;刘楚云;鞠长燕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抗体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作者:李苏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发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报告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临床学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和有关厨师、服务人员粪便中和吃剩的相关烤鸡、卤鸡爪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抗原模式为O9∶g∶m,符合该菌血清学特征.结论: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携带者在食品烹调制作和手接触而污染食品引发的典型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据此,今后要十分严格地实施食品卫生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实时定量PCR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

    目的: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健康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情况.方法:收集27例年龄在17~44岁的健康人外周血,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每个样品同时检测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量和无4 977 bp缺失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27例健康人外周血样品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阳性率为70.37%(19/27);19例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样品,其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35个循环到第39个循环之间;无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扩增产物的CT值在第15个循环到第21个循环之间;不同年龄组间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和无线粒体DNA4 977 bp缺失的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中超过2/3的健康人外周血含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在有该缺失的样品中大约每106~107拷贝中携带有一个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随年龄的增长外周血中线粒体DNA 4 977 bp的缺失未显示出累积现象.

    作者:陈晓培;王平;赵阳辉;韩林;王喜爱;吕玉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甘州区2006年城区中小学生体检HBsAg调查报告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全国有10%的人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约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4,传播广泛,危害极大.乙肝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近年来,国家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范畴.为了了解城区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为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2006年春秋两季,对城区中小学生进行了体检,同时进行了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锋;薛剑春;王菊花;王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

    目的:检测进口水产品中是否污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方法:按照GB/T4789.6-200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进行.结果:从进口冻贝肉中检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O6,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研究.结论:东莞口岸首次检出该菌,该批冻贝肉被彻底销毁,消除了疫病隐患,确保了卫生安全.

    作者:林涛;刘真真;杨雪娇;冯小军;黄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兰州市2006年市售面粉中溴酸钾的调查

    目的:了解兰州市2006年市售面粉中溴酸钾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方法:对面粉用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市售面粉共计92份,溴酸钾检测合格数89份,合格率为96.74%.结论:市售面粉中仍有个别产品添加溴酸钾,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监测.

    作者:陈煦;张絜青;刘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环境水样中表面活性剂的光度分析进展

    表面活性剂由极性的亲水基和非极性的憎水基两部分组成,是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通常将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种.

    作者:虞精明;谢勤美;吴爱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小儿腹泻病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细菌性腹泻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毒引起的腹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韩悦;安淑一;王作虪;郭军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尿碘检测条件的研究

    食盐补碘可以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等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然而食盐中碘含量过低不能有效抑制甲状腺肿[1],如碘过量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碘致甲亢[2~4]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5].尿碘监测可以有效评价身体的补碘状况,尿碘检测的准确性对地方病防治以及指导人们科学补碘具有重要意义.尿碘检测通常使用的方法为卫生部颁布的《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1999).针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该方法进行了修订[6].为进一步提高尿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试验在以往科研积累的基础上,探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使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显著提高.

    作者:覃东立;战培荣;孙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保健品中铅

    目的:建立保健品中铅的微波消解和原子吸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MARS-Xpress微波消化仪和HNO3+H2O2消化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保健品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消解程序快速彻底消化样品,采用AA-240Z原子吸收仪建立分析方法.结果:铅含量在0.00~50.0 μg/L范围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本法检出限为1.7 μg/L,相对标准偏差2.4%~4.5%,加标回收率在89.2%~106.4%之间.结论:该方法实现了保健品铅测定的快速化,准确化,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北京市昌平区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研究

    目的: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预防,通过调查昌平区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探讨昌平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依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内容,制定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结果:对昌平区572名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检查率为48.72%,以个体养殖户的检查率较低(36.05%),本次共检测出2例血清学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35%.结论:加强昌平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并与畜检部门协作是防治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

    作者:邢卫东;徐志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生活饮用水中游离余氯测定方法的改进

    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目前由于含氯消毒剂经济、可靠、使用方便,所以目前国内使用含氯消毒剂是主流消毒方法.但氯能与水中有机物质反应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副产物.因而游离余氯的测定是水质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其现场的测定方法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但此法对于pH>7的水样现场操作中较麻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改变显色剂中的盐酸浓度,在现场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作者:张家树;张大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温碱溶解试样测定毛发中的氟

    毛发作为痕量元素分析之用的一种人体组织,是很容易得到.据Matuura报导毛发中氟的含量一般在14.0~30.0 mg/kg.现在已有大量文献讨论把毛发用于法庭科学,诊断疾病,以及评定营养状况[1].目前国内对分解毛发测定氟化物的前处理,多用碱高温灰化[2],这种样品处理方法,操作比较繁琐,测定中待测组分很易损失.采用低温,提高碱的浓度来破坏毛发中的角蛋白,使氟化物在有保护性的介质中释放出来,然后用电极法测定其含量[3].

    作者:翟丽屏;叶平;黄居梅;刘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单克隆抗体在农药残留免疫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

    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高达10余万人,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我国已加入WTO,绿色食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所以对水果、蔬菜、食品及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作者:张文元;杨亚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1 240名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其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在校大学生总感染率为37.66%,男生感染率为38.19%(215/563人),女生感染率37.22%(252/677);面部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47.89%,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16.87%;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同时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明显的宿舍聚集性.结论:在天津市大学生中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感染是痤疮、毛囊炎的发病因素之一,同一宿舍可能增加蠕形螨的传播机会.

    作者:邸宝华;李昕;李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皋兰县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皋兰县2003~2006年从事饮食、食品加工、食品销售的从业人员.

    作者:顾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志贺菌菌型调查及耐药谱R质粒检测

    目的:本文报道了1986~2005年度滕州市志贺菌型、耐菌谱、耐药性R质粒转移检测情况.方法:从6862例腹泻病人中检出志贺菌812株.结果:阳性率11.83%,分属于A、B、C、D 4个群28个血清型,其中以B群为主,481株占59.24%,C群次之156株占19.21%,A群103株占12.68%,D群72株占8.87%.812株志贺菌80%以上呈敏感和中度敏感,其耐药率均在21.67%~95.19%.检测200株志贺菌R质粒接合转移率为52.00%,以B、C群转移率高于A、D群.结论:检测表明,福氏志贺菌仍是我市流行的主要菌群,而细菌耐药性绝大多数为R质粒介导.

    作者:黄长敏;徐文杰;李艳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