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芳红
目的:分析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53例给予持续24h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9%)略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损伤、阻碍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变等机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银甲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甲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治疗后症候积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下腹部胀痛、月经紊乱及舌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甲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湿热淤结型慢性盆腔炎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症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谷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残留物大径线对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药物流产对象排胎后14d复查B超及检查尿液阴性后,按残留物大径线从小到大分为A、B、C三组,均给予补佳乐(戊酸雌二醇)2mg/d,共15d,服用补佳乐第6天加上地屈孕酮片10mg/次,Bid共10d;必要时二次雌孕激素后续治疗,比较三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月经复潮以及药物流产结局.结果:三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月经复潮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及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雌孕激素后续治疗后A组治愈56例(100.0%),B组54例(90.0%),C组38例(76%),三组148例(89.2%),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治疗后B组总治愈57例(95.0%),C组41例(82.0%),三组154例(92.8%),C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药物流产14d后B超提示残留物≥2.5cm的患者建议及时行清宫术终止妊娠.
作者:秦焕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食管癌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关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敬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0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改善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艳芳;段攀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代谢综合征是人体内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出现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这些代谢紊乱是人体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到目前为止,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临床上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的优势,还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在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综述.
作者:鲍毓;王慧;赵正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62人分为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采用临床病案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掌握知识更系统、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春光;胡学军;高清波;苗迎秋;王辉;高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数字化X线摄影(DR)是基于常规X线进行的数字化影像检查,较传统X线设备具有更高的密度分辨率,成像质量理想,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1].患者正确的体位设计是每位放射技师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它直接影响所摄影像是否达到临床的要求;是否能够为影像诊断医师提供详尽的影像信息,特别是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的显示.因此,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必将采取特殊的体位设计,并要求患者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而驼背患者无疑将采用特殊体位设计.
作者:李广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介入组63例、药物组61例,介入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药物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12个月时脑血管病变事件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介入组患者血管收缩期峰流速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介入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罗红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肝脏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时间、消融点数、术后30d缓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d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具有相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但微波消融所需时间较短.
作者:冯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中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48例肝硬化致肝性脑病(OH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50例非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氨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在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较高属于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通过对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临床肝硬化致肝性脑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张靖;张厚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对全麻手术患者眼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用四环素眼膏涂眼;观察组全麻后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冲洗保护眼睛,比较两组患者眼睛的保护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9例(11.39%),而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34例(4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使用贝复舒滴眼液,可减少术后常见眼科疾病的发生,为全麻手术患者提供一种效果好、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眼睛保护方法,经济实用、方便,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尔英;罗永香;黄国雄;潘振斌;劳景茂;张培丽;钟恒芳;吴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发热、咽部疼痛、右侧颈部肿大10d在胶南医院进行就诊.查体:T:39.8℃,P:98次/min,BP:120/75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检查示WBC:15.13×109/L,N:88.4%,HGB:100g/L,PLT:269×109/L,静滴抗感染药物治疗后1周,症状未见缓解.患者自觉咽痛加重、颈部明显肿大、吞咽困难、声音嘶哑,T:39℃.遂来我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右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4.6cm×3.4cm×5.8cm,其内可见3.75cm×1.71cm×4.28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大部分呈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密光点回声,探头加压可见浮动,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D)示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右侧颈部及颌下区可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左侧甲状腺及峡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区.超声诊断:(1)右侧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合并脓肿形成(见图1);(2)右侧颈部及颌下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后经入院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见图2).临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即手术切开引流出乳白色液体,脓液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作者:宫庆防;朱桓;朱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之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等情况并记录整理.分析患者的年龄、肌瘤部位等多指标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访发现,264例患者中术后169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64.0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子宫切口数、子宫肌瘤个数以及部位是其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及子宫切口数是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行肌瘤剔除术,对于年龄较大、切口数过多的患者若术后1年内未妊娠,可以采取辅助受孕.
作者:曾为红;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实施康复训练及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MR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在出生后及随访期行MRI检查,准确并及时记录MRI的检查结果,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皮层及皮层下点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粗条状高信号、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点状消失及弥漫性脑实质出血与脑梗死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典型的症状;随访期复查中MRI检查阳性率较高,且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患儿预后不良率达60%以上,而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预后不良率达80%以上.结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上可客观反映脑病类型、严重程度及范围,利于对患儿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郭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诊断阳性率,同时将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CT诊断腹部创伤时的符合率.结果:患者经多层螺旋CT首次诊断腹部创伤的阳性率为63.13%;首次诊断为腹部创伤的患者中,与手术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6.2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对腹部创伤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可以为对症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供指导,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江平;黄晓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并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病毒r-Bac-si-DNMT1-D1组(D1组)、r-Bac-si-DNMT1-D2组(D2组)、r-Bac-si-DNMT1-D3组(D3组).空白对照组仅加10%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D1组、D2组、D3组加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24h后依次加入空白载体r-Bac-CMV-EGFP和r-Bac-si-DNMT1-D1病毒、r-Bac-si-DNMT1-D2病毒、r-Bac-si-DNMT1-D3病毒150μl/孔,7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用MTT法测肿瘤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重组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的细胞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感染人胰腺癌细胞后能通过降低细胞存活率,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郭柔玉;曹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46例经MRI等影像学检测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Lysholm评分.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阳性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关节镜下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宇鹏;骆兆配;林爱仙;冯达周;姚艺艺;冯文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呼吸科诊治的160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高千伏X线摄影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对肺内圆形(p≤1.5mm、1.5mm
作者:梁崟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