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攀;刘毅;袁丹;谭利民;张钊
目的:探讨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62人分为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采用临床病案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C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考试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掌握知识更系统、临床思维能力更强.结论:CBL与传统式教学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杨春光;胡学军;高清波;苗迎秋;王辉;高卫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风险管理实施前210例,实施后210例,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患者对就诊安全和综合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跌倒、坠床、深静脉血栓、导管滑脱、静脉炎及总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走失和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就诊安全、综合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向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宫颈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宫颈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 4,P=0.001 6<0.05).结论: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息肉总有效率较高,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复发率,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之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1年3月于我院诊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结局等情况并记录整理.分析患者的年龄、肌瘤部位等多指标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随访发现,264例患者中术后169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64.02%.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子宫切口数、子宫肌瘤个数以及部位是其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及子宫切口数是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下行肌瘤剔除术,对于年龄较大、切口数过多的患者若术后1年内未妊娠,可以采取辅助受孕.
作者:曾为红;陈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残留物大径线对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药物流产对象排胎后14d复查B超及检查尿液阴性后,按残留物大径线从小到大分为A、B、C三组,均给予补佳乐(戊酸雌二醇)2mg/d,共15d,服用补佳乐第6天加上地屈孕酮片10mg/次,Bid共10d;必要时二次雌孕激素后续治疗,比较三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月经复潮以及药物流产结局.结果:三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月经复潮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及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雌孕激素后续治疗后A组治愈56例(100.0%),B组54例(90.0%),C组38例(76%),三组148例(89.2%),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治疗后B组总治愈57例(95.0%),C组41例(82.0%),三组154例(92.8%),C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药物流产14d后B超提示残留物≥2.5cm的患者建议及时行清宫术终止妊娠.
作者:秦焕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5mg地佐辛复合50mg氟比洛芬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分别于术前(T1)、气管插管拔管前15min(T2)、气管插管拔管后15min(T3)、全麻苏醒后1h(T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间点IL-6及CRP水平均高于T1,但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老年患者围手术期IL-6及CRP水平,缓解患者应激反应,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余小丽;邓群书;侯俊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04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周后阴道肌电压和肌张力改善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可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艳芳;段攀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呼吸科诊治的160例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高千伏X线摄影及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对肺内圆形(p≤1.5mm、1.5mm
作者:梁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8例为观察组,均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治疗,选取同期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纯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月经量改变以及停药后的排卵恢复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评估子宫平滑肌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24.3±4.2)h,止血时间为(43.6±5.3)h;而对照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为(31.7±4.6)h,止血时间为(57.3±5.7)h;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及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以及排卵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但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平滑肌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可有效消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排卵,并恢复正常子宫功能.
作者:张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中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48例肝硬化致肝性脑病(OH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50例非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氨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在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较高属于肝硬化致肝性脑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通过对血氨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临床肝硬化致肝性脑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张靖;张厚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检测对辅助诊断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20例危重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按照急性肾损伤诊断的RIFLE肌酐标准可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分别检测血清NGAL、Cys-C和肌酐(Creatinine,Crea)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初入ICU病房时,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4、48和72小时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NGAL、Cys-C结果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第24、48和72小时检测血清NGAL、Cys-C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入ICU即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小时联合检测血清NGAL、Cys-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ICU即刻、第48小时和第72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GAL、Cys-C指标对危重病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效果判断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适用于早期肾损伤的筛查,能有效提高患者检出率.
作者:叶芳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予自拟尿血消1号治疗,对照组予肾炎四味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血消1号治疗湿热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蓝芳;谢丽萍;谢永祥;陶志虎;伍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良情绪(焦虑和抑郁)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以了解精神因素和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门诊患者根据牙周状况进行分型,分正常、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四组,分别填写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根据自评表分值对四组患者进行分类,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焦虑症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类型的牙周炎患者的抑郁症状都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这两种不良情绪和牙周炎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蓓;葛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30例产妇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92%、83.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全程麻醉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MRI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在出生后及随访期行MRI检查,准确并及时记录MRI的检查结果,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皮层及皮层下点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粗条状高信号、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点状消失及弥漫性脑实质出血与脑梗死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典型的症状;随访期复查中MRI检查阳性率较高,且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细胞毒性脑水肿,基底节和内囊损伤患儿预后不良率达60%以上,而弥漫性脑实质出血和脑梗死预后不良率达80%以上.结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上可客观反映脑病类型、严重程度及范围,利于对患儿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郭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根据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开展医学基础知识的药理学训练情况,从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培训前后的测试成绩等方面分析培训效果,介绍对药理学训练的教学体会,旨在与同行交流,借此改善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
作者:李佩琼;翁启芳;梁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均行X 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 检查.结果:CT 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旁侧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00%、80.00%、66.67%、71.43%.X线平片和CT扫描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X 线平片单独检查及CT 单独检查的38.89% 及9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和X线联合诊断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定性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蒋受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及下肢FMA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实施康复训练及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趋化因子12(CXCL1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MTA1和CXCL12的表达,分析MTA1和CXCL12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MTA1和CXCL12的阳性率分别为65.22%和58.70%,均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织中的15.00%和10.00%(P<0.05);NSCLC组织中MTA1和CXCL12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4,P<0.05);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组MTA1和CXCL12的阳性率分别为78.57%和71.43%,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4.44%和38.89%(P<0.05);MTA1和CXCL12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TA1和CXCL12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侵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浩;侯殿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饮酒量与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的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诊断以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mg且肾功能正常(血肌酐<133μmol/L)为标准.按照患者饮酒量进行分组,比较大量饮酒组、适量饮酒组、不饮酒组的基础信息和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结果:三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大量饮酒组为70.2%,适量饮酒组为27.3%,不饮酒组为42.8%;大量饮酒组早期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和适量饮酒组,适量饮酒组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低于不饮酒组.结论:酒精的适量摄入可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过量摄入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程团结;常红叶;朴金龙;陈小平;尚祥岭;徐璐璐;常杰;齐昆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