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乐陪伴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

谢玉珍

关键词:初产妇, 产后抑郁, 导乐陪伴分娩
摘要: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导乐陪伴分娩,通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评估导乐陪伴分娩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涂片镜检辅助诊断腰椎结核术后肠瘘1例

    腰椎结核常并发寒性脓肿,但穿破腹腔形成肠瘘的则属罕见,国内报道极为少见.近,笔者在利用原始标本细菌涂片镜检时,于第一时间与影像科医生一起为临床医生及时诊断了1例腰椎结核术后并发肠瘘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剑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腋窝入路腔镜下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转归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喉返神经麻痹、低血钙、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下气肿和淤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前胸疼痛和不适、术后疼痛、总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中,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旭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50例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进行探索,且实施随机化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体表定位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儿的HR、MAP、SpO2、PETCO2、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2h疼痛评分、术后4h疼痛评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麻醉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维持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减少局麻药剂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江巍;熊贤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孕期抗菌药物使用对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抗菌药物使用对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妊娠期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分为观察组(采用抗生素治疗)与对照组(未采用抗生素治疗),每组62例.详细统计患者的感染类型及观察组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比较两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及分娩前胎儿末次B超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感染的疾病类型主要以梅毒、淋病、支原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等为主;观察组所用的抗菌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70.79%)使用多,青霉素(37.10%)次之;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B超检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妊娠期感染性疾病能有效减少妊娠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习小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导乐陪伴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导乐陪伴分娩,通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评估导乐陪伴分娩价值.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玉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利凡诺及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引产时间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中期引产行利凡诺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引产时间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妊娠中期引产(16~24周)60例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2组,将行单纯利凡诺治疗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和引产时间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成功引产和完全引产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且平均引产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妊娠中期引产行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引产成功概率,且缩短引产时间,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运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两种窝沟封闭剂防龋效果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和评价传统树脂窝沟封闭剂Concise和含氟树脂类窝沟封闭剂FluroShield预防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市市南区5所小学250名经医师检查符合窝沟封闭适应证的且4颗第一磨牙完全萌出的二年级小学生,总共1000颗第一磨牙,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500)第一磨牙使用Concise窝沟封闭剂进行窝沟封闭,B组(n=500)第一磨牙使用含氟树脂类窝沟封闭剂FluroShield进行窝沟封闭,经过一段时间,随访其疗效,计算和比较第一磨牙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和患龋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以及第一磨牙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B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一磨牙患龋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窝沟封闭处理的第一磨牙患龋率较低,但随时间延长,传统树脂窝沟封闭剂Concise的保留率低于含氟流树脂类窝沟封闭剂FluroShield,对应的患龋率升高.

    作者:郑向前;陈青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躁狂的治疗作用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和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躁狂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躁狂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BRM 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对躁狂患者治疗后,能够获得显著效果,且患者BRM S评分显著降低,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戴珺;陈桂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探究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文拉法辛缓释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以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相同的不良反应,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相似,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比帕罗西汀快,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但症状较轻,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何芹;徐领先;王文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利培酮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强迫症状、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的精神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为6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强迫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Y-BOCS评分、强迫行为维度评分以及强迫思维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8周后的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利培酮药物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强迫症状,且未导致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职校护生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职校护生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干预建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校五年制高职三年级护生4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其对老年人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主动学习及知识运用情况.结果:高职护生多数肯定老年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仍有少数认知不清;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政策信息有一些了解,但多数认知度明显不高;多数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够系统深入;对学习老年人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有一定愿望,但不够强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总体趋于消极.结论:职校护生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可以从重视安全管理教育、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患者安全教育模式以及联系社会、学以致用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生对老年人安全管理的能力.

    作者:陈娟;郭加佳;陈敏;张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童肥胖症系统预防干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症系统预防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1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儿童肥胖症患者作为预防组,随机在我市小学中选取60例儿童肥胖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预防组进行为期10个月的系统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正常的体检.后对两组肥胖症儿童干预前后的血糖、胆固醇、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预防组血糖、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肥胖症采取系统的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肥胖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孙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模块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践

    培养现代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对高职医学院校培养检验医学人才提出的时代要求.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由传统的授课模式修改为模块式教学;构建技能、应用、综合训练、临床见习模块式实验教学体系,紧紧围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从基本训练到综合训练,以满足行业实践的需要,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王贵年;王佳妮;李宗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道病变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道病变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胃食道病变患者95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对照组为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道病变围手术期集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美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6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药品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69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33例,发生率为4.78%,其中13岁以下儿童发生率为21例(5.65%),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为8例(5.16%),其他年龄段发生率为4例(2.45%);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用法用量、药物配伍、联合用药等有关.结论:临床应制定喜炎平注射液的规范使用措施,加强药品监控,注重用药期间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邹月;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患者临床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42例PE患者,并抽取40例健康人群,均采取64排螺旋C T肺动脉造影、X线片检查,比较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X线片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观察PE的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24%、85.00%、90.24%;X线片分别为38.10%、70.00%、53.66%,64排螺旋C T肺动脉造影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观察到的直接征象主要为完全性阻塞、附壁型充盈缺损、中央型充盈缺损、偏侧型充盈缺损等;间接征象主要为支气管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梗死等.结论:64排螺旋C 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能够清晰显示肺栓塞直接及间接征象,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孙瑞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6Sig m a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6Sigma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6Sigma管理模式,应用自制护理管理效果和满意度调查表针对管理后服务对象开展分层调查,并与实施该模式管理前进行对比.结果:应用6Sigma管理模式后供应消毒中心器械遗失损耗率、更换率、钝器伤发生率均比改进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提升,无菌包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医生满意度均显著上升,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Sigma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效率、降低失误,使得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处于佳状态,进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莉;彭燕辉;邓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下肢关节畸形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痉挛型脑瘫下肢关节畸形患儿接受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下肢关节畸形患儿40例,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接受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和GM FM评分的改善幅度、痉挛型脑瘫下肢关节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和GMFM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脑瘫下肢关节畸形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下肢关节畸形患儿接受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使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加大,从而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谭雨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137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龙岩市本地人群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该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对在2015年4月-2017年2月间来我院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7例25-羟基维生素D的平均浓度为(47.72±21.17)nmol/L,其中处于严重缺乏160例(14.07%),缺乏491例(43.18%),不足364例(32.01%),充足122例(10.73%).男性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不同年龄组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4.24,P<0.05).不同年龄组25-羟基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χ2=20.61,P<0.05).夏秋季检测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冬春季检测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t=4.44,P<0.05).结论:应加强该地区人群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冬春季户外活动,尤其需加强60岁以上的老人或女性人群的维生素D摄入量.

    作者:李新才;林玉梅;黄超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1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活动时心前区不适2个月,加重1d来院.既往体健. 查体:BP 确 130/80mmHg (1mmHg =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及杂音.心电图示:V1 ~ V4 导联 ST 段压低 0 .1 ~0.2mV,T波直立.入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拜阿司匹林、波立维、阿托伐他汀钙、美托洛尔缓释片、依诺肝素等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及胸片、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冠脉造影见:LAD近段次全闭塞,遂于LAD近段狭窄处置入支架1枚.术后停用波立维,更换为替格瑞洛联合抗栓,先给予负荷剂量180mg,继而维持剂量90mg po bid.当日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夜间明显,能平卧,睡眠不佳 ;次日夜间又出现相同症状,复查心电图均大致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夜间症状渐加重,不能平卧,常被憋醒,端坐呼吸,睡眠极差.术后4周复诊时停用替格瑞洛,再次更换为波立维联合抗栓,先给予负荷剂量300mg,继而75mg po qd,随访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症状逐渐缓解、消失,夜间平卧,睡眠改善.

    作者:孟凡刚;张沐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