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

文宁;郭敏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地塞米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 )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IC P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无病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ICP ,效果安全可靠,更具推广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时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人群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静脉血2.0ml抗凝离心,收集血浆,放于-20℃冰箱冻存待测,脑钠肽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673.27±253.20) pg/ml高于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其中脑钠肽升高118例(74.68%);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0.65,P<0.05);随访(19.34±5.45)个月,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例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组(P<0.05)。结论: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判读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顾红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DCA 循环理论用于新护士临床带教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护士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循环理论对我院46名(观察组)新护士进行带教,另选取实施PDC A带教前的46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等的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应用PDCA循环理论带教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理论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能够使新护士尽快掌握专科理论与技能操作,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韩佩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病案分析人流术后急性腹痛1例

    随着社会发展,不孕患者已逐年呈增长趋势,其中很多女性因人流术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导致不孕不育,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可造成家庭不和及个人心理创伤,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目前生殖健康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下面介绍1例人流术后导致的并发症案例。

    作者:涂丽芳;王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 CT 影像学特点分析与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C T影像学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3月-2014年4月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6例,均行胸部C T和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胸部C T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76.1%,胸部X线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仅为19.6%,C 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的阳性率。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曲霉菌所占比例大,并且不同的病原菌其影像学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CT检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

    作者:余复火;赖晓宇;黄培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M SC T或M RI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35例,超声检出率8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米非司酮与尼尔雌醇联合给药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服用米非司酮与尼尔雌醇联合给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自愿取出金属圆环的绝经后妇女100例,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妇女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尼尔雌醇用药,对照组50例妇女则不使用任何药物,常规取环,观察两组妇女取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妇女在取环过程顺利情况较多,而对照组妇女有9例取环失败,与联合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妇女出血量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较多,与联合组相比安全性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米非司酮与尼尔雌醇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宫颈软化程度好,取环顺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可向临床推广。

    作者:夏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年龄、空腹血糖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妊娠期糖尿病桡骨骨密度,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 )孕妇骨密度变化与其年龄、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及时准确的补充钙剂、预防孕妇营养不良、防止骨密度下降、做好妇婴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扬州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和GDM 孕妇各2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孕中期骨密度,分析孕妇年龄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GDM 孕妇骨量低于对照组孕妇的骨量;GDM孕妇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高;GDM>30岁孕妇的骨密度比<30岁孕妇的骨密度高;孕妇年龄30~35岁时,骨量正常的前提下,GDM孕中期骨密度比对照组骨密度高;GDM骨质疏松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比骨量减少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高。结论:在同年龄水平下,已有骨量减少的孕妇应更加关注血糖变化。

    作者:景会;彭景;时丽;何小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伊川县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目的:掌握某地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实施现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18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情况监测,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及医疗活动结束后均进行洗手消毒的比例较低(医生47.67%,护士74.00%)(χ2=11.632,P<0.01),而在进行手消毒的医护人员中,仅有26.74%的医生和62.00%的护士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χ2=23.160,P<0.01);护士手检测不合格率为9.00%,医生为27.91%(χ2=11.325,P<0.01),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总不合格率为17.74%。结论:医护人员对手消毒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手卫生及洗手规范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手消毒的总体合格率不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减少经手传播的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前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18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较高,总满意率高达94.62%,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只有70.65%,不满意率达到29.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2598,P=0.0000)。结论: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安全性高、针对性强、患者满意度较高、治疗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梁丽琴;鞠成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膜后异位中肾管源性高分化乳头状囊腺癌1例

    中肾管腺癌临床罕见报道,本文复习1例确诊为腹膜后中肾管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高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 )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IC P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无病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ICP ,效果安全可靠,更具推广性。

    作者:文宁;郭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超过了10%,达1.4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何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仍是备受重视的医学问题,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对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携带者)体质分型及 HBV携带者心理状况研究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并发现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力;彭立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肠梗阻1例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急症之一,但是同时合并肠梗阻者在临床却较为罕见,容易漏诊,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我院内科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戚春辉;丁奇龙;孔犁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吸氧、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5,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康怀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 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燕华;郭春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麻醉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导致麻醉期低体温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934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病例,观察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比较低体温患者与体温正常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934例患者麻醉期发生低体温共322例(34.48%),低体温组平均年龄(60.23±12.14)岁、进行全身麻醉53.42%、术中输液量(2253.45±487.34)m l、手术时间(2.79±0.86)h高于体温正常组的(50.34±13.76)岁、29.58%、(1523.45±411.45)m l、(1.80±0.60)h;低体温组手术室温度(21.49±0.54)℃低于体温正常组的(23.02±0.34)℃( P<0.05)。结论:麻醉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的措施降低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黄绪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规范性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中医健康教育效果,明确了护士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平;李静;郭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5掌骨颈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第5掌骨颈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40例,均接受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健侧和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切口Ⅰ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7.50%。对比本组健侧和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活动度发现,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手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燕光;刘俊强;梁碧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套囊不同充气量对成人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套囊充气量多少对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包含成年男、女各50例,当导管插入至15cm时给套囊充气,A组套囊充气10ml ,B组套囊充气15ml ,缓慢推送导管遇阻力时停止,按压患者胸部,导管口能听到连续气流声,抽尽套囊气体推送导管,不成功者调整套囊充气量,3次不成功者更改插管方法。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A组中男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5);B组中女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 P<0.05)。2组男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1.23±2.46)m l时插管成功率高,女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5.78±1.98)m l时插管成功率高。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能明显提高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男性以充气量10ml左右成功率高,女性以充气量15ml左右成功率高。

    作者:叶强;李伟彬;杨文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由于胆囊结石就诊且进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手术方式及相应治疗效果。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13例,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所花费用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不良反应少、住院天数少以及经济负担小等方面的优势,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