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

文宁;郭敏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地塞米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 )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IC P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无病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地塞米松联合疗法治疗ICP ,效果安全可靠,更具推广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 IL)的诊断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IL )是常见的胃肠淋巴瘤,大多为B细胞起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4%~6%)是T 细胞起源。常见病因包括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炎症性肠道疾病、HIV感染、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PGIL是按照1961年由Dawson教授提出的标准:(1)肝脾正常;(2)胸片没有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现象;(3)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全身表浅淋巴结没有出现肿大的情况,且白细胞分类及总数正常;(4)对患者剖腹探查时,只发现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病变肠管邻近)受累或者以肠管病变为主。既往对于PGIL的认识不多以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辅助检查等技术限制的原因,早期诊断PGIL难度较大,很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

    作者:叶筱颖;石庆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左氧氟沙星出现双硫仑样反应1例

    藿香正气水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和中、解表化湿、祛邪扶正的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较好,常见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案报道1例同时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左氧氟沙星出现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向东;张静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作者:范晋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成人血清前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健康成人血清前白蛋白(PA )参考区间。方法:选择480例体检健康者,男性和女性各240例,按年龄均分为A组(18~30岁)、B组(31~40岁)、C组(41~50岁)、D组(51~60岁)和E组(61~72岁)。血清PA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C组、D组和E组之间比较,血清P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血清P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z>z倡),血清PA男性组和女性组参考区间分别为181.5~367.7mg/L和172.1~361.5mg/L ,但是,血清 PA男性和女性应选择单一参考区间172~368mg/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PA参考区间能更好地评估个体营养状况、患者的营养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早期损害。

    作者:向小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规范性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中医健康教育效果,明确了护士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平;李静;郭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肾囊肿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则为26.0%,差异显著( P<0.05)。结论:后腹腔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冯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DCA 循环理论用于新护士临床带教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新护士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循环理论对我院46名(观察组)新护士进行带教,另选取实施PDC A带教前的46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水平等的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新护士应用PDCA循环理论带教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理论用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中,能够使新护士尽快掌握专科理论与技能操作,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韩佩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托幼机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出现手足口病传播的班级(“病例班级”)和未出现传播的班级(“对照班级”)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病例班的教室无阳光直射(O R=11.1,95% CI:1.2~101)、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OR=5.5,95% CI:1.3~23.4)、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OR=3.7,95% CI:1.1~11.8)、晨检不严格(OR=4.3,95% CI:1.4~13.7)、隔离不彻底(OR=4.8,95% CI:1.3~18.0),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增加教室的阳光照射,采取洗手、消毒、晨检、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兵;马智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医学科(ICU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机械通气(M V )≥48h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M V时间长、年龄≥65岁、营养状况差、合并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吸烟史、留置胃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使用制酸剂、平卧位等(P<0.05或<0.01);VAP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主要危险因素为MV时间长(≥7d)、年龄≥65岁、同时存在≥3种危险因素,VAP导致ICU较高的死亡率,应针对可变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贾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创伤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术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毕红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第5掌骨颈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第5掌骨颈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40例,均接受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健侧和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切口Ⅰ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7.50%。对比本组健侧和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活动度发现,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微创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手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燕光;刘俊强;梁碧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同时检测HBV‐M和 HBV‐DNA定量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6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分为5组,予以HBV‐M联合HBV‐DNA检测。结果:在HBV‐DNA阳性率方面,组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DNA平均含量方面,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和组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为阳性时,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清 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提高诊断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婉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肠梗阻1例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急症之一,但是同时合并肠梗阻者在临床却较为罕见,容易漏诊,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我院内科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戚春辉;丁奇龙;孔犁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肿瘤精确放疗技术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开展的各种精确放疗,对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颜桂明;陈国付;张飞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影响

    目的:分析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125例创伤性急危重症的患者,行抢救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程度,比较各组患者死亡率和成功率情况。结果: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值3倍以内经抢救后,无死亡者,血糖变化程度在3倍及3倍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经抢救死亡人数为5例,血糖变化程度为3倍以上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程度越大,患者越危险,血糖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患者死亡率更高,在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值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姚宁;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动态脑电图在脑死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脑死亡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昏迷患者60例,分别应用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患者进行脑电波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中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60例)、60.0%(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5);本组病例中13例患者因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脑电图特征为低平背景上出现大量可疑θ波样或极低波幅(5~10μV )β波样波形,多为散在,极少数成串出现。结论:脑死亡及重度昏迷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清晰显示患者脑功能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的佳更换时间。方法:将16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2d、4d、6d和8d更换呼吸机管道,每组各40例。比较不同组患者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d、4d和6d组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d组肺炎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增加。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的佳更换时间为每6d更换一次。

    作者:常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半年,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古伟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套囊不同充气量对成人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套囊充气量多少对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包含成年男、女各50例,当导管插入至15cm时给套囊充气,A组套囊充气10ml ,B组套囊充气15ml ,缓慢推送导管遇阻力时停止,按压患者胸部,导管口能听到连续气流声,抽尽套囊气体推送导管,不成功者调整套囊充气量,3次不成功者更改插管方法。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A组中男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5);B组中女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 P<0.05)。2组男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1.23±2.46)m l时插管成功率高,女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5.78±1.98)m l时插管成功率高。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能明显提高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男性以充气量10ml左右成功率高,女性以充气量15ml左右成功率高。

    作者:叶强;李伟彬;杨文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伊川县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目的:掌握某地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实施现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18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情况监测,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及医疗活动结束后均进行洗手消毒的比例较低(医生47.67%,护士74.00%)(χ2=11.632,P<0.01),而在进行手消毒的医护人员中,仅有26.74%的医生和62.00%的护士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χ2=23.160,P<0.01);护士手检测不合格率为9.00%,医生为27.91%(χ2=11.325,P<0.01),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总不合格率为17.74%。结论:医护人员对手消毒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手卫生及洗手规范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手消毒的总体合格率不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减少经手传播的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