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李访斌;党治军;冷光现;张戈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灌肠, 术前准备
摘要:目的:探讨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并肠管扩张积气及肠梗阻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术前进行肥皂水灌肠、禁食水、备皮,B组按照传统方式只行禁食水、备皮。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肠管积气、扩张及肠梗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用肥皂水灌肠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 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燕华;郭春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护理效果极佳。

    作者:肖菊香;李梅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托幼机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出现手足口病传播的班级(“病例班级”)和未出现传播的班级(“对照班级”)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病例班的教室无阳光直射(O R=11.1,95% CI:1.2~101)、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OR=5.5,95% CI:1.3~23.4)、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OR=3.7,95% CI:1.1~11.8)、晨检不严格(OR=4.3,95% CI:1.4~13.7)、隔离不彻底(OR=4.8,95% CI:1.3~18.0),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增加教室的阳光照射,采取洗手、消毒、晨检、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兵;马智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医学科(ICU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机械通气(M V )≥48h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M V时间长、年龄≥65岁、营养状况差、合并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吸烟史、留置胃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使用制酸剂、平卧位等(P<0.05或<0.01);VAP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主要危险因素为MV时间长(≥7d)、年龄≥65岁、同时存在≥3种危险因素,VAP导致ICU较高的死亡率,应针对可变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贾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M SC T或M RI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35例,超声检出率8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套囊不同充气量对成人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套囊充气量多少对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包含成年男、女各50例,当导管插入至15cm时给套囊充气,A组套囊充气10ml ,B组套囊充气15ml ,缓慢推送导管遇阻力时停止,按压患者胸部,导管口能听到连续气流声,抽尽套囊气体推送导管,不成功者调整套囊充气量,3次不成功者更改插管方法。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A组中男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女性( P<0.05);B组中女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 P<0.05)。2组男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1.23±2.46)m l时插管成功率高,女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5.78±1.98)m l时插管成功率高。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能明显提高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男性以充气量10ml左右成功率高,女性以充气量15ml左右成功率高。

    作者:叶强;李伟彬;杨文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创伤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术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毕红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陆眠宁Ⅱ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陆眠宁Ⅱ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家养犬28条,雄性10条,雌性18条,体重12~22.5kg。雌雄搭配,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4条。两组犬均采用陆眠宁Ⅱ肌肉注射进行诱导麻醉。追加麻醉时,实验1组按陆眠宁Ⅱ0.04ml/kg体重的剂量,稀释于10ml生理盐水中,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实验2组按陆眠宁Ⅱ0.04ml/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追加麻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2.46±0.72)min和(3.64±0.61)min ,具有统计学差异(t=4.52,P<0.01);实验1组和实验2组追加麻醉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7.71±8.31)min和(45.64±6.92)min ,具有统计学差异( t=4.02,P<0.01)。结论:手术犬经舌下静脉给药追加麻醉显效快、维持时间长。

    作者:韩景田;窦贺荣;丁辉;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肥皂水灌肠在急性阑尾炎并肠管扩张积气及肠梗阻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组,A组术前进行肥皂水灌肠、禁食水、备皮,B组按照传统方式只行禁食水、备皮。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肠管积气、扩张及肠梗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用肥皂水灌肠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李访斌;党治军;冷光现;张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前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18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较高,总满意率高达94.62%,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只有70.65%,不满意率达到29.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2598,P=0.0000)。结论: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安全性高、针对性强、患者满意度较高、治疗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梁丽琴;鞠成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影响

    目的:分析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125例创伤性急危重症的患者,行抢救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程度,比较各组患者死亡率和成功率情况。结果: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值3倍以内经抢救后,无死亡者,血糖变化程度在3倍及3倍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经抢救死亡人数为5例,血糖变化程度为3倍以上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急危重症患者血糖变化程度越大,患者越危险,血糖高于正常值3倍以上患者死亡率更高,在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值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姚宁;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左氧氟沙星出现双硫仑样反应1例

    藿香正气水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和中、解表化湿、祛邪扶正的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较好,常见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案报道1例同时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左氧氟沙星出现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向东;张静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保存有效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保存有效期的影响。方法:将消毒后的呼吸机螺纹管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95%乙醇冲洗干燥组和烘干箱烘干组,在消毒后0、7、14、21、28、35d螺纹管内表面采样,行细菌学检测。结果:消毒后0、7d三组螺纹管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毒后14、21、28、35d烘干箱烘干组消毒合格率高于95%乙醇冲洗干燥组和自然晾干组;烘干箱烘干组在消毒后0~28d均消毒合格。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呼吸机螺纹管保存时间不同,烘干箱烘干法保存有效期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的佳更换时间。方法:将16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2d、4d、6d和8d更换呼吸机管道,每组各40例。比较不同组患者2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d、4d和6d组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d组肺炎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增加。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道的佳更换时间为每6d更换一次。

    作者:常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

    目的: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医源性危险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选择116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医源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鼻胃管留置、抑酸剂、糖皮质激素应用相关。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多,除一般性预防外,应该尽早无创通气减少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抑酸剂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王周勇;缪世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肿瘤精确放疗技术进展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开展的各种精确放疗,对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颜桂明;陈国付;张飞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口腔专科医院手术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11年住院患者手术应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情况,为临床规范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本院2008-2011年住院患者手术应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依据手术例数,对各药使用数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进行分析。结果: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消耗金额随手术例数增长而缓和增长,使用品种多元化。2009-2011年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消耗金额呈现增长趋势较明显。结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符合专科医院的用药特点。

    作者:蒋元敏;沈浩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 IL)的诊断进展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IL )是常见的胃肠淋巴瘤,大多为B细胞起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4%~6%)是T 细胞起源。常见病因包括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炎症性肠道疾病、HIV感染、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PGIL是按照1961年由Dawson教授提出的标准:(1)肝脾正常;(2)胸片没有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现象;(3)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全身表浅淋巴结没有出现肿大的情况,且白细胞分类及总数正常;(4)对患者剖腹探查时,只发现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病变肠管邻近)受累或者以肠管病变为主。既往对于PGIL的认识不多以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辅助检查等技术限制的原因,早期诊断PGIL难度较大,很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

    作者:叶筱颖;石庆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作者:范晋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膜后异位中肾管源性高分化乳头状囊腺癌1例

    中肾管腺癌临床罕见报道,本文复习1例确诊为腹膜后中肾管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高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