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

肖菊香;李梅英

关键词:甲状腺病变, 手术体位综合征, 预防,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护理效果极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半年,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古伟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护理效果极佳。

    作者:肖菊香;李梅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踝关节损伤X线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损伤X线检查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检查。结果:本文中126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经X线摄片检查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治愈率为100%。结论:X线检查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rV、Ccr等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hUprV、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联合莫沙必利和双歧杆菌对4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周期明显缩短,大便坚硬程度下降,排便困难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随访6个月,3例复发(7.1%,3/42),但是排便周期、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以及大便性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雷志群;毛乙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创伤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术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毕红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IL-MALT)20例病理分析及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0例病理分析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根据病理特征分为息肉型、溃疡型、弥漫型,针对三种类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息肉型12例(60.00%),溃疡型5例(25.00%),弥漫型3例(15.00%),其中息肉型多,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主要以腹痛和发热为主,病变分布为胃8例,小肠5例,回盲部及盲肠5例,大肠4例。内窥镜下息肉型7例,溃疡型9例,弥漫型4例。除1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针对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采用内窥镜下多次多点进行活检,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罗卫民;石曦雯;汤朗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尿常规检验中对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的68例晨尿标本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尿分析检验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白细胞检验率、红细胞检验率及尿蛋白阴性检验率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各有优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将两者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

    作者:黎文应;曾海深;游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超过了10%,达1.4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何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仍是备受重视的医学问题,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对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携带者)体质分型及 HBV携带者心理状况研究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并发现HBV携带者体质分型与心理状况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力;彭立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吸氧、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5,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康怀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陆眠宁Ⅱ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陆眠宁Ⅱ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家养犬28条,雄性10条,雌性18条,体重12~22.5kg。雌雄搭配,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4条。两组犬均采用陆眠宁Ⅱ肌肉注射进行诱导麻醉。追加麻醉时,实验1组按陆眠宁Ⅱ0.04ml/kg体重的剂量,稀释于10ml生理盐水中,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实验2组按陆眠宁Ⅱ0.04ml/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给药;观察两组手术犬追加麻醉的显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追加麻醉的显效时间分别为(2.46±0.72)min和(3.64±0.61)min ,具有统计学差异(t=4.52,P<0.01);实验1组和实验2组追加麻醉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7.71±8.31)min和(45.64±6.92)min ,具有统计学差异( t=4.02,P<0.01)。结论:手术犬经舌下静脉给药追加麻醉显效快、维持时间长。

    作者:韩景田;窦贺荣;丁辉;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实施循证护理前、后各32例长期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02,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透析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维梅;邹云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病案分析人流术后急性腹痛1例

    随着社会发展,不孕患者已逐年呈增长趋势,其中很多女性因人流术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导致不孕不育,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可造成家庭不和及个人心理创伤,是影响身心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目前生殖健康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下面介绍1例人流术后导致的并发症案例。

    作者:涂丽芳;王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医学科(ICU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机械通气(M V )≥48h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M V时间长、年龄≥65岁、营养状况差、合并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吸烟史、留置胃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使用制酸剂、平卧位等(P<0.05或<0.01);VAP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主要危险因素为MV时间长(≥7d)、年龄≥65岁、同时存在≥3种危险因素,VAP导致ICU较高的死亡率,应针对可变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贾随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作者:范晋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由于胆囊结石就诊且进行手术治疗的643例患者手术方式及相应治疗效果。结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313例,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所花费用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不良反应少、住院天数少以及经济负担小等方面的优势,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肾囊肿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则为26.0%,差异显著( P<0.05)。结论:后腹腔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冯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和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现已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及资料表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介入医生的首选并广泛被患者接受。但随着介入诊治例数的增加,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失败比例高达15%,同时桡动脉闭塞高达2.5%~10%[1];经肱动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9.5%~99.6%,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宜作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首选途径[2]。因此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患者,我院从2013年初逐渐采用经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并存的方法行冠脉介入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长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卡络磺钠注射液在注射盐水中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卡络磺钠注射液在注射盐水中的稳定性,探讨其在临床上使用的依据。方法:在(25±1)℃的室温下,使用反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同时研究左氧氟沙星和卡络磺钠协同使用后各个时间点的含量,同时测定他们的酸碱值,观察他们的物理性状和外观。结果:在6h内两者混合液体的酸碱值、含量、外观都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在(25±1)℃的室温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卡络磺钠注射液在注射盐水中6h内比较稳定,可以协同使用。

    作者:朱立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酮替酚口服结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酮替酚口服结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婴儿湿疹患者45例,给予酮替酚口服加地塞米松软膏外擦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3%。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采用酮替酚口服结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不良反应少且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思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