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康怀博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曲美他嗪
摘要: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吸氧、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5,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6MW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中医健康教育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规范性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中医健康教育效果,明确了护士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方平;李静;郭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时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人群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静脉血2.0ml抗凝离心,收集血浆,放于-20℃冰箱冻存待测,脑钠肽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673.27±253.20) pg/ml高于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其中脑钠肽升高118例(74.68%);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0.65,P<0.05);随访(19.34±5.45)个月,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例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组(P<0.05)。结论: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判读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顾红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伊川县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目的:掌握某地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实施现状,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18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情况监测,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及医疗活动结束后均进行洗手消毒的比例较低(医生47.67%,护士74.00%)(χ2=11.632,P<0.01),而在进行手消毒的医护人员中,仅有26.74%的医生和62.00%的护士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χ2=23.160,P<0.01);护士手检测不合格率为9.00%,医生为27.91%(χ2=11.325,P<0.01),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总不合格率为17.74%。结论:医护人员对手消毒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手卫生及洗手规范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手消毒的总体合格率不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减少经手传播的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相关肝癌的临床疗效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在乙肝相关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HBV‐DNA 、肝功能、平均生存时间和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 HBV‐DNA、ALT、AST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肝动脉栓塞化疗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冬冬;牛侨;李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国产与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国产和进口两种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差异,促进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方法:在茂名市市区内选择0~1岁的健康儿童共300例,以自愿为原则分为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分别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后的7d内追踪观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结果: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与进口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相比具有相似的安全性。300例接种者中均无局部反应发生,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在4.67%、3.33%,两者在安全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5,P值>0.05)。在发生的12例不良反应中,83.33%(10/12)发生于接种后1d内,16.67%(2/12)发生于接种后2~3d;男女比例为1.40∶1。25.00%(3/12)发生在接种第1剂时,41.67%(5/12)发生在接种第2剂时,33.33%(4/12)发生在接种第3剂时。国产疫苗组与进口疫苗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时间分布、人群分布、接种针次分布上的趋势一致。结论:无论国产乙肝疫苗还是进口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有部分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儿童个体差异因素有关,经干预后无严重后果发生,安全性较高,而国产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费接种3剂次,与价格偏高的进口疫苗相比,更适用于我国乙型肝炎防控工作。

    作者:杨海云;陈乐锋;黄金凤;梁小媚;陈雪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胰头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胰头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以及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血糖和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保证肿瘤彻底切除的前提下,选择创伤小、保留消化道的DPPHR术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毕红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氟西汀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患者为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后采用HAMD量表评估治疗效果,并统计对比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5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5.0%,观察组57例有效,有效率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嗜睡、头痛等现象,观察组有2例出现头昏、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3%和3.33%,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在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氟西汀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行使用,其疗效和安全性略高于帕罗西汀。

    作者:史维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探索深圳市宝安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传播的危险因素,为托幼机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出现手足口病传播的班级(“病例班级”)和未出现传播的班级(“对照班级”)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病例班的教室无阳光直射(O R=11.1,95% CI:1.2~101)、教室未配备洗手液或肥皂(OR=5.5,95% CI:1.3~23.4)、预防性消毒记录不齐全(OR=3.7,95% CI:1.1~11.8)、晨检不严格(OR=4.3,95% CI:1.4~13.7)、隔离不彻底(OR=4.8,95% CI:1.3~18.0),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增加教室的阳光照射,采取洗手、消毒、晨检、每天进行预防性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兵;马智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M SC T或M RI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35例,超声检出率8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出重症监护室第1、3、5天的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白细胞指标(WBC)。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始治疗后的第1、3、5天的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在入院的第1天处于高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在入院第3天时高。对照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白细胞指标水平和治疗时间没有明显关联(P>0.05)。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出现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白细胞指标水平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在患者出重症监护室的第3天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以及白细胞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能够有效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是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

    作者:李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妇科急腹症患者7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采用疼痛缓解程度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干预组在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2.15±4.98)分和(30.22±5.4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5.83%和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完全缓解率达3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丽萍;庾静雯;黄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同时检测HBV‐M和 HBV‐DNA定量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6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分为5组,予以HBV‐M联合HBV‐DNA检测。结果:在HBV‐DNA阳性率方面,组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DNA平均含量方面,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和组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sAg为阳性时,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清 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提高诊断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婉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成人血清前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健康成人血清前白蛋白(PA )参考区间。方法:选择480例体检健康者,男性和女性各240例,按年龄均分为A组(18~30岁)、B组(31~40岁)、C组(41~50岁)、D组(51~60岁)和E组(61~72岁)。血清PA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C组、D组和E组之间比较,血清P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血清P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z>z倡),血清PA男性组和女性组参考区间分别为181.5~367.7mg/L和172.1~361.5mg/L ,但是,血清 PA男性和女性应选择单一参考区间172~368mg/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PA参考区间能更好地评估个体营养状况、患者的营养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早期损害。

    作者:向小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和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现已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及资料表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介入医生的首选并广泛被患者接受。但随着介入诊治例数的增加,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失败比例高达15%,同时桡动脉闭塞高达2.5%~10%[1];经肱动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9.5%~99.6%,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宜作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首选途径[2]。因此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患者,我院从2013年初逐渐采用经桡动脉和肱动脉穿刺并存的方法行冠脉介入诊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长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rV、Ccr等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hUprV、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公藤多苷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胡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30例,予肌苷片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12周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3.3%,χ2=7.94,P<0.005。结论:丙戊酸钠、肌苷片同时口服可明显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应用。

    作者:陈香英;宋战义;庾金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 CT 影像学特点分析与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C T影像学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3月-2014年4月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6例,均行胸部C T和X线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胸部C T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76.1%,胸部X线检测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仅为19.6%,C 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的阳性率。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曲霉菌所占比例大,并且不同的病原菌其影像学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原发浸润性肺真菌感染患者,CT检查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

    作者:余复火;赖晓宇;黄培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麻诱导中出现严重支气管痉挛1例

    支气管痉挛是围术期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1],但在全麻诱导期出现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实属罕见。我院在2014年8月收治1例子宫肌瘤拟在全麻下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诱导期出现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现报告如下。

    作者:鲜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2例,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孕三烯酮,研究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性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性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行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何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 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燕华;郭春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