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与护理

崔芳;蔡可英

关键词: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糖尿病,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组)50例,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SII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与MSII组相比,CSII组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CSII能较迅速及平稳控制血糖,减少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24例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利用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性脊柱裂患者为分析对象,行脊柱裂改良手术治疗。结果:24例患者手术治疗后,21例(87.50%)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8.33%)临床症状无变化,1例(4.17%)临床症状加重。手术前11例大小便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9例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双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分别由术前的Ⅰ级提高至Ⅳ级和Ⅰ级提高至Ⅲ级;3例单侧下肢瘫痪的患者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首先要去除来自局部硬脊膜囊和其他组织的压迫,然后行松解脊髓栓系、椎管扩大探查、脊膜修补术,预后具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杨保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分析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减少骨科手术的再灌注损伤提供主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经我院骨科诊断并进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 ,各43例。对照组A应用传统的方法,在术前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开始前即使用止血带。对照组B在术中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切开浅表组织并止血后使用止血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造成总失血量、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情况,并比较。结果:对照组B总失血量略高于对照组A,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比率均优于对照组A。 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止血带技术和术中止血带技术在失血量、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方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手术特点选用合适止血带技术。

    作者:潘琼华;颜宗繁;李富文;岑琴;唐会莲;李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疗养院老年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心电图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疗养院老年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疗养院的老年室性早搏老人172例,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有93例,未合并心肌缺血的选取健康人群79例,观察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和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左心室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和右心室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结果: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尖部位以及前壁的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P<0.05);心肌缺血患者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合并心肌缺血的健康人群(P<0.05)。结论:心电图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发作部位。

    作者:杨晶;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要点与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4月6日-2014年7月8日收治的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0.5~72h后,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结论:心力衰竭是生命紧急情况,医生和护士如能及时发现,且向患者实施正确的急诊抢救方法及护理方法,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减少死亡率。

    作者:林静娟;蔡美玲;戴海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部黑白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285例的分析

    目的:分析285例输尿管结石的腹部黑白超声探查结果,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前瞻性入选临床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300例,对患者主诉疼痛部位和超声结果显示的输尿管扩张程度、结石部位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输尿管结石285例,合并同侧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近端扩张270例,其中重度扩张53例,由输尿管上段结石及中段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大多为上腹及腰部疼痛;中度扩张127例,83例由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和44例由输尿管下段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为腰部及下腹疼痛;轻度扩张90 例,多由下段中小型结石引起,患者主诉疼痛部位为下腹疼痛,并多伴盆腔不适感。15例无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均由下段小结石引起。结论:患者疼痛部位及输尿管扩张程度是判断结石位置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者:范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BCD2评分评估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研究现状

    ABCD2评分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短期、快速识别T IA患者中可能发生脑梗死高危人群的方法,可根据AB‐CD2评分对T IA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近年国内外ABCD2评分法评估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尚迟;蒲国兴;周智;李君;孙维权;高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AGR2、P53、GST-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组织中AGR2、P53、GST‐π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8例胃腺癌和98例正常胃壁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 H 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切片中AGR2、P53、GST‐π的表达。结果:AGR2、P53、GST‐π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AGR2、P53、GST‐π在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胃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P<0.05。结论:AGR2、P53、GST‐π的高水平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综合评估AGR2、P53、GST‐π有助于胃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作者: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诊疗价值探析

    目的:总结诊断与治疗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9例外伤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治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有26例采取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等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失败后转开放手术治疗的有1例,其余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另3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肾修补术,行肾切除术的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2例经治疗后出院。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肾损伤的主要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尽量保留患者的肾脏。

    作者:蓝汉荣;胡万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均经B超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火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针对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抑郁症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抑郁症程度采用抑郁症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的抑郁量表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所以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动力取向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杜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合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到位情况,探索提高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方法。方法: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1320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合山市2009-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分别为66.52%、65.10%、46.47%、52.46%、56.84%;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9.86%、94.81%、95.76%、96.83%、94.96%;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6.92%、98.43%、98.14%、98.59%、97.89%;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9.54%,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6.19%。结论:应继续加强结防机构和非结防机构的合作,加强县、乡、村三级结防网建设,完善非结防机构报告、转诊机制,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作者:覃有泉;梁文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产妇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社区500例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态度以及需求情况,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基层社区产妇提供产后健康保健服务。方法:对选取的社区500例产妇进行对待中医产后保健知识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以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500例社区产妇中360例(72.0%)认为中医保健知识对于促进产后恢复没有效果或效果不肯定,367例(73.4%)认为产后中医保健知识不需要或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希望获取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渠道前三位依次为: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对产妇进行单独指导或示范、组织产妇集中进行学习;需要的产后自护及中医保健知识的前三位依次为:产后乳房中医护理方法、产妇产后体型恢复方法和婴儿的中医保健方法。结论:社区产妇对产后中医保健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结合其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后中医保健知识。

    作者:邱晓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头孢丙烯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头孢克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头孢丙烯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头孢克洛组(90.00%) ,通过对患者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头孢丙烯组不良反应率(8.00%)高于头孢克洛组(6.00%) ,但是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结论: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近,但头孢丙烯具有更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惠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酮酸症中毒患者给予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可缩短患者血糖控制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知识知晓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伶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综合医院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及执行现状,探讨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手卫生宣教的必要性。方法: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新生儿病区陪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执行情况。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实际回收55份,回收率100%,知晓陪护在院期间能传播给患儿一些疾病的占15%,洗手能减少患儿的医院感染机会占75%,医院感染知晓率占10%。在喂哺前几乎不洗手占20%,接触患儿前几乎不洗手占69%,接触患儿体液后几乎不洗手占73%,直接接触医院内物表后几乎不洗手占73%。结论:应加强新生儿科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成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朴术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朴术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得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五味药材水提取得膏率较高,水提醇沉和50%醇提有效成分转移率较高;白术、陈皮、厚朴提取工艺,60%、70%、80%乙醇提取效果无明显差异,优于50%乙醇,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溶剂量为次要因素。结论:白术、陈皮、厚朴优提取工艺为A3B2C2,即60%乙醇提取3次,加入乙醇量分别为药材量的8倍、6倍、4倍,1.5h/次。

    作者:安芸;翟光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以及影响居民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入户分层次系统抽样法调查社区居民的一般资料以及其对社区预防保健的需求情况。结果: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及妇女更年期保健是社区居民需求性高的三种预防保健需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社区居民预防保健需求的两项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社区居民对于个体化慢性病管理、体检及妇女更年期保健的需求性更高,今后的社区预防保健医学应注意以上调查结果,根据居民需求合理开展预防保健项目。

    作者:黄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近3年来我院共接收了333例需要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了84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且统计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预防对策。结果:8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了25例并发症,并发率为29.8%。其中有5例出血过多,5例皮瓣坏死,5例皮下积液,4例上肢淋巴水肿,6例神经损伤。结论:对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手术后会并发一些其他疾病。只有在手术中认真操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才能减少乳腺癌改良术的并发症。

    作者:杨文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的临床运用测量及质量保证方法

    目的:测量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 ,获知它的电子线临床运用特性,并获得质量保证方法。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包括三维水箱、剂量仪、0.6cc Farmer电离室,测量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Mobetron的临床运用数据。测量项目有各档能量电子线垂直于水模体表面的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和平行于水模体表面的射野离轴比、相对输出因子、每日质量保证(Q A )数据。测量时使限光筒端面与水面相切,标称源皮距为50cm。结果:各档能量电子线大剂量深度随限光筒倾斜角度增加而变浅,表面剂量随能量升高而增加,并且比常规加速器更高。对10cm直径、0°倾斜角的限光筒四档能量的大剂量深度依次为6、12、16、20mm ;有效治疗深度依次为0.9、1.9、2.7、3.6cm ;输出因子随能量、限光筒直径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有倾斜角的筒对称性和平坦度都较差;四档能量质量保证每日QA数据输出量依次为2.098、2.196、2.201、2.260Gy ,射线质依次为1.390、1.648、1.078、1.181Gy。结论:通过测量了解了Mobetron加速器的临床运用特性,获得了临床使用和每日QA的数据,为临床提供了质量保证的方法。

    作者:沈文同;陈毅;张毅斌;赵胜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降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和物理联合降温,分析两组护理干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4h内腋温恢复率48.84%高于对照组的30.95%,χ2=4.4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3d末腋温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5.7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伤,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能够快速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