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接骨板与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王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患者, 锁定接骨板
摘要: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方案 ,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更高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效果更优 ,其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固定效果更优 ,且治疗优良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舒芬太尼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 ,根据产妇的腰麻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和对照组(单纯布比卡因腰麻)各30例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麻醉平面、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等.结果:两组胎儿娩出1min评分无明显差异 ,P>0 .05 ,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产妇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镇痛维持时间、VAS评分、术后运动与感觉恢复的时间、腹肌松弛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比单纯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更好 ,镇痛效果更佳 ,可有效减少布比卡因的用量 ,且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李晓梅;刘林芬;李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进行研究分析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伤椎改善情况(包括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占位率以及后凸cobb'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总有效率(95 .3% )显著高于对照组(69 .8% ) ,疗效更突出( P<0 .05 ).术后随访 ,观察治疗效果发现两患者术后1个月在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占位率以及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改善(P<0 .05) ,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 .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3% )显著低于对照组(11 .6% ) ,安全性更高(P<0 .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上疗效显著 ,术后并发症少 ,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建军;肖东;李金光;艾山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实施现场紧急医治措施 ;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都未实施现场紧急医治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0% ,显效率为35 .0% ;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 ,显效率为66.7% ;两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应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地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且对患者预后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鉴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肺功能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 .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对AECOPD的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推广.

    作者:贾淑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 ,并给予社区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并结合社区健康教育 ,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作者:杜建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延续性护理对哮喘患儿院外临床症状发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 ,比较两组出院后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临床症状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在情感功能、症状、活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哮喘患儿出院后的临床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孙书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液常规检测中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情况分析

    目的:对血液常规检测中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体检的92例体检人员作为分析对象 ,对其血液样本于不同放置时间分别进行血液常规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h之内 ,WBC、RBC、HGB以及 PLT 等在各个放置时间点的测量值无明显的变化(P>0.05) ,而MPV在不同放置时间点的测量值呈现上升的趋势 ,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于血液常规检测的结果会产生一些影响 ,应尽量使血液标本在2h内得到检测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乐明伟;虞红波;李文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叶青教授辨治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胎漏、胎动不安发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安胎是中医妇产科的优势和特长之一 ,叶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运用固肾健脾安胎法治疗崩漏、胎动不安 ,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牛倩男;叶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丹参酮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丹参酮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例选择联合治疗方式 ,对照组56例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在对应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93 .0% 的ALT复常率和95 .0% 的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 .4% 和66 .1% ;研究组62 .0% 的HBV DNA阴转率和8 .0% 的 HbeAg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 .1% 和3 .6% .结论:应用丹参酮和苦参素联合对慢性乙肝治疗的效果良好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和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三峡库区兴山县1951-2013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的兴山县历年疟疾防治效果 ,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该县1951-2013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 ,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治疗及文史资料等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世纪50年代该县属于疟疾高度流行区 ,疟疾年均发病率为2 231 .69/10万 ,疟疾病例占传染病总数的80 .49% ,60~9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7 .17、141 .55、39 .96和3 .70/10万 ,2000-2013年仅为0.48/10万.1980年以前该县的疟疾病例89 .50% 属于临床诊断疟疾病例 ,2010年至今该县无内源性疟疾病例发现 ,当地的疟疾病例全部来自流动人口.结论:兴山疟疾已消除 ,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中疟疾病例的监测及医务人员有关疟疾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

    作者:王大军;徐留森;崔雪峰;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应用计算机将其按照1:1比例分成2组 ,一组62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 ;一组62例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死亡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 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临床开展循证护理 ,可明显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钱改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初步了解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孕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分娩的1010名产妇资料 ,分析妊娠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225例(22 .3% )产妇在孕期至少使用一种抗生素.妊娠期常用抗生素依次为二代头孢菌素 92 例(40 .9% )、一代头孢菌素 62 例(27 .6% )、青霉素类药物 41 例(18.2% ) ,其他药物30例(13 .3% ).有妊娠并发症(OR=7 .3 ,95% CI:5 .0~10 .7)、孕期住院(OR=3 .4 ,95% CI:2 .2~5 .3)的孕妇在妊娠期间使用抗生素的风险更高.结论:妊娠期使用抗生素常见 ,有妊娠并发症、孕期住院等因素的孕妇妊娠期使用抗生素风险更高.

    作者:陈汉青;邹粟花;杨建波;蔡坚;王子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60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解痉、祛痰、氧疗及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iPA 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右心衰 ,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体会(附21例报告)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即刻栓塞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血管内完全栓塞13例(61 .9% ) ,瘤体造影剂残留6例(包括单纯支架植入2例 ,瘤颈栓塞及前交通动脉优势侧闭塞1例)(28 .6% ) ,瘤颈残留2例(9.5% ).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4.8% );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双抗未见血栓事件.术后死亡2例(9 .5% ).术后13例影像学随访6个月~1年(CTA或DSA) ,未见复发病例及需要再治疗病例.19例临床随访中 ,生活自理即达到临床治愈17例(89 .5% ),轻度肢体活动功能障碍1例(5 .3% ),认知功能障碍1例(5 .3% ),术后无再出血病例.结论:熟悉栓塞材料及熟练的操作技巧 ,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其手术并发症、病残率、死亡率相对较低.

    作者:杨明标;徐洪波;朱新洪;向海;郭灿;杨焕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应用

    目的:探讨与分析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内部新生血管时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利用常规颈动脉、椎动脉的常规二维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筛选我院收治的6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80个颈动脉硬化斑块 ,重点分析斑块回声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实时超声造影之间的关系.结果:80个斑块中低回声26个 ,等回声22个 ,混合回声23个 ,高回声9个 ,68个斑块实时造影增强 ,12个斑块实时造影未见增强 ,增强斑块中自管壁向斑块内增强18例 ,自管腔内向管壁内增强20例 ,自管腔、管壁综合向斑块内增强30例.增强斑块发现硬斑块20个 ,混合斑块30个 ,软斑块18个.不同回声斑块增强之间差异显著( P<0 .05 ).结论: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内部新生血管时可以实时、敏感地强化显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 ,显示新生血管特征 ,为临床诊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吕小龙;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锁定接骨板与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方案 ,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更高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于单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效果更优 ,其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固定效果更优 ,且治疗优良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红霉素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红霉素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科门诊治疗的DGP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及药物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红霉素(250mg ,3次/d ,餐前30min口服)与莫沙必利(5mg ,3次/d ,餐前30min口服)联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莫沙必利治疗 ,剂量及用法同对照组 ,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并比较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 .29% )明显高于对照组(77 .14% )(χ2 =4 .20 ,P<0 .05 );两组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6例 ,其中对照组2例 ,观察组4例 ,症状相对较轻微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18 ,P>0 .05 ).对治疗有效者(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随访半年 ,分别复发3例和9例 ,复发率分别为9 .09% 和33 .33%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5 .45 ,P<0 .05).结论:红霉素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DGP的疗效较显著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复发 ,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范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治疗结合家庭康复的研究进展

    从早期筛查诊断、主要干预治疗措施(体能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感知觉发育及认知能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中西医辅助干预治疗措施及家庭康复干预等4个方面综述小儿脑瘫早期干预治疗结合家庭康复 ,有效提高脑瘫康复率 ,降低脑瘫发生率和致残率 ,改善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作者:梁秋叶;覃花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ESA )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根据就诊的单双号顺序 ,单号设为观察组 ,双号设为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实施CESA.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阻滞完善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麻醉药剂量也较对照组减少 ,组间均差异显著(P< 0 .05);术中 ,观察组出现低血压、心率异常的比例分别为9 .76% (4/41 )、7 .32% (3/41 ) ,对照组为26 .83% (11/41 )、21 .95%(9/41) ,两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P<0 .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 ,采用CESA ,麻醉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少 ,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小 ,效果安全可靠 ,是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程富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习惯性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按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口服四磨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服用番泻叶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 .67% (46/60 )、20 .00% (12/60 )、3 .33% (2/60 )和96 .67% (58/60 ) ,与对照组的43 .33% (26/60 )、31 . 67% (19/60 )、25 .00% (15/60 )和75 .00% (45/60 )相对比占有显著优势 ,P<0 .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 ,服用简便 ,值得推荐.

    作者:马建忠;王超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