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

赵玉顺

关键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 强效镇痛, 肱骨远端C型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强效镇痛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86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强效镇痛方法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管型钛板内固定方法实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6%,而对照组为80.6%,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强效镇痛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中晚期阑尾炎的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讨论妊娠中晚期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34例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为腹腔镜组,10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为开腹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1d的患者出现早产、流产、阑尾穿孔的概率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1d的患者( P<0.05);经腹腔镜手术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优于开腹组的60.00%(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妊娠中晚期并发阑尾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林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18例切口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对子宫进行纵、横多切面探查,分辨妊娠的部位,明确妊娠物与子宫下段切口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切口妊娠,3例误诊为难免流产(2例)和不全流产(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结论:切口妊娠易与不全流产残留物、难免流产胎囊滞留于子宫峡部及宫颈妊娠相混淆。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

    作者:翟建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肺功能改善的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6~48个月的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持续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皆有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缓解后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能迅速降低气道高反应,快速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作者:潘俊秀;范如艳;陈礼娟;范楚平;肖志兵;刘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研究新进展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相应心理问题,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晋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乙肝病毒 ELISA 定性及荧光定量 PCR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的ELISA定性检测与荧光定量 PCR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71例为观察对象,使用ELISA定性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的乙肝病毒前抗原(Pre‐S2)、乙肝病毒DNA及乙肝两对半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比较不同两对半模式下的乙肝病毒检出情况。结果:61例HBsAg阳性患者中,Pre‐S2阳性48例,HBeAg阳性31例,HBV‐DNA阳性43例,Pre‐S2阳性率与 HBV‐DNA相似,二者均高于HBeAg。结论:将ELISA定性与PCR定量联合运用于乙肝病毒的临床检测中,可更清楚反映出 HBV的复制与传染性,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丽;汪芳;叶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联合检测SCC与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与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6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65例宫颈癌患者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计算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宫颈良性病变组( P<0.05)。宫颈癌组SCC与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77%、38.46%,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38%,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阳性率( P<0.05)。结论:检测SCC、CA125的血清水平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阳性率。

    作者:李文华;杨盈盈;刘增香;罗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新医改下的四川省21个地市州卫生资源配置的RSR分析

    目的:为四川省卫生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卫生人力资源、床位配置及机构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和RS R综合评价。结果: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平衡。RSR的回归方程为RSR=-0.614+0.223y ,R2=0.964;评价结果分为四档,一档(低):广安、达州、凉山;二档(中下):南充、巴中等7个地区;三档(中上):泸州、甘孜等7个地区;四档(高):成都、攀枝花等4个地区。结论:四川省各地市州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作者:何思长;赵大仁;孙渤星;陈瑜;张瑞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分析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总结该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观察组)在我院以及100例(对照组)在乡镇卫生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具有针对性适当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管理。选取H T 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主动脉根部阻断时间为71~155min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自动复跳82例,复跳率高达82%;而对照组自动复跳81例,复跳率为81%,这说明了尽管两组治疗环境、各种设备以及术者水平相差很大,但是2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以及 HTK液顺灌、逆灌相结合的体外循环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袁鼎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微创入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入路,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 HSS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微创入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值得推荐。

    作者:孙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观察冠修复术前行牙周整复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冠修复术前行牙周整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冠修复术120例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冠修复术前进行冠修复术,研究组患者在冠修复术前行牙槽嵴、牙龈修整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牙龈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牙龈出现退缩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修复术前行牙槽嵴、牙龈修整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郭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靠方法,以便能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月132例来自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分别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和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整体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8333,P=0.0002)。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温慧玉;刘啟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定是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选择性强,α1∶α2为1600∶1,是可乐定的7~8倍,有较强的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药理作用,且具有术中可唤醒、无呼吸抑制、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同时能明显降低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少术前和术后阿片或非阿片类止痛剂的用量,有效改善气管插管、手术应激和麻醉及恢复早期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指南指出右美托咪定既可单独或合并用于全麻诱导期,也可合并用于全麻维持期,还可单独用于全麻苏醒期;另外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阻滞下的辅助镇静,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尤其是在老人、儿童、腔镜及神经外科的手术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国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疝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显著,具有疼痛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降低ICU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降低IC U 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的比较分析。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5例老年全麻术后入IC 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为右旋美托咪定组,B组51例为丙泊酚组。A组手术结束前30min ,用注射泵静脉10min内给予右旋美托咪定负荷量0.5~1μg/kg ,继以0.2~0.7μg/(kg · h)调整持续泵注;B组术后以TCI丙泊酚靶控浓度1~1.5μg/ml持续输注,递增浓度0.3μg/ml;两组均以达到目标镇静为标准,输注时间至术后24h;两组均给予PCIA术后镇痛,舒芬太尼1.5μg/ml配置100ml ,持续泵注2ml/h。观察指标:入ICU后至术后24h ,以CAM‐ICU法评定诊断患者谵妄状态,并记录患者发生低血压(低于基础压30%)、心率缓慢(<50次/m in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次数。结果:与以往文献相比,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更低于B组(P<0.05);在发生低血压、心率缓慢方面,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现呼吸抑制次数明显高于A组( 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均能有效降低IC U老年术后谵妄发生率,但右旋美托咪定效果要优于丙泊酚,且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唐伟红;李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12月我社区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潘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B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泼尼松龙,采集治疗前及治疗10d后两组患者 FEV1、PaO2、PaCO2,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A组患者降低效果较B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均可显著改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但布地奈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以及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中表现较泼尼松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4年1-6月诊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并加以推广。

    作者:陶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计量单位须知

    本刊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 -1·天-1应改为ng·kg -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 kg -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的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 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同人体其他检测值一样以升(L )为基础单位中的含量,不用血或dl。数字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空,如5 min ,10 s ,20 h ,40 d等。数字后的秒、分、时、天,一般用符号(s、min、h、d)表示。转速用r/min(转/每分)表示,不再用rpm。“分子量”已改为“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 r),如“分子量为580KD”应改为“相对分子质量580000或580×103”。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本刊对文章作者署名的要求

    1.作者署名书写要正确无误,不可含糊。前后顺序应无争议。2.在稿件处理期间,若作者署名需作变动,应由第一作者(对文章负全责的作者)亲笔写信说明(不要打印件),以便编辑部存档备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观察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且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相关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分娩结局、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相关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20.00%),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存活率达100.00%。结论:产前、产时、产后各项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母婴安全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何琼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