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强
对于药品,病人都很关注.细心一点的人还注意药品的疗效,甚至连价格、产地、规格也了解一二.然而说起医用耗材,许多人则知之不多.但从治疗方面来说,医用耗材的质量和效果,与药品一样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医用耗材?有什么医疗作用?许多人以为自己平时不会接触到,实际上,在医院里,医用耗材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去医院看病,都会接触到各种医用耗材,因此,也应该尽可能地对此多一些了解.
作者:吕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天中的凌晨时刻,是人体生理周期的低潮,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肺性脑病等一些严重疾病发作的高峰时段;中午,人的精力开始下降,身体容易出现疲倦感;晚上6~8时,血压开始升高,人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随着人体生物节奏的变化,以上三个时间段应该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作者:贺军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已过了退休年龄,可医院领导再三挽留,让我再干几年.这除了考虑我的医术、医德外,还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清晰的思维.总结我的养生经验,我认为是:“三自”和“三适”.“三自”就是自强、自乐、自知.自强是人生的支柱,自乐是人生的情趣心态,自知是人生的境界风度.
作者:肖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得了肺炎的老年人,没有咳嗽、发烧等表现,却出现恶心、腹痛、拉肚子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或伴有精神不振、嗜睡.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下降,生理机能衰退,全身反应能力差,导致肺炎发病比较隐蔽,所以没有出现发热、畏寒、咳嗽、咯铁锈色痰、气促、胸痛等肺炎的典型症状,而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这样的隐匿性肺炎很容易误诊,更具危险性,千万不能轻视.对于症状可疑者一定要及时送医院诊治,以免失去治疗的佳时机.一般来说,发现病情后6小时内使用高效、广谱、低毒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有些1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早期几周的胰岛素治疗后,便进入了一个无需胰岛素治疗的阶段,血糖浓度也能保持正常,这一阶段称为“蜜月期”.但好景不长,数月之后,这些患者又必须继续接受胰岛素治疗了,直至终生.以前,人们认为,只有1型糖尿病患者才有“蜜月期”,但临床证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现“蜜月期”.
作者:李长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碰见小刘时我问他,身体好了吗?他说,已好两个多月了.之所以问,是因为退休后的我,半年前去单位办事时,精神萎靡的小刘告诉我说,他胸部不适两年多了,去看医生多次,都说没病,总是按支气管炎开药,西药副作用大,胸部不适没治好,又来了胃病……久病成医的我听后,认为这病用中医治可能更好些,并说某中医诊所李医生蛮给力,不妨看看.并特别提醒:应当积极配合医生,别着急,慢慢来,只有这样方能把准病、对症治.
作者:陶绍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我在美国进修脊柱疾病几年,看到不少病人,都是来进行再次手术的,我们术语叫作“翻修手术”.从学术和手术适应证上来谈此事,比较复杂和专业,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但是这种情况让我联想到,这类病人如果分别在中国或美国进行治疗,态度上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作者: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脖子上长了个结子.用手触摸,有蚕豆般大小,不痛不痒.由于工作忙,我也没在意.谁知,一个月后,结子越长越大.这下,我慌了,忙打电话给在外出差的老公,老公接到电话后,让我别着急,他办完事,马上回来带我去医院检查.
作者:马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根据中医“平肝患风”的理论,针对太阳、百会、风池等相关经络穴位加以按摩,能调整微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作用.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要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作者:王晓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这次有奖征文的题目是:《我的遗憾恋情》.头奖1万元.厨房里的伙伴们纷纷动笔了.萝卜写下了《我和橘子的一段情》,写到催人泪下的程度,他在结尾叹道:萝卜与橘子同食,会患甲状腺肿.这是为什么?造物主为什么这么残酷?胡萝卜也在另一间房间里写下了《我同番茄、辣椒、石榴、莴苣、木瓜等不得不说的往事》,这个题目好长,但他写完题目却下笔无言,只写下两个字:忌讳.
作者:郭合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秋季,是养生的佳时节.蔬菜不仅养生,还辅助治疗一些疾病.那么,在应季的蔬菜中,哪些是适合养生的蔬菜呢?深绿色蔬菜天天吃——秋天干燥,所以要多吃绿色叶菜,因为维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处.一个成年人,每天少得吃一斤蔬菜.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苋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它们和棕红色蔬菜一样,不仅维生素含量多,胡萝卜素含量更高.
作者:周向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记得小时候树多,草多,植被多.雨勤,水多,天蓝,地绿.春天里,我和同龄的小朋友经常去踏青.温暖的风吹拂着脸庞,黄澄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清香四溢,我们仿佛置身于画境一般.近处,柳树上鹅毛黄的柳枝迎风摇摆,树枝上落着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清脆悦耳的叫着.远处,老农们在犁地,他们吆喝牲口的号子此起彼伏,和小鸟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俨然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作者:马俊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老爸是一家市属机械厂的工程师,平时工作繁忙.十年前他从厂里退休,一下子闲了下来,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觉也睡不好,还患上了神经衰弱.我从报刊上看到放风筝是一项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人在放风筝时能够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健脑益智.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腰椎病、眼部疲劳等病症,收到了良好的功效,于是我建议老爸也来放风筝健身.
作者:何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有台戏剧小品中有这么一段对白,甲:“大遗憾的是活着没钱花了.”这句台词说完后,观众没有什么反应;接着乙说:“大的遗憾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话音刚落,立即引来了全场一片掌声和笑声!这掌声和笑声意味着什么?是赞赏后者反驳前者的巧妙,还是欣赏台词的幽默?笔者以为,笑声和掌声,是台词对金钱与生命关系的精辟概括赢得了观众的赞同与共鸣.
作者:温克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陪妻子逛超市,漫步于琳琅满目的商品间,偶有包装精致的炒米糖赫然入目,心中便涌起感念的潮水,童年时代炸炒米的情形一下子撞入眼前.冬天是乡村的一段空白,农事暂歇,乡民们拱着宽大的棉袄袖找太阳地晒暖和.
作者:宫凤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恶婆婆”是我和婆婆在开玩笑时我对她的昵称,她还挺享受,我发现她这个有趣的个性,是我怀孕先兆流产她来照顾我的时候.那时我的食欲特别不好,吃什么吐什么,但喜欢吃西瓜,可老公说西瓜是寒凉食物,吃了不好.婆婆很有意思,当着老公的面从来对我“管束”严格,但老公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给我买来西瓜,只让我吃中间没有子的地方,然后她再吃掉其他部分,销毁证据.孩子出生后,婆婆和公公过来照顾孩子,我们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增添了很多乐趣.
作者:汪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村西五婶60岁了.五婶家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且都在读书.这可苦了五婶夫妇俩.五叔在县里一家糖厂当临时工,月薪200元.而四个孩子每个月花销就在300元左右,那100多元的亏空就由五婶在家养鸡、喂猪、种菜、做手工艺品来填补.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也许您知道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珠江三角”,也许您知道充满神秘色彩的百慕大“魔鬼三角”,那么您知道人体、健康和寿命的“三角”吗?在临床医学家眼里,人体体表众多的三角区,给诊断疾病,特别是定位诊断,带来了不少方便.
作者:程菊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出门旅行,流连于美丽的山水间,一个人悠哉游哉,穿行于风土人情的画卷,忘情于湖光山色的景致,过起了世外桃源的日子.手机关掉了,远离现代文明,远离高科技的困扰.耳边清静了,没有了嘈杂聒噪,没有了喧嚣吵闹,忽然觉得性情变得恬淡了,人生变得怡然了,一切都美好起来.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64岁的老刘,是个身强体壮的庄稼汉.半年前的一天,莫名其妙开始感觉自己的两条腿有点麻,没有力气,特别是右腿比较明显,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有时候背后有发凉的感觉.开始,老刘认为可能是自己年纪大了,干起农活身子骨不如以前,也没当回事.
作者:赵春生;马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