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患者为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解除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兰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技术置入内外侧双钢板治疗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按 HSS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取钢板时患者HSS评分:优12例,良4例,中4例,差0例。结论: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
作者:龚景海;顾国明;丁富军;丁志远;陈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NT‐proBNP)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复苏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48例,积极控制感染,均采用EGD T方案治疗,检测患者复苏前和复苏6h血流动力学指标和NT‐proBNP指标。结果:复苏后6h ,HR、MAP、GEDVI、ITBVICI、NT‐proBNP等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VL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分析NT‐proBNP水平与GEDVI、ITBVI、CI均呈正相关(rGEDVI=0.675、rITBVI=0.556、rCI =0.621,均 P<0.05),与EVLWI无相关性(r=0.123,P>0.05)。48例患者经过救治后死亡6例(死亡组),存活42例(存活组),死亡组NT‐proBNP、APACHEⅡ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对患者感染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效果和预后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朱桂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后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结果:对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后,有86%采用自然分娩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能让初产妇更全面地了解自然分娩优点及其对产妇与胎儿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坚定其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念,而提高自然分娩比率。
作者:曾昭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来治疗胸腰椎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等资料。术后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1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4.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39.2ml;术后平均切口引流量82.5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术后VAS、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均得到复位,后凸得到矫正,无内固定失败、腰痛等并发症。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轻对椎旁肌肉软组织损伤,增加伤椎椎体的骨量及椎体的抗压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魏东;唐雪彬;刘征;刘加元;李华;岳喜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气道炎症反应在COPD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烟草、烟雾等刺激因素作用下引起气道炎症细胞募集,激发先天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进而导致气管壁增厚,气道重塑,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黏液高分泌和肺实质弹性结构缺失,这是COPD发病的重要基础结构病变。COPD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通过深入了解COPD炎症发病机制,总结COPD抗炎治疗进展,包括戒烟、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等。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检查在诊断妇科急腹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腹部彩超检查,研究组患者予以阴道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误诊23例,研究组误诊8例,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检查妇科急腹症有操作方便、无创口以及误诊率低的优点,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作为辅助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赵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对抑郁症药物治疗患者实施不同停药方式后疾病复发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停药方式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疾病治疗缓解后采用药量递减方式停药,对照组患者则在病情缓解后直接停药,对两组患者停药后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停药1周后复发6例,停药2周后复发9例;对照组停药1周后复发12例,停药2周后复发18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逐渐递减药量的停药方法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侯占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 )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其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40例S A P感染组、30例S A P非感染组患者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PC T和IL‐6水平,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 T 和 IL‐6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SAP感染组PCT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PCT 和IL‐6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并发感染显著相关;密切观察PCT和IL‐6水平变化对S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阳海红;吕小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10d前开始出现胸闷、心慌、气喘症状,常在活动时发作,不能平卧,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伴腹膨隆,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出现双下肢肿胀,稍动即有胸闷气喘症状,后转我院治疗。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3)V1~V4 R波递增不足;(4)心肌缺血。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增大(左房前后径46mm ,左室前后径62mm ),左室下壁心肌变薄,呈瘤样向外膨出,范围约50mm ×30mm(图1),呈矛盾运动,其上可见回声中断约6mm。彩色多普勒示回声中断处探及室水平收缩期高速左向右分流(图2、3);三尖瓣见轻度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56mmHg(1mmHg=0.133kPa)。超声诊断: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伴穿孔,三尖瓣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实验室检查示: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cT nI)0.198ng/ml。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之第一对角支近段闭塞,回旋支近段及远段60%~70%狭窄,血流T IM I 3级;右冠中段闭塞,血流T IM I 0级。
作者:于海迪;陈勇;马勇;陈银花;袁静;杨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特点。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检测血清电解质,包括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比较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中多数存在电解质紊乱(占66%),且紊乱程度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递增;电解质 K+、Na+、Cl-水平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呈下降趋势,其中Na+在B级、C级同A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l-水平的降低在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水平在各级之间无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电解质Na+、Cl-水平紊乱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曲金宁;李娟;张志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新诊断标准下对符合标准的产前检查孕妇,以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作为诊断GDM的标准,根据结果将其中100例孕妇分为健康孕妇组50例和GDM组50例,同时测定两组的GA和HbA1c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GDM 组与健康孕妇组比较OGTT、GA和 HbA1c值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GA、HbA1c阳性率分别为38%、24%,健康孕妇组GA、HbA1c阳性率分别为10%、4%。两组GA阳性率高于 HbA1c 。结论:GA和 HbA1c可以与OGTT联合使用,提高GDM 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陈友;朱爱兰;王怀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小儿肺炎的患儿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恢复期患儿的临床前安全资料并结合患儿体质状况,按照Dollry法给予患儿初始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剂量为0.3μg · kg -1,并限制高剂量为2.0μg · kg -1。采用单次、连续多次肌内注射给药的方法,动态观察用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记录患儿试验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3例单次给药以及9例多次给药受试患儿在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未见异常症状,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给予病毒性肺炎患儿肌内注射0.3~2.0μg·kg -1重组人干扰素α‐1b,临床疗效高、耐受性高、安全性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焦爱萍;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Dex )和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的80例妇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D组患者给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给药前(T0)、手术10min(T1)、手术30min(T2)以及手术结束后(T3)时的HR、MAP、SpO2以及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的HR及MAP均较T0时有明显降低(P<0.05),且P组患者的HR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手术前、后变化不大(P>0.05)。(2)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较 T0时有明显升高( P<0.05),且D组患者的Ram 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 P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稳定患者心跳和血压,镇静效果明显且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疗效安全、可靠,是一种临床安全、有效的辅助硬膜外麻醉药物。
作者:罗冠贤;黄广翔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小鼠肝癌的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胫骨和股骨的骨髓细胞,应用rmIL‐4、rmGM‐CSF、LPS、RPMI‐1640培养基制备DC。 H22小鼠肝癌细胞灭活后与DC按1∶3混合培养,制备肝癌细胞致敏的DC (DC‐H22)。实验分为DC治疗组、DC‐H22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各组分别腹腔注射后2周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抑瘤率及生存期。结果:(1)治疗前各组间的肿瘤体积基本相同,不同治疗2周后,DC治疗组、DC‐H22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显著性减小,说明DC及DC‐H22治疗小鼠肝癌可以显著抑制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而H22致敏的DC对肿瘤的抑制程度更大。(2)DC治疗组、DC‐H22组治疗2周后,其抑瘤率分别为31.08%、68.30%,小鼠的存活期亦较盐水对照组延长。结论:小鼠肝癌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更好地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对肝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平;马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手术切口在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2组。一组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的实验组,另一组为经传统放射切口切除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和并发症发生状况、所有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的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且对乳房美观影响较小,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可以提高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韩凯;魏有堂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宫颈评分在妊娠晚期引产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来我院分娩的晚期妊娠的孕妇1541例,观察在不同的宫颈评分条件下采用缩宫素、欣普贝生、其他方法引产的妊娠结局。结果: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引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在宫颈评分4~6分、≤3分分别为66.44%、54.50%,使用缩宫素引产组在宫颈评分≤3分、4~6分、≥7分阴道分娩成功率分别为8.50%、38.10%、80.72%,其他方法引产组在宫颈评分≥7分的病例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0.62%,在同样不成熟宫颈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欣普贝生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宫颈条件成熟后,使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与其他方法引产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在不同的宫颈条件下使用有效的引产方法,可以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夏叶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例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有效性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0.83%)高,且各项有效性时间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下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