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运用层次理论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曦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 层次理论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运用层次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小儿肺炎的患儿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炎恢复期患儿的临床前安全资料并结合患儿体质状况,按照Dollry法给予患儿初始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剂量为0.3μg · kg -1,并限制高剂量为2.0μg · kg -1。采用单次、连续多次肌内注射给药的方法,动态观察用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记录患儿试验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3例单次给药以及9例多次给药受试患儿在应用不同剂量药物后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未见异常症状,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给予病毒性肺炎患儿肌内注射0.3~2.0μg·kg -1重组人干扰素α‐1b,临床疗效高、耐受性高、安全性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焦爱萍;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住院的治疗前糖尿病患者128例(实验组)和同期门诊健康的体检者128例(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成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忠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都未使用过射线、放射线以及致基因突变的药物。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180例和高血压组100例,同时选取12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的心肌梗死危险因子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两组的数据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形态的多样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谨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当前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脊柱布鲁氏杆菌病是世界上疫区的布鲁氏杆菌病重要并发症。正确、早期的诊治和合理的用药是阻止后遗症进展的关键。本文经过系统的文献整理,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伊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68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总胆固醇、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后总胆固醇、24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及提高血清蛋白水平,延缓肾脏损伤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高凝状态作用有关。

    作者:张敏;岳宜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进展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多发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则危及生命。其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胸痛、晕厥等。其目前治疗主要有:药物抗凝、溶栓、介入、肺动脉血栓摘除术、放置腔静脉滤器、超声溶栓等。

    作者:未亚平;刘东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方法: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28例,采用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在228例患者中,服药、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坚持运动、健康教育的依从率分别为80.26%、72.81%、26.32%、39.91%、25.00%。治疗依从性好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依从性差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服药、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方面依从性较差,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何宇涵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抑郁症药物治疗中不同停药方法对复发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抑郁症药物治疗患者实施不同停药方式后疾病复发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停药方式对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抑郁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疾病治疗缓解后采用药量递减方式停药,对照组患者则在病情缓解后直接停药,对两组患者停药后疾病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停药1周后复发6例,停药2周后复发9例;对照组停药1周后复发12例,停药2周后复发18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逐渐递减药量的停药方法能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侯占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肥大细胞亚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 C )亚型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和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C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数量4~22,平均6.7/H P。M C在肿瘤组织中数量为26~138,平均73/H 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型M C计数结果为0~48,平均2.2/HP。C型MC计数结果为16~83,平均51/HP。TC型MC计数结果为0~16,平均1.8/HP。C型与TC型MC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无关。T型MC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C总数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T型MC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呈负相关。

    作者:张艳红;段春芳;谢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IC U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普通病房护理,观察组予以IC U病房观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IC U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慧肖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残余尿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尿管护理,治疗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葛栋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状态下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尤其在用于合并Ⅰ、Ⅱ期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者全麻气管拔管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各时间段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3min、5min、10min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出现3例低血压,1例心房颤动,1例躁动,1例高血压,均较轻微;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处于围拔管期,其血流动力学方面会有较大波动,尤其在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表现明显,右美托咪啶用于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可以起到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健成;殷志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患者为66.00%(3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解除患者呼吸抑制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兰海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疲乏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呼吸情况、失眠情况和食欲、便秘、腹泻等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利于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是社会进步、医院管理及档案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档案管理创新要顺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积极在变革中寻求发展,以促进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本文分析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素质五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医院档案管理创新提供参考。

    作者:门淑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围麻醉期应用不同类型液体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应用不同类型液体治疗对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林格氏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h、4h、8h、12h和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凝血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麻醉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并改善其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盖氏骨折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合并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夹板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述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0例。A组新生儿于出生24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B组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对两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与整体筛查通过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B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整体筛查通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于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其整体筛查通过率将不受到影响。且于72h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24h初筛率,可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压力,避免二次检查费用消耗。

    作者:邓娣娣;魏晚霞;汪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自理能力评估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自理能力评估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5月-2015年4月选取82例住院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依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理能力评估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指导;对照组患者术后不采用自理能力评估进行指导,只采用回家调养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指导效果和指导前、后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及患者对指导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92.7%,总有效率97.6%,对照组的显效率73.2%,总有效率85.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自理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指导满意度95.1%,对照组8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理能力评估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指导的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魏晚霞;邓娣娣;夏为书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