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

麦竹丹;刘金凤;任春菊

关键词:预充式导管冲洗器, 门诊, 静脉留置针, 封管
摘要: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两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更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医院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49例报告

    目的:分析本社区医院应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ADR )情况,了解阿奇霉素的药物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1月间49例应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例应用阿奇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患者中,男26例(53.1%),女23例(46.9%),比例为1.13∶1,15岁以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大,为46.9%。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40例,占81.6%,口服所致不良反应9例,占18.4%。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42例(85.7%),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7例(14.3%),此外首次用药出现不良反应44例(89.8%),连续用药≥2次出现不良反应5例(10.2%)。不良反应共涉及7种类型,其中以消化道反应所占的比例大,为32.7%。结论:临床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使用方法,用药期间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徐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抢救成功78例,致残6例,死亡24例,抢救成功率72.22%。结论: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脑出血急性期发作的急救操作技术与护理技术,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发展,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作者:梁瑞芳;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镇痛、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完成骨科手术后产生疼痛的患者,对其采用镇痛联合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完成骨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A1组与A2组。对于A1组的9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的50min左右采用塞来昔布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从手术当天到对完成手术后的3d ,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A2组患者不采用任何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结果:A1组患者完成治疗后,VAS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使用的曲马多剂量,显著少于A2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都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症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50min左右,采用塞来昔布配合谷维素对其进行治疗,成功降低了患者在完成骨折手术后产生的疼痛感,并且也能够有效将鸦片类药物具体的使用剂量进行降低。

    作者:曾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进护理流程前后在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对照

    目的:总结在双源C 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改进前、后对照体会。方法:将100例在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按改进前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第二组按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所获得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第二组改进护理流程后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缩短了患者占用CT检查床的时间,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提高住院患者床位周转率作出了贡献。结论: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否取得高清晰图像取决于多种因素[1],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受患者的情绪、心率、呼吸,注射造影剂的剂量、浓度、速度等的影响。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把握好前期的护理准备工作,关注每个细节,就会减少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失误。

    作者: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病情及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CVS )分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SA H后第1、4、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M M P-9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8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恶化,其表达也有升高趋势;SAH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 H发生时,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二者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SA H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贵香;张平;张新华;邹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强化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强化饮食健康教育。根据S F-36量表基础问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化饮食健康教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强化饮食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持续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何杏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产儿108例住院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可能发生的临床问题和并发症。方法:对108例早产儿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早产儿中治愈85例,好转20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综合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晚期早产儿发生RDS比例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谈健民;郑玉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52锎后装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252锎腔内后装治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直肠、膀胱并发症,对治疗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宫颈癌病例共89例,采用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和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进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6~7Gy/次,1次/周,共进行6~7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5~42Gy ;盆腔外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6~50Gy ;A点全程总剂量达70Gy以上,治疗计划中直肠累积大受量<60Gy。结果:急性放射性膀胱损伤率为9.0%(8/89),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率为15.7%(14/89),1例患者出现RTOG 3级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及RTOG 2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结论:252锎中子腔内放射治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在严格限制直肠累积受照剂量的条件下,合理提高A点照射剂量,并发症少。

    作者:赖淑贞;廖卫坚;余晓文;封红胜;陈志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相应对策。方法:分析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在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及配送等环节中常见的缺陷及引发因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结果:规范了紧急情况下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确保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技能与素质培训学习,侧重慎独精神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以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陈瑞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临床卵巢囊肿治疗中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在卵巢囊肿治疗中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的35例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手术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卵巢囊肿均能成功剥离,无中转开腹病例,12例出现剥离破裂,平均手术时间为(76.8±20.6)min ,手术平均出血量为(52.1±19.6)m l ,术后3例出现皮下气肿、发热、呕吐并发症,再无其他严重脏器损伤情况出现。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微创、高效的特点,但有可能出现剥离破裂,手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安全可行。

    作者:文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妇女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期妊娠引产术后妇女阴道出血行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药物引产妇女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妇女的流产情况、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妇女完全性流产率分别为97.1%(66/68)和77.9%(5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妇女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辅助治疗中期妊娠引产术后阴道出血,能够明显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阴道出血的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赵菲晖;夏姿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DSA 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100例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DSA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无法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总结该项操作的优缺点及治疗价值。结果:10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全部经治疗后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胆囊炎的方法。

    作者:刘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孕前期 TORCH 感染的检测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孕前期TORCH感染检测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效果。方法:统计本院开展孕前期 TORCH筛查后的出生缺陷率,与本院开展TORCH筛查前的出生缺陷率进行对比,客观评估孕前期 TORCH筛查应用于出生缺陷干预的效果。结果:筛查组经TORCH筛查并行干预后畸形率与总孕娩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筛查组新生儿智力低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有异常孕娩史受检妇女中的 TORCH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异常孕娩史受检妇女 P<0.01。结论:孕前期TORCH筛查可为出生干预提供科学性指导,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何桂儿;王蕴端;朱碧红;高洁坤;朱云潇;张倩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状况,提高临床医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认识,更好地了解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对照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SCL-90的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与国内常模比均明显增高(P<0.01),而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刘永林;黄文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56例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分析脑血管患者DSA下血管内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DSA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总结56例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内介入诊疗的围手术期的准备、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全部患者采用规范、严格的护理管理,均得到治愈,保证了医疗质量。结论: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及精心护理,是良好DSA诊疗效果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管内诊疗的风险及并发症。

    作者:吴伟伟;高俊英;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患者772例,其中便秘患者256例为病例组,其余516例无便秘症状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大肠息肉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便秘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非便秘组)( P<0.05),便秘病程大于5年者检出率远远大于5年以下患者(P<0.05),且便秘组息肉术后2年复发率也高于非便秘组(P<0.05)。结论:老年性便秘病例与结肠息肉相关,且便秘时间长,结肠息肉发生率更高,术后复发率亦高。老年便秘患者应早期、定期行肠镜检查,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作者:徐林照;丘苑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可疑羊水过少处理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方式,以尽量减少剖宫产比例。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经B超检测诊断为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观察处理(给予吸氧、胎儿监测、羊水监测等,等待自然临产);观察组给予积极处理(给予缩宫素促使宫颈成熟,采取引产)。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且其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分别为26.7%、11.7%和18.3%,观察组分别为18.3%、5.0%和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可疑羊水过少孕妇给予积极处理,适当进行引产、输液扩容、羊膜内注液等,有效减少了胎儿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对围产儿健康的威胁。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07年6月-2013年6月脑梗死患者59例(实验组)和健康患者59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参加考核的人员分为两组,以2012年10-12月参加考核的64名护士为对照组,2013年1-3月参加考核的72名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护理技能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人单项操作考核及100分制评分法;实验组则采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及模糊评分法。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层级人员实施双人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配合、指挥组织、应变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升红;梁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临床分析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s)株的分离和耐药菌谱检测,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标准筛选MDROs并计算耐药率,同时追踪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195株多重耐药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4中病原菌,大部分耐>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其易感因素包括住院时间>2周、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以及多种有创操作和导管的留置。结论:多重耐药菌(MDROs)株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视MDROs的预防隔离工作,加强监控。

    作者:林梅;肖一星;杨碧霞;张永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