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健民;郑玉琼
目的:对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6例会阴Ⅲ度裂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会阴Ⅲ度裂伤与产妇会阴弹性、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及助产士与产妇沟通技巧、助产技术、前瞻性意识不足等因素相关。结论:扎实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助产技术,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和前瞻性意识能有效地预防会阴Ⅲ度裂伤。
作者:吴梅秀;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为此,本文简单概述了团体心理治疗的概念,并总结其应用于脑卒中后康复的优势、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上的疗效研究。着重于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应用团体心理治疗,努力为脑卒中患者确立一个合理、全面、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作者:朱达斌;林秀瑶;许云辉;王景峰;蔡耿辉;孔东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烧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2月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资料。结果: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表现均为黑便、呕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下降,平均年龄(56.76±16.33)岁,烧伤面积(37.45±14.56)%,休克12例,合并感染22例;出血时间发生在烧伤后7h~33d ,平均为伤后(6.05±3.44)d。本组病例中1例因合并败血症、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之外,其余均获痊愈,出血停止时间平均(5.89±1.56)d。结论:烧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具有出血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突出特点,在防治上也应从多方面着手。
作者:臧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在双源C 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改进前、后对照体会。方法:将100例在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按改进前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第二组按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所获得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第二组改进护理流程后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缩短了患者占用CT检查床的时间,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提高住院患者床位周转率作出了贡献。结论: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否取得高清晰图像取决于多种因素[1],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受患者的情绪、心率、呼吸,注射造影剂的剂量、浓度、速度等的影响。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把握好前期的护理准备工作,关注每个细节,就会减少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失误。
作者: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07年6月-2013年6月脑梗死患者59例(实验组)和健康患者59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尿铁蛋白肌酐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县中青年干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患病状况。方法:将1305例(年龄23~59周岁)中青年干部进行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将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305例干部中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脂肪肝的共有509例(39.00%)。其中高血压有216例(16.55%)、高血脂有376例(28.81%)、高血糖有76例(5.82%)、脂肪肝有165例(12.64%)。各年龄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 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40岁的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的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我县中青年干部(特别是男性)身体状况欠佳,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
作者:彭玉英;谢小燕;郭萌萌;林冬梅;刘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正常足月产后产妇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为3~4d ,浆液性恶露持续10d左右,若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临床上常遇到剖宫产术后近15d ,仍表现为血性恶露,经临床检查排除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感染、继发绒癌等疾病方可以诊断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胎儿过大等因素致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比例升高,相比较于足月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子宫复旧不良,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则可能发生继发产褥感染、贫血、晚期产后出血等。我院自2009年应用米非司酮片联合致康胶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艳利;耿雪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DW-SD、HbA2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基因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9例地中海贫血患者(α地贫142例,β地贫47例)的血液学检测指标,建立相应的截断值,比较单独与联合应用血液学指标筛查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地贫患者与健康人MCV、MCH、MCHC、RDW-SD有明显差异(P<0.01),MCV、MCH、MCHC、RDW-SD 筛查地贫的截断值分别为71.90fL、23.85pg、333.50g/L、37.65fL ,灵敏度分别为91.40%、86.30%、52.40%、78.60%;HbA2在α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无差异(P>0.05), HbA2在β地贫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HbA2筛查α地贫的截断值为2.45%,灵敏度为41.50%, HbA2筛查β地贫的截断值为3.25%,灵敏度为91.50%;MCV+MCH平行联合与MCV单独筛查α、β地贫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HbA2单独诊断α地贫(P<0.01),HbA2+MCV平行联合筛查β地贫特异度明显低于HbA2单独诊断β地贫(P<0.01)。结论:MCV筛查地贫灵敏度高;HbA2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高;HbA2+MCV平行联合可以提高筛查α地贫的灵敏度,减少漏检。
作者:林梅双;许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两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更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麦竹丹;刘金凤;任春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52锎腔内后装治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直肠、膀胱并发症,对治疗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宫颈癌病例共89例,采用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和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同时进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宫旁A点剂量为6~7Gy/次,1次/周,共进行6~7次,使宫旁A点累积剂量达35~42Gy ;盆腔外照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6~50Gy ;A点全程总剂量达70Gy以上,治疗计划中直肠累积大受量<60Gy。结果:急性放射性膀胱损伤率为9.0%(8/89),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率为15.7%(14/89),1例患者出现RTOG 3级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及RTOG 2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结论:252锎中子腔内放射治疗联合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在严格限制直肠累积受照剂量的条件下,合理提高A点照射剂量,并发症少。
作者:赖淑贞;廖卫坚;余晓文;封红胜;陈志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性便秘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首次行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患者772例,其中便秘患者256例为病例组,其余516例无便秘症状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大肠息肉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组(便秘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非便秘组)( P<0.05),便秘病程大于5年者检出率远远大于5年以下患者(P<0.05),且便秘组息肉术后2年复发率也高于非便秘组(P<0.05)。结论:老年性便秘病例与结肠息肉相关,且便秘时间长,结肠息肉发生率更高,术后复发率亦高。老年便秘患者应早期、定期行肠镜检查,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作者:徐林照;丘苑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四种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细菌性阴道炎(B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BV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四种检验方法中,线索细胞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达到62.5%,其次是BV 快速检测法,达到61.4%。pH值测定和线索细胞检验、胺试验方法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 快速检验法和线索细胞检验方法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V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快速并且方便,是临床检验细菌性阴道炎的首选方法;pH值检测与胺试验可联合应用提高检测率;线索细胞检查可以作为BV快速检测方法的补充检查方法运用。
作者:黄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加上其行动欠灵活容易摔倒,也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患者手术治疗后因卧床时间长等原因,极易发生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疼痛、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珍;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快速筛查治疗对控制梅毒效果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江门市某镇已婚妇女3000例,研究筛查和治疗梅毒的效果和效益。结果:共有3000例纳入研究,其中2529例完成了本研究,成功率为84.3%。其中孕妇326例,有11例已经知道自己患有梅毒。30例后确诊梅毒。其中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2例,三期梅毒10例。治愈27例(90%),其中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2例,三期梅毒7例。江门市已婚妇女孕妇发病率为1.8%,非孕妇发病率为1.1%,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费用,孕妇高于非孕妇(P<0.05)。结论:快速筛查和治疗在江门市控制梅毒是极有效的,必将被病人所接受和重视,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志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儿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对34例临床怀疑肠系膜炎淋巴结肿大患儿进行检查,观察淋巴结肿大部位、形态、数目、大小等情况。结果:34例超声检查患儿均查出2个以上淋巴结肿大,纵径正常组为(9.8±1.89)mm,腹痛组为(12.8±2.21)mm(P=0.0315);横径正常组为(4.1±0.78)mm ,腹痛组为(5.7±1.53)mm(P=0.0727),纵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患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黄昌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104例ASA 评分Ⅰ级的剖宫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和观察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各52例,术后均给予镇痛药物,然后观察记录各时点的镇痛评分、血浆PRL水平、泌乳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h、8h、12h、24h及48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明显,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不同时点血浆泌乳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为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不同时点泌乳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率为38.5%,观察组发生率为5.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在呼吸抑制方面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对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能促进PRL的分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琴宁;朱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良性病变的子宫施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我院妇科2011年6月-2013年9月良性病变的子宫腹腔镜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病例资料,同时选取同时期经腹次全子宫切除病例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中途更改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术后病率低、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早、术后镇痛少、离床活动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日常工作生活时间短。但手术时间较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延长;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较之经腹子宫次全切除而言,良性病变的子宫腹腔镜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微创、恢复快、副作用小、腹部疤痕小等优点,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术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需要决定。
作者:蔡文;江飞云;孙建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柳州辖区用血医院医生的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探讨促进医生提高输血相关知识的对策并为输血资质评审提供依据。方法:从42家医院中随机抽查了815名医生进行问卷答题调查。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对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为72.51%,各级医院医生平均得分为21.75分,各级医院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抽取经培训的35名医生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97.84%,平均得分为29.35分;随机抽取未经培训的41名医生对30个答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3.90%,平均得分为22.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医生所在的医院等级无关,与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培训情况相关,输血质量管理及资质评审将促进医院重视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作者:陈兴智;英健民;徐阳曦;韦海春;梁玉君;谢文英;黄伟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64例消化道息肉临床观察。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消化道息肉手术顺利切除,均一次性完成,无1例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80例妊高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肌注抗胆碱药物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血压及蛋白尿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较对照组变化明显,且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等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血压及蛋白尿等变化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星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