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宁;朱海琴
目的:探究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24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失败2例,治愈22例,治愈率91.67%。20例经产妇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2例初产妇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瘢痕子宫妊娠,2例初产妇无特殊病史;及时手术,其中16例胎儿成活,4例胎儿死亡,另外4例术前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完全破裂,胎儿均死亡;患者及时行破口修补术或子宫次全、全切除术,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均良好。结论:分析妊娠子宫破裂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常见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子宫收缩药物、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尽量控制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并积极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
作者:郭春杏;刘婵娣;刘付小清;朱军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舆论媒体的介入使得公众自我维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医患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并未使其得到更好的处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试从医生、媒体、患者三个方面因素分析医患关系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作者:金燕妮;汪顺;石美玲;彭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抢救成功78例,致残6例,死亡24例,抢救成功率72.22%。结论: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脑出血急性期发作的急救操作技术与护理技术,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发展,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
作者:梁瑞芳;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行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的诊治过程和愈后效果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中,除外1例C5螺钉、2例C7螺钉置入失败,14例患者的螺钉均置入成功,且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术后12个月复查,患者脊髓神经受损改善较好,没有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复位和减压结果均满意,且无钉棒断裂和变形病例。结论:使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复位,术后其螺钉固定的稳定性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治疗急性颈椎损伤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磊;李得宝;王光辉;王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一般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强化饮食健康教育。根据S F-36量表基础问卷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化饮食健康教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强化饮食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持续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何杏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胆脂瘤中耳炎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只进行乳突根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而且术后手术切口均愈合,但是两组患者在外耳道形状、术后气骨导、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这三方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形成,改善患者的听力。
作者:梁祖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内镜治疗64例消化道息肉临床观察。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均在内镜下行消化道息肉手术顺利切除,均一次性完成,无1例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后抑郁药物治疗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正常纯母乳喂养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未见异常结果;两组小儿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等体格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药物治疗对纯母乳喂养小儿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吴巧贤;郭义红;李巧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荆门市农村中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口腔保健行为的促进效果。方法:对荆门市农村某初中三年级4个班共203例学生分别于口腔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刷牙、牙刷更换等口腔保健行为方面的问题,比较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耻骨联合分离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降低患者疼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天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2天、出院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产生的疼痛降低作用更加明显,为一种效果确切的护理方法。
作者:罗进联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对患者实施疼痛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术后3d)的疼痛程度,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疼痛的严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18.0%)低于对照组的术后重度疼痛和高度疼痛发生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多媒体辅助教育对人工流产后咨询服务效果的影响。方法:问卷调查法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 P=0.008)。结论:结合多媒体的生殖健康教育比常规的人工流产后咨询服务更具效果。
作者:张秀芬;孙金豹;陈玲;庞艳阁;崔娜;张静;田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参加考核的人员分为两组,以2012年10-12月参加考核的64名护士为对照组,2013年1-3月参加考核的72名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护理技能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人单项操作考核及100分制评分法;实验组则采用“双人不同层级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及模糊评分法。结果: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层级人员实施双人组合操作考核模式后,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配合、指挥组织、应变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升红;梁雁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方式,以尽量减少剖宫产比例。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经B超检测诊断为孕足月伴有可疑羊水过少的孕妇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观察处理(给予吸氧、胎儿监测、羊水监测等,等待自然临产);观察组给予积极处理(给予缩宫素促使宫颈成熟,采取引产)。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且其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分别为26.7%、11.7%和18.3%,观察组分别为18.3%、5.0%和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可疑羊水过少孕妇给予积极处理,适当进行引产、输液扩容、羊膜内注液等,有效减少了胎儿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对围产儿健康的威胁。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四种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细菌性阴道炎(B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阴道分泌物pH值检测、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BV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四种检验方法中,线索细胞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达到62.5%,其次是BV 快速检测法,达到61.4%。pH值测定和线索细胞检验、胺试验方法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 快速检验法和线索细胞检验方法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V快速检测方法准确、快速并且方便,是临床检验细菌性阴道炎的首选方法;pH值检测与胺试验可联合应用提高检测率;线索细胞检查可以作为BV快速检测方法的补充检查方法运用。
作者:黄爱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在双源C 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流程改进前、后对照体会。方法:将100例在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按改进前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第二组按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配合完成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对所获得的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第二组改进护理流程后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缩短了患者占用CT检查床的时间,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提高住院患者床位周转率作出了贡献。结论: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否取得高清晰图像取决于多种因素[1],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受患者的情绪、心率、呼吸,注射造影剂的剂量、浓度、速度等的影响。检查前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把握好前期的护理准备工作,关注每个细节,就会减少因护理原因引起的失误。
作者:林义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病情及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CVS )分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SA H后第1、4、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M M P-9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中IL-18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恶化,其表达也有升高趋势;SAH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在不同时间点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 H发生时,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二者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SA H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贵香;张平;张新华;邹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的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介入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桃成骨汤,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ml ,早晚各1次,每次温服200ml;药渣煎汤,熏后洗患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20,P=0.038)。结论:丹桃成骨汤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满意。
作者:赵长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期为半个月,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46例,痊愈6例,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46例,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5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治疗过后患者的脑部供血情况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临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华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2013年间收治的37例胸部锐器伤的治疗。结果:成功救治35例,死亡2例,伤口感染3例,胸腔镜检查及治疗15例(其中改开胸3例),开腹2例。结论:伤口深度及损伤范围的充分估计,伤口的及时处理,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镜的应用,有助于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胡聂;刘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