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斌
目的:分析探讨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CT表现,以加深对FNH的认识和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2例 FNH的MDCT 征象。22例均经16层CT 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结果:本组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50岁。共检出病灶23个,1例病灶2个,其余21个病例均为孤立性病灶。病灶呈类圆形结节状、分叶状。平均直径4.35cm。23个病灶中肝右叶病灶16个,左叶病灶7个。平扫18个病灶呈低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改变。动脉期23个病灶除6个病灶中央瘢痕无强化外其余呈均一明显强化, C T值95~147 H U。门脉期及延迟期:14个病灶稍高密度,5个病灶等密度,4个病灶呈稍低密度。6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均无强化,4个延迟期强化;另2个中央瘢痕延迟未见强化。结论:MDCT 能较好的反应 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对较典型的FN H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对非典型的FN H须与肝腺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Fc-hcc)及肝炎性假瘤鉴别。
作者:龙文金;曹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入院时及进行健康教育2周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的掌握及情绪自我调控情况。结果:健康教育2周后患者在疾病的病因、防治知识、生活习惯、声频共振治疗原理的知识掌握及情绪自我调控方面与入院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促进护患关系,还使患者能很好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覃月彩;冯下芝;黄淑梅;姚敏;钟雨琪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脑卒中后继发抑郁为当前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精神性疾病,近年来,中医针灸疗法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愈发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故本文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刘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的影响作用,探索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制模前3d起给予血必净2ml/只腹腔注射,1次/12h ,共5d。其他两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各时间点经腹主动脉采血,距回盲部5cm处取回肠3cm ,ELISA测定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回肠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CR测定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 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PA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f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h、24h、48h 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可明显抑制这种变化(P<0.05)。结论:脓毒症可致大鼠肠 TNF-α、PAF分泌增加,Pafr基因表达下降,血必净对肠道的保护作用与抑制PAF的生成和抑制PAF与Pafr的结合有关。
作者:杨玭;黄中伟;刘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5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osenberg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
作者:阚浩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
作者:徐东红;尚霄东;王培良;王惠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本院2013年80例细菌感染的住院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并同时做血常规检测,并对以上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有76例hs-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升高63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是一个快速、灵敏的指标,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月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急诊内科对症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未使用对症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和预后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且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的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急诊内科就诊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采取对症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脑钠肽的变化更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 ,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 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x ± s)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 ,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1.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疗法治疗足月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8例确诊为足月新生儿肺炎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吸痰、氧气吸入、控制感染及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上述疗法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及改善临床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作者:陈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度我院用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血站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本院2004-2012年临床用血变化。结果:全血使用量逐年下降,近几年已经没有使用;成分输血率近几年保持100%;血浆用量大幅下降,降幅达84.7%;内科血浆使用量大幅下降,妇产科血浆使用量增加较大。结论:继续监督临床科室,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作者:李立波;黄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了提高本科医学生在神经内科短时间实习的质量。方法:将新入本科室轮转的五年制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人格分型,为不同的人格类型采用互补方式匹配相应的带教老师,以期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实习效率。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入科后随机分配给带教老师,出科时由教学助理统一进行考核,包括病历书写、床边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分析、用药处理、人文素养等,各项分别给出分数。结果:试验组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在查体、诊断分析和人文素养方面明显好于随机分配组,但在病历书写、辅助检查、用药处理上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教和医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配合能提高短期实习质量,尤其是临床实践方面,合适运用心理学量表有助于临床教学。
作者:黎佳思;韩宁;邓本强;丁素菊;毕晓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在治疗硬脑膜下血肿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由颅脑外伤造成的硬脑膜下血肿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7例。对照组施行手术与抗生素、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奥拉西坦。对患者追踪观察60d以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增加奥拉西坦的观察组在剧烈头痛、呕吐、躁动不安、偏瘫、失语等各项表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西坦对改善由颅脑外伤造成的硬脑膜下血肿后遗症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邹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风险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透析的56例患者的1580次血透,评估分析血透风险的原因,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各种风险的发生率降低或未发生。结论:血透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控制血透中的风险。
作者:刘丽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复方大黄片对脓毒症患者血浆D-乳酸及前降钙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外科的脓毒症患者55例,分为大黄治疗组(30例)和非大黄治疗组(25例)。大黄治疗组给予复方大黄片3g/次,1次/8h服用,附带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舒普深、特治星、泰能;保证水和电解质以及营养的正常供给。非大黄治疗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d、4d测定血浆D-乳酸和前降钙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大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和前降钙素水平与非大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1d、4d后血浆D-乳酸水平大黄治疗组明显低于非大黄治疗组(P<0.05)。治疗1d后两组血浆前降钙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4d后两组病例的血浆前降钙素水平比较结果中,大黄治疗组明显低于非大黄治疗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大黄片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减少细菌易位。
作者:施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抢救措施与血胆碱酯酶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清水彻底洗胃、导泻、利尿促进排泄,必要时给予血液灌流,反复给予阿托品,尽早足量使用复能剂,在使用复能剂前、12h内阿托品化时、12~24h、48~96h、144~192h观察Bche活力的情况。结果:Bche活力随时间变化情况,使用复能剂前401±215,12h内阿托品化时525±232,12~24h :1032±423,48~96h:2351±568,144~192h:4967±963。但有6例患者在中毒后长时间处于低酶状态而没有回升,结果3例出现反跳,2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2例。结论:合理使用复能剂,避免低酶状态,尽量使Bche活力随时间变化逐步提高并稳定在正常值的50%~60%,结合Bche活力情况来指导阿托品的用量,尽早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术后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生命质量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低,实验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状况要明显上升,两组患者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给予患者比较科学的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治疗需求,提升患者的康复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李传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生育是通过多环节精细协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妊娠失败。近年来,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加了干扰人生育潜能的因素,女性不孕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不孕成为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大疾病。由于生育涉及婚姻家庭,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如何诊治女性不孕,已成为紧迫且受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诊治女性不孕,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不孕的四种常见病因,探讨了腹腔镜在女性不孕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以提高不孕症阳性诊断率,为女性不孕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赵蒞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