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姜晶;鲁密密;解放军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分析与此患病相关的因素,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6月在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筛查:由经过培训的两名护士完成调查问卷,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测定,对有主诉或家属诉其有明显记忆障碍者及MMSE分值低于正常值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临床体格检查、总体衰退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和日常生活量表(ADL)测定,并由2名老年科医师作出后诊断.结果:共调查21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11例,MCI者59例,占27.06%,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MCI的患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MCI患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MCI的患病率为27.06%,高龄、低教育水平、体力劳动者和女性为老年MCI的高发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MCI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冬梅;李健;沙依热;柴文慧;沈永杰;顾安吉;李涛;贾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丙肝感染的病例特点,探讨其感染原因和应对处置措施.方法:对我院检出丙肝的透析患者共64例,从首例发现到集体暴发,从临床表现、体征、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丙肝感染可能原因,并从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医学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血液透析过程造成丙肝病毒医院感染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复使用透析管路、透析器和共用透析机,是丙肝病毒在透析过程中传播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丙肝病毒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血液透析过程造成丙肝病毒医院感染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复使用透析管路、透析器和共用透析机,是丙肝病毒在透析过程中传播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丙肝病毒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杨榆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虹桥镇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因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的情况.方法:对虹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有过人工流产史的未婚的外来务工育龄女性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调查并统计.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1例女性青年中,只有过1次人工流产史者207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25.21%,有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者614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74.79%.婚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全部为非意愿妊娠,其中未避孕358例,占43.61%,避孕失败463例,占56.40%.结论: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的非意愿妊娠与女性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或不全面、不正确有关,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提高女性青年健康水平、节省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加禾;颜育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62例数据进行分析.并于治疗前、后比较阴道B超内膜厚度和刮宫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90±0.88)mm及(1.29±0.54)mm,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25~59d(平均45d)月经恢复,2年治愈率87.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琪;李娟;陈意丽;李杏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变化情况,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夫妇240对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夫妇40对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CE发生率过高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SCE互换率可作为自然流产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汤兴丽;杨成;熊延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影像板(image plate IP板)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床旁摄片主要为住院及急诊重症患者服务,所以摄好床边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影像学检查中日益普遍,极大地改善了X线摄片的条件和图像质量,尤其是对急、危、重、老年患者床旁摄影的应用价值更加明显.床旁摄影对摄影技术要求较常规摄影高,照片质量受摄影条件的影响较大,CR系统的应用相对降低了对摄影技术要求,床边照片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李广永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2年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抢救成功62例,6例死亡.结论: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早期、联合、重复、合理应用解毒药,对于中间综合征患者尽早确诊,尽早给予机械通气,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明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不同对孕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100例二次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腹壁横切口疤痕50例,腹壁纵切口疤痕50例.结果:不同手术切口开腹时间、术中粘连、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术野暴露、切口愈合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的应该依据孕产妇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再次手术操作的难度.
作者:郝晓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低场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本组35例中多发肌瘤24例,单发肌瘤11例,行MRI平扫共检出78个病灶,查出肌层内肌瘤49个,浆膜下肌瘤16个,黏膜下肌瘤13个.MRI表现为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或混杂信号;本组病灶小圆形、圆形57个,卵圆形19个,不规则分叶状3个.结论:低场MRI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中能清晰、准确地显示肌瘤大小、形态和位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史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的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观察,以提供为经济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102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0.1%的洗必泰溶液浸泡棉球常规擦洗口腔,实验组在常规擦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冲洗法,观察比较两组口腔溃疡、口臭和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口臭发生率为4%(2/51)、口腔溃疡4%(2/51)、口腔霉菌感染率2%(1/51),两组数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口腔护理加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臭、口腔溃疡、口腔霉菌病的效果极其明显.
作者:孙卫英;于夕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于刺络拔罐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42例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评价比较,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较对照组病程缩短,且临床症状减轻迅速较快.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而且通过对下肢丹毒患者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孙东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异丙酚静脉麻醉是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过程平顺、恢复迅速的特点,但其呼吸、心血管意外者的发生率较高.而人工流产时手术操作、宫颈扩张等机械性刺激常使患者难以忍受,而单独异丙酚静麻醉常难以达到充分效果,且用药量大.笔者复合应用氯诺昔康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北方稍高,约为4.6%,南方为2.6%~2.9%,感染人数估计有3 700万.受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发生率为5%.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多数患者可以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20%左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10年内有大约30%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并且HCV感染与原发肝癌有较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检测方法的不断进展,丙肝检测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丙肝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胶体金法、ELISA法(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尹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脑卒中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致残率很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因此,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简称空气波)治疗对预防偏瘫肢体水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热毒宁与单磷酸阿糖腺苷配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12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磷酸阿糖腺苷组100例,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1次/d,疗程3~5d;热毒宁组100例,静脉滴注热毒宁0.5~0.8ml/kg,1次/d,疗程3~5d;联合组112例,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合用热毒宁0.5~0.8ml/kg,1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高,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前两组有显著缩短.结论:热毒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研究.方法:15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顺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使用ACTION垫对老年ICU患者骶尾部皮肤的影响.方法:使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83例患者中随机抽取干预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Braden评分、体重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患者骶尾部使用ACTION垫,对照组患者不使用ACTION垫,其他预防压疮护理方法相同,观察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压疮5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压疮13例,两组患者骶尾部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ION垫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骶尾部压疮发生率,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曹娟;田雅丽;赵玲莉;方曙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B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英光;崔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妊娠妇女98名,分成A、B两组,A组56名孕妇为治疗组,给予改良式剖腹产方法;B组42名孕妇为对照组,给予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方法.结果:经治疗,A组孕妇伤口愈合好于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孕妇满意度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结论:改良式剖腹产效果较好.
作者:杨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1ml宫腔3ml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术.对照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行取环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取环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扩张效果和取环难易程度有显著地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手术,可明显减轻绝经后患者疼痛,扩张宫口,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作者:车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