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吴捷;张建凤;封海彬;刘力;葛亚丽;於江泉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摘要: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并由学生向临床医师进行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消化内科实习是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与其他科室相比,牵涉的器官及病种较多,情况也较为复杂多变。如何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精髓,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作者:牛小平;韩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体会

    目的:探讨绝经后取环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3月-2013年2月绝经0.5~23年妇女取环困难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78例中66例单金环,6例T环,6例麻花环;环断裂8例,环嵌顿8例,组织包裹3例,宫颈闭合2例,未取出2例,环残留者1例。结论:绝经取环应口服药物或宫颈注射药物改善宫颈条件后再进行取环,取环时间可以在更年期内或月经紊乱时。

    作者:陈占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40例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B超诊断正确率22.5%(9/40),阴道后穹窿穿刺阳性率60.0%(24/40),后穹窿穿刺阳性患者腹腔内出血率达100.0%(24/24),通过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6例(90.0%),B超引导下清宫3例(7.5%),药物+B超引导下清宫1例(2.5%)。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误诊率为77.5%,误诊率高,临床应重视阴道后穹窿穿刺的应用,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汤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炎症改善程度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比较。方法:将7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美他环素组38例,罗红霉素组36例。美他环素组口服美他环素片300mg ,2次/d;罗红霉素组口服罗红霉素片150mg ,2次/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91,P=0.17);炎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0,P=0.048);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0.001)。结论: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较罗红霉素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杜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舒适度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舒适度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 )评分和术后康复(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GC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显著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的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任韦帆;何花;陶爱琴;叶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

    目的:探讨预防及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间神经外科65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培养致病菌16种173株。32例培养出阴沟肠杆菌共76株,占总病例的64.09%,总株数的43.93%,其耐药性高。其中23例病情好转后呼吸道感染治愈,9例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嵇云;骆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产钳在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在陕西省神木县医院支医期间52例(观察组)采用产钳实施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与另外徒手娩头50例(对照组)子宫下段剖宫产做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胎头娩出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钳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徒手组(P<0.05),术中损伤率均明显低于徒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钳用于头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安全可靠,能有效确保母婴健康,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顾志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肋骨骨折中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10肋前段肋软骨形成肋弓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弹性大,不易折断[1]。但是肋软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由于肋软骨在X线摄片中不显影,容易漏诊。1995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拥军;阙玉明;朱跃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碘油造影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价值。结果:98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22例,双侧输卵管阻塞者35例,单侧通而不畅者27例,双侧通而不畅者14例。其诊断结果与HSG诊断符合率接近。结论: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操作简易、安全、准确、无辐射危害、对设备要求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嘉莉;钟嘉荣;陈红虹;郑珊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需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止痛药使用率低,术后下床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术后1年随访囊肿复发率分别为3例(5.77%)和4例(7.69%),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确切、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术式。

    作者:房丽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应付方式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WCSQ ),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和60名与脑瘫患儿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父母(对照组)心理状况和应付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组SCL-90总分152±13.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122±13.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中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因子分为0.7±0.1、0.6±0.1、0.8±0.2均高于对照组0.5±0.2、0.4±0.1、0.7±0.1,P均<0.01;而WCSQ 的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为0.2±0.1、0.1±0.1、0.3±0.2均低于对照组0.3±0.1、0.3±0.2、0.4±0.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的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与SCL-90各项因子呈正相关(r=0.55~0.91,P均<0.01);WCSQ的解决问题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呈负相关( r=-0.27、-0.26、-0.26、-0.24、-0.25,P均<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其多能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理问题的影响。

    作者:戴文献;张建;施学文;吴雪红;陈向前;曹青;邵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宫颈普查中三阶梯筛查法结合高危型HPV分型检查对于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目的:探究妇女病普查中宫颈“三阶梯”筛查法结合高危型H PV检查结果在女性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2012年间在我所进行宫颈普查的2535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妇女进行T C T检查,对于细胞学阳性妇女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同时行高危型 HPV检测,分析TCT检测阳性妇女的HPV感染情况以及两者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情况的关系及特点。结果:所有参检妇女中TCT检测细胞学阳性患者为74例,ASCUS/AGUS~ASC-H与LSIL组比较宫颈癌及CIN 检出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性(χ2=0.028,P>0.05),但与 HSIL 组(χ2=7.69,P<0.05)和宫颈癌组(χ2=5.58,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共检出携带高危型HPV妇女59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例数与TCT检测细胞学阳性等级分组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对妇女进行三阶梯宫颈筛查,并对 TCT 细胞学阳性妇女进行高危型H PV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高危型 H PV检查有助于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随访及评估。

    作者:侯宗萍;王慧华;吕玲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早孕药流患者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早孕药流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药物流产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掌握生殖健康知识,减少排胎不全等并发症。

    作者:戴晓梅;高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护理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有阴道试产指征的40例疤痕子宫待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记录分娩情况。结果:31例(77.5%)成功阴道分娩,9例改行剖宫产。产后出血1例,孕妇及新生儿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待产妇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产程,可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作者:赵倩;张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作者:李海秀;刘晓军;叶发忠;李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早产儿不同营养策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给予早产儿不同营养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全部婴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70例。对照组患儿只是进行常规的胃管喂养,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组患儿每天的体重、静脉营养、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均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早期的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生;刘天福;曹远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息肉35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在胃镜下行胃息肉切术的患者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结果:35例患者共发现息肉62枚,息肉切除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对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术后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张玉秀;马长华;司红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早期干预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恢复,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建伟;吕罗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患者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在感染内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感染内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以循证护理的方法护理和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分析感染内科发生抑郁症的病因,评价并运用证据,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抑郁、焦虑、恐惧较低,感染并发症较低,而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感染内科护理实践中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贺鲜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